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對企業家的挑戰詮釋
時間:2022-05-09 03:41:00
導語:新經濟對企業家的挑戰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經濟時代,企業面對的將是一個變化無常、空間拉近、按平行方式運作、知識和信息要素占有突出地位、具有較大包容性和以人為本的大市場。上述新的經濟特點,必然帶來企業管理的新變革,因而需要培育和塑造新型企業家。
關鍵詞:企業管理新經濟時代大市場新型企業企業家經濟特點運作塑造平行挑戰
21世紀是一個新經濟時代,它催生新的企業、新的企業家和新的企業管理。2o00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重要主題,就是新企業、新領導。中國要在新的世紀向新經濟時代邁進,必須全面和充分認識新經濟時代的新式企業經營管理,并依據其內容、特點及要求培育和塑造新型企業家。
1.快速適應、創造和過渡式的經營管理
在新經濟時代,科技、產品和市場變化非常快,企業在變化無常的條件下生存,這要求企業快速適應。雖然發達的信息系統和互聯網,使企業的快速適應具有技術基礎,但是這對企業家仍然是一個挑戰。因為信息量很大,而且許多信息還可能充滿矛盾,會使企業無所適從。這就要求企業家對信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透徹的分析能力,能夠進行準確的判斷和決策。但是,在高度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條件下,企業要保持與眾不同的經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經營方式,都會通過信息網絡迅速地傳遞出去,迅速被模仿和被利用。這就要求企業家把適應與創造統一起來,而且要使這種統一成為持續不斷的過程。同時要求企業家敢于冒險投資和積極創業,又善于適當地控制和化解風險。德國貝本豪森科學和政治基金會國際政治和安全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夫·貝爾特拉姆說,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過渡時代,一個不能維系長久的時代。我們今天擁有的不是、也不會成為一個具有清晰的坐標和等級的“體系”,沒有清楚的跡象表明之后將出現什么。在新經濟時代的企業也一樣,很少會有一個清晰的坐標和等級的體系,也不清楚以后會出現什么,會演變成為什么。這就需要實行過渡式的管理。所謂過渡式的管理,就是不把現成的作為確定的來管理,不維持現狀,主動改變現實存在,不斷開拓和創造未來。但是,企業管理必須建立和維持企業的組織和秩序,而秩序又必須是現實存在的和確定的。這就給企業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把變動與秩序統一起來,使企業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建立和維持秩序,在建立和維持秩序中進行變革和創造。
2.戰略伙伴關系、舍伙經營和集體管理
在新經濟時代,由于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企業與供應商和用戶的關系,一方面是大大地拉近了,似乎是面對面的直接關系,可以直接對話和溝通;另一方面又大大地復雜化了,是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混合關系。這種既直接又復雜的關系,要求企業既不以自己為創世主,也不以消費者或用戶為上帝,而是平等相待;既充分尊重、理解和服務用戶.又充分掌握主動權,發現和創造需求,以發展全新的事業。企業家以能夠增進社會福利和有利于社會進步的企業發展為根本使命。這其實就是要求企業家在用戶、供應商各方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戰略意義的伙伴關系。發達的互聯網聯系,不僅給供應商和用戶提供了選擇的巨大空間和余地,而且企業自己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和余地。但是,伙伴關系需要維系,要有穩定性。而穩定與選擇之間是存在矛盾的,企業家必須解決這個矛盾。
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伙關系,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而往往是由買賣的合作關系轉變和發展成經營的合伙關系,實行合伙經營。與用戶之間的合伙關系也往往包括合伙經營的內容,對于用戶來說,企業的先銷售后生產就是參與生產經營。不僅資本所有者之間是合伙經營關系,而且資本的所有者與經營者之問也是合伙經營關系,甚至連經營管理者與普通員工之間也可以說是一種合伙經營關系,員工也參與經營。這對企業家來說是一種新的要求和挑戰,即既要實行基于權力不對稱的控制和監督,又要實行權力平等的合伙經營。
企業的這種復雜、不確定但又必須相對穩定的合伙經營關系,需要實行與之相適應的“集體管理”:這里所說的集體管理不同于我國現實存在的那種名義上是集體決策和個人負責而實際上往往是個人決策和大家不負責的所謂集體管理。新經濟時代所要求的集體管理,其實質是戰略伙伴的集體管理,它的主要特點是超越于一般的分工協作關系,實行基于和超越專業的全局管理和協同管理。美國學者馬西婭·維克斯說,21世紀的首席財務官應該是戰略家、交際家、商人和金融家,還應該是信息技術和風險管理的專家:該雜志同期發表安迪·萊因哈特題為“從機房主管到顯赫角色”的文章。文章說首席網絡官不僅負責管理信息系統,制定長期的信息戰略,而且還要創建并管理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電子商業關系網。只有這樣的首席財務官和首席網絡官,才真正是首席執行官的戰略伙伴,才能真正有效地實行集體管理。
