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權屬性問題思索

時間:2022-04-15 11:19:00

導語:國家政權屬性問題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政權屬性問題思索

國家政權是指掌握國家主權的國家機器及其所擁有的權力,以維護對社會的統治和管理,它是國家的具體化身。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階級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是社會矛盾不可詞和的產物。“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因此,一般認為,國家政權屬于上層建筑,且是上層建筑的核心。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關系可以促進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服務的經濟基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就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反之就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一般僅從上層建筑的角度來看待國家政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現代國家政權不僅是社會的上層建筑,是上層建筑的核心,還具有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屬性,它能從上層建筑、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三個方面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一、現代國家政權對人們的物質利益產生重大影響。

它直接或間接調整人們物質利益關系。具有生產關系的屬性:

(一)在社會生產方面,國家政權擁有大量的生產資料,雇傭大量的勞動者資本主義國家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百制為主體,盡管國有制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相對于單個的私人資本來說,所擁有的資本數量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為保證這些資本的增殖,使之具有資本的性質,國有資本必須雇傭與之相適應的雇傭工人,這些所雇傭的工人與國家的關系也類似于私人資本中雇傭工人與私人資本家的關系;另一方面,為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國家機關所雇傭的勞動者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任何單一的私人資本也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以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在國家的經濟生活中發揮主導地位,同樣為保證國有經濟的正常運轉,也雇傭了大量的勞動者,國有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事實上也形成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同樣從中央到地方也存在大量的國家工作人員,各級國家機關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事實上也形成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些關系本質上就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本質上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利益關系。在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形成之前,所有權與經營權相統一的個人業主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且國家所雇傭的人員僅占社會很小的比重,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物質利益關系一般無需通過相對獨立的“法人”為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但現代社會,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公司制企業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國家也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所雇傭的工作人員也逐漸增加,雇傭與被雇傭關系不再直接表現為人與人之間,而是表現“法人”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表現為國有企業與所雇傭勞動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當然。對于企業而言,通過揭開資本所有者的層層棉紗,這種雇傭關系最終還能還原為資本所有者和雇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但畢竟“法人”的屬性不是資本所有者屬性的簡單相加。同樣,在現代社會,國家的利益也不是統治階級利益的簡單相加。所以,研究現代生產關系除了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外,還必須研究“法人”與雇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國有企業法人與雇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國家機關法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之問的關系。當然還需研究“法人”與“法人”之間的關系。

(二)國家的政策、法律在社會生產關系其它方面也能直接調整人們之間的物質刺益關系在社會交換方面,國家的政策、法律對人們的物質利益產生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比如,就我國目前的房地產政策而言,買賣房產的稅率直接影響購房者的經濟利益,也能影響炒房者贏利水平,一些城市規定的限購政策,直接影響到潛在的買房人的經濟利益。在社會分配方面,國家的政策、法律直接關乎人們的物質乖j益。其一是各級政府雇傭人員的工資水平往往直接取決于國家的政策法律。我國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工資總水平、什么時候漲工資、漲工資的幅度,不同級別、不同地區、以及同一級別但擔任不同職位的公務員工資的差異許多在情況F由國家的法律;其二是個人所得稅在一定程度上能調整人們的收入分配關系。個人所得稅是現代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個人所得應納稅的范圍、免稅的范圍、免稅額、稅率等直接影響勞動者的物質利益;其三是社會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普通勞動者提供物質保障。現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人們在具有工作能力且被雇傭的時候必須交納各種保險金,按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當人們失業、年老或者喪失了勞動能力,也能從國家或者社會獲取物質利益。這在事實上提高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了雇傭工人的安全的和保障的需求,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物質利益。在社會消費方面,國家的政策、法律也能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物質利益關系。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們消費方式、水平是不同的。消費稅是現代國家稅收來源之一,消費稅盡管屬于間接稅,但稅收負擔具有轉嫁性的特點,最終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消費不同的商品,不同的消費方式,承擔的稅率是不同的。這對不同類型、不同方式的消費者的物質利益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三)國家的政策、法律還間接地調整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國家的政策、法律在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方面都能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贏利水平。企業的利潤水平不僅直接取決于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也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國家對企業相關行為的稅收政策、企業所得稅政策有直接關系。這些政策、法律必然間接影響企業所有者的經濟利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影響到企業所雇傭的勞動者的經濟利益。

二、現代國家政權的運行效率能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生產力的屬性:

(一)國家政權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具有生產力屬性生產力總是指具體勞動的生產力,是人們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它反映的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具有階級屬性。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統稱為生產資料。“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不同的結合方式固然是區分不同經濟時期的標志,涉及到社會生產關系,但不同的結合方式也涉及到人們之間的技術上分工、協作關系,這種技術上的分工、協作關系本身與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無關。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但“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我們知道,同一個企業、相同的勞動者、機器設備,但不同水平的管理者,會導致不同的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有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是潛在的生產力,而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而企業內部不同的管理水平,企業內部勞動者與生產資料不同的結合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現實的生產力。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擁有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源也僅僅是這個國家潛在的生產力,要把它們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國家政權的管理水平。當然,國家政權參與的社會管理有些涉及到上層建筑方面,也有些調整的是社會生產關系方面(前文已論述)。但必然也涉及到整個國家、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國家政權某些管理活動目的僅僅是通過全體勞動者能夠有效地進行分工協作,更好地改造自然,增強人們獲取物質資料的能力。國家政權這些管理活動涉及僅僅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生產過程在整個國家、社會層面上進行有效地社會結合,因而具有生產力屬性

(二)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方面的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法律等既是調整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產業政策直接或者間接關乎人們的物質利益,它具有生產關系屬性。但客觀上講,產業政策也關乎~個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它也具有生產力的屬性。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無庸質疑會對有關人們的物質利益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其本身目的通過協調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來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涉及到人類的生存、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而必然具有生產力屬性。法律是社會政治的上層建筑,從總體上看它也具有階級性,但不能說任何一部法律、任何一項技術規范本身都具有階級性。“紅燈停、綠燈行”是一項技術方面的規范,很難說這一技術規范維護的是哪一個階級的利益。即使階級和國家消亡了,技術規范也不會消亡。技術規范方面的法律、法規本身不是調整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而是把人們改造自然的經驗上升為國家的法律,從而更好地幫助人們改造自然。因此,技術方面的法律規范本身涉及的也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生產力屬性。

三、從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三個方面理解國家

政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展的影響是間接的,首先是看國家政權對經濟基礎產生影響,然后才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產生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國家政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作為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國家政權對社會的發展的影響是間接的,先是反作用于社會生產關系,然后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從而間接地對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發展起作用。但是國家政權本身可以直接表現為生產關系,本身無需通過“中介”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生產力,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同時,國家政權還可以直接表現為社會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