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國際經濟職責與特色思考
時間:2022-09-22 08:44:00
導語:G20國際經濟職責與特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2009年美國匹茲堡峰會聲明宣布,G20將取代G8成為永久性國際經濟協作組織。G20步入建章立制階段,其正在成長為一個新型的國際經濟組織。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G20國際經濟組織特殊性
G20成立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以及人們對于新興市場國家沒有適當地參與全球經濟的討論與管理的認識,共同促進了G20的誕生。G20于1999年成立,它的成立使成員間的定期對話實現了制度化。
G20是由19個國家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由歐盟輪值主席和歐洲中央銀行行長代表參會的歐盟是其第20個成員。由此可見,G20的成立使得重要的工業化經濟體和發展中的經濟體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深入討論全球經濟的實質性問題,并為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事關全球經濟穩定的實質性問題開展富有開放性和建設性的討論提供了重要的平臺。這個平臺的創立,為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與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G20擁有全世界90%的國民生產總值、80%的貿易額以及2/3的人口,由于其經濟方面的重要性和廣泛的代表性,G20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自1999年成立以來,G20為包括確立經濟增長政策的一致性,減少金融體系中的弊端,處理金融危機和為恐怖分子融資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解決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G20還致力于促進全球公認標準的采用,例如在透明財政政策、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領域建立了統一標準;G20還在促使各成員金融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關于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G20:正在成型的國際經濟組織
國際經濟組織是一種主要執行經濟職能的專門性國際組織,是國家間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法律形式,也是一種制度性活動場所?!皣H”揭示出國際經濟組織的參加者一定是兩個以上國家的政府、個人、法人或民間團體。“經濟”說明了國際經濟組織的功能和活動范圍,即它是經濟領域的組織?!敖M織”說明的是國際經濟組織體制上的特點。一般情形下,組織應該是一種常設機構,一種實體,它應該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如世界貿易組織,它有作為最高權力機構的部長大會,有作為執行機構的總理事會,以及其他輔助的委員會、理事會,有常設的秘書處等工作機構,有常年的工作人員和固定的工作地點,為實現其宗旨定期舉行會議或進行其他經常性活動。這些是國際經濟組織共有的特征。但是,所謂組織,是安排分散的人和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或整體性,是按照一定宗旨和系統建立起來的集體。判斷一個機制性實體是否是一個組織,首先要看其是否設置有機構,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要看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毋容置疑,G20由重要的工業化經濟體和發展中的經濟體組成,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富有建設性和開放性的對話,并通過對話,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并推動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其具有國際性和經濟性。而且通過G20運行機制以及其與G8的關系來看,G20具有明顯組織性。
首先,從G20的機構設置上來看,盡管G20沒有常設機構,但其已經形成了“峰會—事物協調人會議—部長級會議—工作組會議”的機制架構。在秘書處方面,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要設立“臨時秘書處”,并將前一次主席國和后一次主席國的成員都吸收進來,組成“三駕馬車”,該臨時秘書處主要職責是協調集團內部工作,組織會議。這樣一棒傳一棒,就使得“臨時秘書處”起到常設秘書處的作用。同時,G20峰會還會成立臨時工作小組來負責相關的工作。比如:華盛頓會議要處理5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提高市場透明度和完善問責制、增加規章制度的完備性、提升金融市場的整合度、加強國際間合作、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等,由于這5個領域中存在著一些重疊,因此為避免重復,G20建立了4個工作小組來管理這些工作。所以,臨時秘書處和工作小組的設立彌補了G20沒有常設機構的不足。重要的是G20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自G20成立以來,已經舉行了10余次會議,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就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進行磋商,說明了G20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其次,從G20和G8的關系上看,G20亦是一個國際經濟組織。在很多情況下,國家間通過定期舉行國際會議來解決某些經濟問題,這些會議沒有固定的常設機構,但其舉行有一定的規律,而且對于其關注的問題已經形成一種比較連續和穩定的協商制度。這種具有經常性的,不斷通過條約或協定調節國際經濟活動的國際會議也被視為國際經濟組織的一種。G8就是典型的“會議型”國際經濟組織,G8雖然名義上只是一種會議,但沒有人否認它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彼此合作、調節國際經濟關系的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間通過舉行國際會議來解決某些經濟問題,雖然沒有國家間的常設機構,沒有一個條約為法律基礎,但其舉行有一定規律,而且對于其關注的問題已經形成一種較連續和穩定的協商機制,因此,可以說這種具有經常性的調節國際經濟活動的國際會議可被視為國際經濟組織。2009年美國匹茲堡峰會聲明宣布,G20將取代G8成為永久性國際經濟協作組織。從G8和G20的關系可以看出,既然G8可以認為是一個國際經濟組織,G20也當然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國際經濟組織。
2010年6月27日G20領導人第四次峰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落幕,作為G20被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后的首次會議,多倫多峰會在協調世界經濟關系上實現了從G8向G20的轉換。但G20如何轉型,才能適應后危機時代的到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而且,G20自身的地位也沒有完全得到鞏固,G20還需要通過峰會的成果以及政策承諾的落實來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學界普遍認為,多倫多峰會之后,G20步入建章立制階段,其正在成長為一個新型的國際經濟組織。
G20作為國際經濟組織的特殊性
在多倫多峰會上,G20被確定“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但根據G20在1999年成立時發表的首份《G20公報》,“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一種非正式對話的新機制”。從中可以看出,G20隸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非正式國際機制。因此,作為一個國際經濟組織,G20與其他國際經濟組織相比,有其特殊性。
首先,G20采用的是非正式的對話機制。這種非正式的對話機制決定了G20在議題建設等方面必須采取與“非正式性”相配套的措施。在議題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設置峰會的議題,保持議題的開放和靈活,時刻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討論影響當下國際環境的熱點問題。議題廣泛而不集中的原因是,G20的主要目標是在大國之間謀求共識,決定了保持議題開放更有利于領導人統籌各項議題,來建立解決問題的共識;而且其他專門性的正式國際組織可以參與G20峰會,如多倫多峰會就邀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來參加,由它們負責具體議題領域達成協議的執行,讓領導人將更多時間集中于各問題的統籌,以便達成共識。
其次,G20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運作。這種運作方式就產生了三個方面的效果。其一是與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關系方面,由于G20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運作,因此,G20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以及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決策、承諾或者宣言等就影響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同時其決策、承諾或者宣言等還要通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執行。這樣就與傳統的國際經濟組織的決策只在組織內部發生效力不同,G20的決策等在組織外部發生了效力。其二是與非成員國關系方面,盡管G20是由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構成,但由于其影響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遠遠多于G20的成員,因此,G20的一些決策或承諾就通過影響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影響到G20的非成員,這也與傳統國際經濟組織的決策只對其成員發生效力不同。其三是在組織機構方面,目前G20已經形成的“峰會—事物協調人會議—部長級會議—工作組會議”的機制架構,這與傳統國際經濟組織的機構設置也是不同的。傳統國際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設置盡管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照“三權分立”的模式來設置機構的。由于G20的“非正式性”,G20沒有按照“三權分立”的模式來設置機構,正是因為G20是一個“非正式”對話論壇,不設置“三權分立”的機構更具有靈活性,是與“非正式”相配套的。尤其在秘書處方面,現在由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設立“臨時秘書處”,并將前一次主席國和后一次主席國的成員都吸收進來,這點不論是與有常設秘書處的國際經濟組織,還是與沒有常設秘書處的國際經濟組織相比都是不同的。
- 上一篇:當前國際資本流動對城市經濟發展啟發
- 下一篇:實施計劃生育村民民主自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