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水品演進趨勢思索

時間:2022-12-18 03:06:00

導語:現代服務業水品演進趨勢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服務業水品演進趨勢思索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2007年3月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以來,特別是2008年12月國務院審議通過《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下簡稱《綱要》)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就已經成為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首要任務。

現代產業體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群為核心,以技術、人力資源、知識、資本等為支撐。其基本特征是產業發展以內生增長為動力,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成為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劉志彪,2007)。可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構建廣東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其經濟國際競爭力、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國內外眾多學者近年來對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相關課題進行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一方面,李江帆、邵學言等一批廣東學者對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長期持續的研究,成果豐碩;另一方面,鑒于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廣東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大量學者加強了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鄭京淑等(2009)厘清了現代服務業的范疇和內涵,陳文芳等(2009)對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現狀進行了詳實的分析,肖紅、劉梅生、劉云生等(2009)分別對廣東發展旅游業、現代物流業以及金融業等進行了充分的研究。

國內學者洪銀興(1997)在研究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理論后認為,一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最主要的是產業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貿易競爭力成為衡量該國(地區)產業國際競爭力及產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由此,本文利用相關統計數據,從實證角度對廣東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其競爭力等進行比較分析,剖析出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實水平、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創新思路和路徑發展廣東現代服務業提出政策建議。

二、廣東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

改革開放30年,廣東積極依靠比鄰港澳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2009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3908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0748元,廣東形成了以加工制造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產業國際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已成為中國內地的第一經濟和外貿大省。

(一)廣東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表明,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過程是價值創造由制造環節向服務環節不斷拓展的過程。廣東經過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目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而珠三角已進人工業化中后期階段。但就目前的相關數據表明,廣東服務業的發展與世界經濟服務化趨勢仍然相悖,第三產業比重與人均GDP發展態勢并不一致(如圖1)。

就產業發展狀況來看,如圖1所示,廣東三次產業結構1978~1985年表現為“二一三”結構,此后除了在2001~2002年經濟結構出現兩年短暫“三二一”與經濟服務化趨勢同步的特征外,其它年份的三次產業的比重均為“二三一”結構狀況。2009年廣東三次產業比明顯比2008年有改善(2008年的三次產業結構為5.5:51.6:42.9;2009年為5.1:49.3:45.6),但是總體仍呈現“二三一”結構特征;就產業貢獻率視角,多年來第三產業對廣東經濟的拉動作用均低于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在廣東國民經濟中占絕對重要地位,2008年廣東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9:58.0:40.1。為了應對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200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和措施,服務業的作用明顯提升,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調整為2.5:48.4:49.1。

2.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從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來廣東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01~2006年廣東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48.7億美元增加到188.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26.8%,高于同期全省貨物貿易年均24.5%的增長率。2007年,廣東服務貿易加速發展,進出口總額比2006年增長21818億美元,增幅達116%;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2008年廣東服務貿易增速趨緩,比2007年只增長約2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52.1億美元,增幅僅為12.2%,遠低于2007年水平,僅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比重的5.9%;進口則出現4.2%的負增長,進口額由2007年的182.8億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175.2億美元。

另一方面,廣東服務貿易的規模小。通過表2的比較分析發現,廣東在服務貿易方面不僅與美英等服務貿易強國存在較大差距,而且與新加坡、韓國等經濟體差距也不可小視。首先,廣東服務貿易的規模明顯不如貿易規模相近的新加坡和韓國等。2001年廣東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為新加坡的10.4%。此后雖然廣東的服務貿易發展較快,但到2007年也僅有407億美元,約為新加坡2001年的水平。其次,新加坡服務貿易在其對外貿易中占比遠高于廣東,2007年的比重達到24.0%,是廣東的4倍。

與此同時,廣東的服務貿易項目集中度高。按《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涉及的12個服務大類,廣東雖然均實現了進出口實績,但從表3中可以看出,廣東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于其他商業服務、運輸和咨詢等3個項目。2006年這3個項目進出口額合計達154.3億美元,占全省服務貿易總額的81-8%。其中,出口額合計占全省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90.9%,進口額合計占比為65.2%。

(二)廣東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

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是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目前已成為衡量一國(地區)產品貿易競爭力狀況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TC=(Xi-Mi)/(Xi+Mi),其中xi為一國i產品出口額,Mi為該國i產品進口額。TCEI-1,11,值越大,貿易競爭力越強;TC=-I,i產品完全處于逆差,越接近于-1表示i產品競爭力越薄弱;TC=I,i產品完全處于順差,越接近于1則表示i產品競爭力越大;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