3.水平式、移動性和模糊化的經營管理
在舊經濟時代里,企業生活在垂直的世界里;而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生活在平行的世界里。這對企業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既要按照平行的組織和方式運作,又要有效地控制龐大的公司。雖然信息和網絡技術為此提供了客觀的條件,但是企業家自己還必須具有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并要求企業家塑造相應的企業文化。同時,與水平式的企業組織相適應,企業家必須實行移動式的管理。努斯鮑姆說,未來公司的總部可能設在飛機上。即使現在,首席執行官在飛機上辦公的時閫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會議越來越多在機場舉行,頭等艙和公務艙被當做辦公室。從無形的角度看,則是交流式管理。實行交流式的管理,對企業家來說是一種新的要求,要求企業家在與員工進行廣泛的交流中實現管理。這要有更高的境界、技巧和藝術。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杰西卡·馬修斯發表文章指出,信息革命的實質是改變各種關系,并模糊、重新設定或消除時間和空間的內部界限。例如,“此處”與“彼處”的界限,“國內”與“國外”的界限.“我們”與“他們”的界限,強大力量與軟弱力量之間的界限,都已經或將開始消除,或不再明顯。這需要企業進行模糊化經營管理。它對企業家來說,是一項新的任務。一方面,企業經營管理必須要有區分和界限,沒有“我們”與“他們”、“此處”與“彼此”、“國內”與“國外”的界限,就無法進行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又要超越這種種界限。
4.包容性大市場經營和生態化環境經營
在新經濟時代,進入市場的商品,不限于有形商品,也不限于技術、專利、商標和品牌等無形資產,進入市場交易的還有信息、知識、創意、理念等要素,因而是前所未有的大市場,是我們以往難以理解的大市場。不僅如此,這樣的大市場還包含著看似矛盾和沖突的內容。這就需要企業家有廣闊的視野,要善于從看似矛盾和沖突的東西背后發現其統一的基礎,善于發現統一的方式,要有實現這種統一的操作能力。總之,要有駕御包容性大市場經營的能力。
在新經濟時代,隨著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要求企業把經營與環境聯系起來。目前,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環境工作已經與財務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市場活動能力并列,成為企業的競爭力之一。盡管經濟、知識和技術能力的提高為環境經營創造和奠定了基礎,但是企業的環境經營仍然面臨很多問題,這對企業家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企業家具有遠見卓識,清醒地認識到企業的環境風險,對企業的環境影響提出預測;其次,要求企業家根據新的經濟標準,建立和實行環境會計;再次,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解決環境成本與環境效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僅如此,在新經濟時代,還要求企業內部組織環境的生態化,以及與供應商和用戶關系的生態化,要求企業家實行生態化的組織和經營管理。
5.知識經濟的經營管理
新經濟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以高科技知識為主導,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時代。21世紀的企業將通過創造知識賺錢。這就要求企業實行知識經營管理。知識不同于物質,物質是有形的和確定的,看得見和摸j導著,而知識是無形的和不確定的,沒有明確的邊界,看不見和摸不著;知識具有傳播性、共享性和公益性,其使用的邊際效益是遞增的,排斥私人占有。如果說物質經濟是看得見的、明確的和私人性的經濟,那么知識經濟就可以說是看不見的、模糊的和公共性的經濟。尼爾·格羅斯指出,知識運動正在徹底打亂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組織機構。知識經營管理根本不同于物質經營管理,既有比物質經營管理廣闊和深遠得多的存在空間和發展余地,又要比物質經營管理困難得多,要把各種不同的知識統一起來配置和經營,要使知識得到充分的經濟利用;要管理活的、千姿百態和變化萬千的知識,對企業家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要求企業家具備更高的知識和能力。
6.人本化、個性化和人格化經營管理
