假冒偽劣商品綜合治理探索

時間:2022-04-19 11:25:00

導語:假冒偽劣商品綜合治理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假冒偽劣商品綜合治理探索

提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的良性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本文從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成因等方面,分析對假冒偽劣商品綜合治理的辦法.

關鍵詞:假冒偽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假冒偽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假冒偽劣商品現象為何如此泛濫,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場經濟中,人們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體主要有廠商、消費者、政府等.

1、從生產者角度來講.生產者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這是假冒偽劣商品出現的主要原因.生產假冒偽劣商品采用劣質的材料,無需廣告宣傳費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獲取高昂的利潤.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市場機制還不健全,這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些生產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產權導致廠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產,而不愿意為廠商長期的企業形象、信譽做過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種間接上放任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

2、從消費者角度來講.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消費者的信息不完全,無法辨別假冒偽劣商品.隨著仿冒技術的不斷提高,假冒商品與正品的相似程度越來越高,正品與假冒商品越來越難以辨別.由于技術的限制、廠商的疏忽,廠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夠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傳力度不夠,這樣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消費者信賴的部門不負責任,做虛假認證等,消費者因為對此機構信賴而疏忽了對其認證的商品的辨別.如原有的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等都成了劣質商品的掩護.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網上購物已經越來越走進人們的生活.在虛擬的商店中,銷售者與購買者往往是相隔在很遠的地區,消費者不能看到真實的產品,不能了解銷售者的信譽,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于龐大的網路銷售中第二,由于消費者對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買假冒商品,以滿足其虛榮心.一些奢侈品價格高昂,象征著身份與地位,然而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很難承擔如此高昂的價格,但由于虛榮心,而去買一些仿冒品第三,對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與正規商品的使用價值區別很小或沒有差別,消費者作為理性的經濟人,貪圖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還是去購買.

3、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對假冒偽劣生產廠商的懲罰太低是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起著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執法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問題.由于執法人員的素質不高,以及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貪污腐敗等問題,使政府的功能喪失,假冒偽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個市場經濟的考慮,決心很大,出臺了很多打假的措施與法規.但是,地方政府在執法過程中,有損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熱情不高,任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盡管對假冒偽劣廠商有一定的處罰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彌補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償失,積極性就會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偽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偽劣商品已經嚴重危害到了人們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場經濟行為主體不遵循相應的經濟規則,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導致了嚴重的假冒偽劣現象,影響了經濟的正常發展.要治理假冒偽劣商品,就要從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認識假冒偽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貪圖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遠,追求經濟的長期協調發展.要做充分的思想認識工作,從理念上樹立打假的積極性和必然性.

2、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法律法規,并且要嚴格秉公執法,加強對執法工作人員的監督.良好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與維護需要完善的法制做后盾.今年以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關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但對于猖獗的假冒偽劣商品現象來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要敢于賦予打假執法人員權利,同時更應該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

3、嚴格實行區域責任制.中央作為一個整體,在打假力度上往往很大,有很大的決心,盡一切能力維護經濟秩序,使整個市場經濟良性發展.但是,地方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從地方的角度來看是作為一個小整體,它會從自身的角度處罰,謀求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而往往不會從整個國家去考慮.有的政府工作人員由于自己的政績,或是連帶責任,當出現假冒偽劣現象時,不去管理制止,反而放縱、包庇.

、提高消費者辨別假冒偽劣商品的能力,降低打假成本.假冒偽劣產品若無法銷售,其危害將無法形成.消費者是商品的最終購買者,若消費者能有效地辨別假冒偽劣商品,那么將有效地制止假冒偽劣商品現象.對此應該大力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假冒偽劣商品的防范意識,提高消費者的監督意識.對于技術含量高、專業強的產品,國家應該嚴格把關,嚴格控制認證,降低消費者的識別成本.企業也應該提高產品的防偽技術,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形象和無形資產.

5、加大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處罰力度,明確制定行政判罰的依據其次,應大幅度提高判罰的比例最后,對于行政執法機關查獲的制假售假案件,達到立案標準的,應從大局出發,及時交于公安部門刑事立案,不能單單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以罰代刑,拿錢了事,否則無法達到震懾和嚴厲打擊違法者的目的.此外,對在流通領域查處的售假案件,不應只做局部處罰,應追根溯源,從查處的案件線索上溯回查處制假窩點,從源頭上予以治理,做到標本兼治.

6、加強政府的領導作用,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起著宏觀的指導作用.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特別是領導體制上要有所轉變,建立科學的評價體制.我國是市場經濟,市場應該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地位,但由于我國的政治體制以及傳統官文化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政府管得過多、過死.一些政府官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的制售維護,不予管制,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嚴重危害也不予管制,使得不法分子越來越猖狂.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快職能轉變,給經濟發展創建更多的流通空間,在國家有關部門嚴格把關的同時讓市場本身來檢驗產品的有效性,進行自發調節,讓市場本身來淘汰假冒偽劣商品.

7、提高低收入人群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根據三鹿奶粉事件的調查結果顯示,摻入的奶粉大都是低檔奶粉,一般都是銷往農村等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低收入人群對于價格非常敏感,這對假冒偽劣商品提供可乘之機.國家應該嚴格控制低收入地區的產品質量情況.這種地區的地方政府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國家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并加大對假冒偽劣的處罰力度.

假冒偽劣現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因此應該同時從各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齊下的局面.在網絡非常發達的今天,對網絡環境的建設還沒有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網絡中假冒偽劣現象更加嚴重.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也應該與時俱進,嚴格控制新環境下的市場經濟秩序,使我國經濟能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使人民、國家、企業的利益不受危害.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厚剛.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博弈行為分析.科技創業

[2]胡俊超.假冒偽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咸寧學院學報

[3]廖海敏.試論對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的綜合治理.經濟與社會發展

[4]康樂,石宏長.假冒偽劣商品的博弈分析.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5]胡盛楠.假冒偽劣商品的治理.重慶科技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