表3、表4分別給出T2006年廣東服務貿易細類項目的TC指數及與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指數的對比情況。表3、表4表明,一方面,廣東服務貿易僅在其他商業服務貿易上具有較強競爭力,2006年TC指數達到0.74,遠遠高出英美等發達國家水平;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的TC指數為0.43,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高出新加坡、韓國、香港等,與英美處于同一水平;在中國具有優勢的交通服務領域,廣東同樣保持著一定優勢,僅次于香港;咨詢等行業競爭力很弱,持有微弱順差;在辦稅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旅游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則沒有競爭優勢;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行業TC指數低-0.95,具有明顯劣勢。

另一方面,廣東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與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相比有明顯的差距。具體而言,新加坡服務貿易優勢項目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務、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等4個領域,而在交通服務、旅游服務、保險服務等其他7個行業競爭力較弱。新加坡現代服務業中的金融服務最具競爭力,2008年TC指數達到0.59;其次是建筑服務,2006年以來TC指數平均水平維持在0.461)2上;接下來依次是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TC指數為0.35;韓國服務貿易優勢項目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務和金融服務上,其TC指數都在0.60以上;香港的金融服務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從以上的分析表明,第一,廣東服務貿易發展明顯滯后于貨物貿易,廣東服務貿易額占總對外貿易額的比重明顯低于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20%左右水平。第二,廣東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與新加坡、英國等仍有較大差距。廣東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和運輸等傳統服務業領域,現代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小,競爭力較低。新加坡和韓國等國家(地區)服務貿易優勢項目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務、建筑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行業。

三、制約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

現代服務業對成本比較不敏感而對技術知識高度敏感,其基本特征是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于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的投入(劉志彪,2007)。因此,本文從科技人力、研發(R&D)經費以及大中型企業的科研投入等方面剖析制約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

1.科技人力投入。

表5數據顯示,2008年廣東R&D人員達到177500全時當量,遠高于國內其他各省區水平,甚至超過了臺灣同期水平(135568全時當量);但與韓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人力投入還不及其2005年水平(215300全時當量)。

2000年以來,廣東R&D人力投入力度不斷增強,“十五”期間R&D人員數平均增長11.4%,雖比同期香港增速低,但遠高于同期臺灣水平。但廣東人口基數大,因而R&D人力的投入強度相對不足,2006年每千從業人員中的R&D人員只有2.8全時當量,相當于韓國的30%,臺灣的18.7%,新加坡的22.8%,差距較明顯(陳宇山等,2008)。總之,目前廣東科技人力投入增速快,總量超過臺灣,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但強度偏弱,與亞洲“四小龍”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2.研發(R&D)經費投入。從表4的數據可知,2008年廣東R&D經費投人總量雖遠超香港、上海等地區,但與臺灣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到其60%。而研發投入強度(R&D經費/GDP)也與國內外各經濟體差距明顯,2008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為1.15%,不僅低于上海1.32%、臺灣2.62%的水平,而且與日本3,40%(2006年)、新加坡2,39%(2006年)水平差距甚大。就世界發達國家(地區)的發展經驗看,R&D投入強度在1%~2%之間的時期是快速增長期,韓國在這段時間花了約為10年左右。而廣東在2000~2008年間的R&D投入強度均處于1%~1.2%之間,上升趨勢不明顯,2008年1.15%的R&D投入強度離2%還有較大差距,要實現10年跨越1%~2%的投人強度區間難度很大(陳宇山等,2008)??梢?,廣東研發(R&D)投人水平低,不僅與“四小龍”等新型工業化國家差距明顯,而且與內地的上海等省份也存在一定差距。

3.大中型企業的科研投入。

大中型企業的科研水平和投入產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經濟體自主創新力和科技競爭力水平,同時也決定著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軌跡。表6的數據表明,目前廣東大中型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產值和銷售收入遠高于內地各省市,但是產出績效與其他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據表6數據分析,2008年廣東大中型企業開發新產品投入經費達到4818.9億美元,雖遠高于中西部省份四川和湖北,但與長三角地區省份江蘇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就新產品產值與開發經費之比而言,廣東不僅遠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且落后于中西部的四川和湖北等省份。