如果說舊經濟時代是以物為本的經濟時代,那么新經濟時代就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相對于物質經濟而言的,是人本經濟。在新的經濟時代,企業通過創造知識賺錢,創造性的人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必須實行人本化經營管理。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根本不同于以物為本的經營管理,人有欲望和本能,人有意愿和意志,人有思想和意識,人有情感和情緒,人要求獨立和自由,人也要求相互幫助和支持,等等。以物為本的經營管理,可以不考慮或很少考慮人的這些內涵、特性和要求,但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就必須充分考慮、合理解決和有效滿足這些要求。
人是有個性的,人的個性化與社會化密切相關,社會化越發展個性化就越充分。信息和網絡技術為人的社會化提供了客觀基礎和條件,因而在使人的社會化充分發展的同時也就使個性化充分發展。新經濟時代可以說是個性化的時代,除了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及其個性化的定制生產供給外,主要是員工的個性化。尼爾·格羅斯說,偉大的思想都來自獨特的個人,這些人不傾向于協同工作。最有雄心壯志的人員——不妨把他們比作鷹——往往不愿意共同分享知識專長。但企業是一個團隊,必須進行合作,要讓鷹按隊形飛行。這就需要企業學會個性化經營管理,這對企業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實行人本化和個性化的經營管理,其實質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經營管理。以物為本的管理,是把勞動者作為單純的生產手段,或者說是把人作為物來經營和管理。人力資本管理雖然使勞動者擁有自己勞動能力資本的所有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的主體性,但是仍然受以物為本的束縛和限制。要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就必須實行人格化經營管理。人格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同時,人格化經營管理還會使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既具體化,又簡單化。
“人”的概念是既高度抽象,又非常復雜。而人格是具體的,欲求、動機、思想、情感、靈魂、知識、能力、道德和品行等都包含在人格中,但又有明確和統一的結構,因此是簡單的。所以,人格化經營管理可以使復雜的人本化和個性化經營管理簡單化,這符合經營管理的便利和有效原則。這方面,雖然中西方實業界已經有許多做法和經驗,尤其是一些優秀的企業家做得比較成功,但是大多數人還不適應和不合格,經常“顛三倒四”和“忘情負義”,更缺乏系統和完整的理論,還是處于白發性和經驗性的階段。
7.超權和全球性本地化經營管理
在新經濟時代,單純的強權經濟和強權經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一方面是以信息和網絡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的大量涌現和不斷創新,使新生企業高成長,從而可能使弱者迅速變強,而強者則可能很快變成弱者;另一方面是經濟的社會聯系和企業的相互關系更加密切,合作和協同大大增強。因此,要求甚至迫使企業實行超權經營,即超越個人和企業的私利,尤其是超越既得的權力和眼前的利益。超權經營與強權經營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是沖突,要使兩者統一起來是很難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突出地體現為規則經營。一個企業只要創造了能被市場所接受的新規則,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獲得新的市場優勢和處于有利的市場地位,那么就極有可能成為新規則下的強者,而把原來由舊規則所造成的強者排擠出去。在新經濟時代,制度快速變遷,規則不斷更新,人們已經熟悉的游戲規則不斷被打破,新的規則不斷建立,這就要求企業家在經營管理中及時適應制度和規則的變遷。
新經濟時代是全球化經濟時代。現在已有2/3的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經營,如計算機和航天業,有的即將進入全球性經營,如汽車部件。跨國公司的收入很大部分甚至大部分是來自于其他國家。法國輪胎制造商米其林總公司現在在美國賺取的收入占35%,強生公司43%的業務在國外經營。產值500億美元的歐洲半導體巨人ST微電子公司總裁帕斯夸萊·皮斯托里奧說:“我們都是國際公司的老總。每個經理的經營范圍都是世界性的。”我國的青島海爾集團公司也已實行全球化經營,采取三個1/3的市場戰略,即1/3的產品是國內生產國內銷售,1/3的產品是國內生產海外銷售,1/3產品是海外生產海外銷售。全球化經營要求各企業的經理負有全球化的產品設計和銷售責任。同時要求企業家解決全球化經營與本地化管理的矛盾,解決經營中各種文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 上一篇:領導先進報告會上的發言
- 下一篇:創業板市場交易的選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