4.專利產出水平。

從表7的數據表明,目前廣東專利產出水平提速,產量上雖已超過新加坡、韓國等,不斷逼近臺灣,但產出績效遠不如韓國、臺灣和香港。在本地專利方面,2005年廣東發明專利申請量只有韓國的1/10;發明專利授權量是臺灣的1/5,僅為韓國的1/28。2008年廣東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遠遠超過新加坡、香港等,分別達到28099件和7604件,但產出績效遠低于韓國和香港。

就國際專利而言,基數小、增速快,但產出水平仍落后于“四小龍”的任何一個經濟體。一方面,2007年廣東獲USPTO(美國專利局)授權專利數達到535件,創歷史新高;但仍與韓國、臺灣相比差距甚大,僅為其7.2%和6.9%。另一方面,2000~2007年獲得美國專利授權數年均增長幅度達到58.8%,8年間增長了25倍;隨著專利基數變大,增速正逐步放緩,在一段時間內與“四小龍”差距仍將存在。

科技人力及研發(R&D)投入等不足是造成廣東現代服務業的科技含量低、發展層次低、競爭力較低的客觀原因,也將成為制約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四、基本結論與路徑選擇

廣東是中國內地經濟及對外貿易第一大省,目前已經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雖然在改革開放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服務業獲得極大發展,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得到了較大提升,但是,通過對廣東服務貿易結構及其競爭力比較分析發現,廣東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而言:一是三次產業的比重仍然為“二三一”結構,服務業發展與世界經濟服務化趨勢仍然相悖;二是廣東的服務貿易規模小、服務貿易發展明顯滯后貨物貿易;三是廣東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和運輸等傳統服務業領域,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四是廣東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強的細類項目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和運輸等傳統領域,金融及建筑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較低。綜上的分析表明,廣東現代服務業的科技含量低、發展層次低、競爭力較低、基礎薄弱、對國民經濟貢獻力度小。究其原因,是廣東在科技人力及研發(R&D)投入等方面明顯不足??萍既肆ν度?、研發經費投入、大中型企業的科研投入以及專利產出水平等方面,不僅不如新加坡、韓國、臺灣和香港等經濟體,而且有些方面甚至還比不上湖北、四川等內地中部地區的省市。

當今社會專業化分工日益深化、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經濟服務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現代服務業日漸突起且越來越成為全球價值鏈中的主要增值點和盈利點,因而也成為國際產業競爭的焦點(高傳勝等,2008)。鑒于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性,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廣東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出以下見解:

(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

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要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一是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在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規劃和指導作用。二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這是推進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三是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F代服務業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產業集聚帶來的互補、共享等外部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要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推進資源在空間的集聚,形成若干個現代服務業的產業集聚帶和集聚區。

(二)突出重點分類發展廣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有選擇、有重點、分層次地推進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與發展。目前把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軟件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發展,成為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突破口。如廣州,應優先發展體現都市功能、具有巨大產業潛力的商務中介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軟件產業及數字內容產業等,把廣州建設成為“中國南方文化創意中心”;深圳則要充分發揮CEPA所賦予香港金融中介在內地金融改革、重組和發展中的作用,加快發展與城市服務功能高度相關的金融業,目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把“深港金融共同市場”作為發展的突破口。

(三)創新投入要多元化

集政府財政、創新型企業、現代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以及各類基金之人力、物力、財力,建立多元化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投入創新體系。有重點有選擇地培育各層次、多產業、全社會的自主創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優質、高效、可持續的區域自主創新格局,共同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四)加強政府與跨國公司合作

把廣東優化為跨國公司的國外發展服務業基地。發展金融、現代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政府要充分利用外資,與有資金技術的大的跨國公司合作,把廣東優化為為跨國公司的國外發展服務業基地,成為他們整個國際生產線中的一個環節和國際服務網絡的一部分。這樣把他們的經濟利益與他們在廣東的效益聯系起來,他們才有動力不斷提供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管理方式,現代服務業發展才能跟得上全球產業更新發展的潮流。

(五)在CEPA框架下搭建粵港澳發展現代服務業新平臺

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信息中心;澳門是亞洲的會展和娛樂中心。它們的經濟發展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程度高,目前已經具有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雄厚實力和優勢條件。加強粵港澳經濟合作,就是要充分發揮港澳的優勢,加快建設廣東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如目前要充分利用港澳發展會展經濟的優勢和經驗,依托琶洲會展中心及白云國際會議中心,打造廣州廣交會、深圳高交會等知名品牌,建設永不落幕的“華南現代會展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