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茶業經濟背景下綠色經濟發展
時間:2022-09-18 10:43:22
導語:探析茶業經濟背景下綠色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茶文化的傳承進一步推動了茶葉經濟發展,為構建茶葉經濟發展模式,需要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策略,基于此,本文結合有效研究,并結合具體實踐,基于茶葉經濟背景,重點闡述了如何促進茶葉經濟發展。
關鍵詞:茶葉經濟;綠色經濟;發展策略
引言
綠色經濟是社會發展階段重要經濟發展方向,為保障茶葉經濟發展能夠實現“綠色化”,必然要不斷總結,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保障茶葉經濟能夠不斷向著綠色經濟發展,以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首先,所謂綠色經濟,是指社會、經濟、環境等要素共同發展的一類模式。而我國的傳統經濟發展,大多需要極多的自然資源,并以破壞自然環境作為代價,以求最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部分產業和個人存在一定的錯誤思想,即認為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勢必會帶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而經濟發展的代價也使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最終引發了我國經濟并沒有進行可持續化發展,自然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上破壞。而為了更好保護好我國原有的生態系統,國家提出了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即充分尊重自然生長規律,在社會相關職能單位的統一調度與分配下,制定相關的企業發展模式,確保其產業發展在不破壞環境與不過分侵占資源的情況下進行,從而有效幫助社會各個環節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將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綠色經濟能夠最大程度上突出自然環境的價值。在傳統經濟的價值觀念中,認為經濟的發展相對較為封閉,即沒有外在的干擾和人為的影響下,經濟會得到持續性的發展,這樣導致全球范圍內的環境狀況不斷下降。綠色經濟則高度強調了開放性與協調性,只有充分衡量經濟、環境、資源等客觀因素后,才能更好地加以運作。綠色經濟其首要任務即為做好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的工作,任何產業即使其擁有極高的回報和收入,一旦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作為代價,也不會加以持續的運作和使用。此外,在成本核算的過程中,綠色經濟也強調了要將環境損失、資源使用等,納入考量范疇之中。通常情況下,任何經濟產業的發展,都會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資源使用和環境破壞,所以,將環境損失納入成本一環是十分有價值與有必要的。再次,綠色經濟推行高度的公平性。
公平性是完成可持續化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基礎,沒有公平性則無法落實綠色經濟的有效進行。只有不傾斜資源輸出給某個產業,才能推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有效持續發展。然而,在傳統經濟的影響下,我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資源傾斜,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尤其是針對部分區域,呈現出了明顯的發展不均衡現象,缺乏相應的公平性。還有部分產業或企業只注重眼下的發展與進步,過度利用資源以及沒有做好環境的保護,導致了其未來發展前景堪憂,無法完成可持續化發展的要求。綠色經濟則充分考慮了多個環節和流程,做到最大程度上維護自然環境的使用利率與盡可能地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并做到全局考慮為后續的持續發展夯實基礎,所以,目前我國大力推廣綠色經濟,以求獲得全局上的發展。最后,綠色經濟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幫助社會產業完成優勝劣汰工作。眾所周知,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產業變化是動態的,不順應社會發展就會被淘汰。而廣泛推動綠色經濟,也能幫助社會完成產業結構的重構,助力我國社會持續良性發展。在生產領域之中,綠色經濟的要求之下,部分對生態環境影響較為嚴重、自然資源使用過度的產業將會被淘汰,而注重保護自然環境、合理運用自然資源的企業則能夠被加以保護。這樣的方式還能推動社會相關企業自覺尊重國家政策,助力可持續化發展的進行。而在貿易領域,能夠有效杜絕以往的肆意自由貿易,能夠有效控制污染源的轉移現象,真正達到“誰污染、誰治理”的目的。最后,綠色經濟的實行也會改變社會人民群眾的消費觀念,驅動群眾選擇更為健康的生態產業鏈,從而自覺形成產業鏈的調整,整個社會能夠齊心協力向更為健康、完善的生態環境發展。
2茶業經濟背景下的綠色經濟發模式構建
2.1形成茶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植根性態勢
茶葉的生產、制造等工作,都需要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下進行,因此茶葉經濟背景下能夠更好完成綠色經濟的發展與推廣。茶葉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重要消費品之一,在社會群眾之中擁有極高的植根性。只有高度融合我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景,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真正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有限資源,進行高度的綠色經濟產業發展,為我國進行可持續化發展做出表率和引領。
2.2打造茶文化產業特色并充實活動內容
為了更好完成茶葉經濟下的綠色產業創造,相關職能單位的首要任務即為打造其專項的特色品牌。例如,在茶葉原產地根據茶葉的生產周期,設立專門的茶文化旅游節,從而推動更多的社會企業加以注資支持,并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往消費。而相關職能單位的重點工作即為創造屬于茶文化的“特色”,只有挖掘茶葉經濟的專屬特征,才能更好突出茶葉經濟的特征,使其與其他產業有著高度的辨識度,從而在傳承我國傳統優秀茶文化的同時,將綠色經濟的理念廣泛傳播。
2.3貫穿于茶文化產業中實現產品的展示
就茶文化產業而言,為了更好迎合綠色經濟的實行,應當突出品茶文化、生態文化以及我國獨有的農耕文化,所以必須將茶文化產品的展示融入整個流程之中。例如,可定期將茶園、茶葉加工廠進行展示,要求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我國茶葉的生產流程。還可以設立一定的開放性活動,驅動消費者自主參與到茶葉的制造流程之中,體會茶葉的制作不易,并更了解到保護環境、資源高效利用的作用,助力綠色經濟的推廣。
2.4將茶文化產業與客戶關系管理相聯系
我國絕大多數的茶葉企業大多是個人經營的家族式企業,盡管其能夠提供相對較為優質的產品,但其營銷能力、發展能力相對較為有限。因此,相關政府職能單位應當發揮好自身的組織職能,驅動各地具有一定銷售經驗的中間商,協助相關的茶農組織茶葉文化的活動,推動綠色經濟更好落實與推進。由于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所以,茶葉具有多個產地,在政府的統一調度分配下,不同的區域都會舉行茶文化的專項博覽會,除了常規的茶葉產品進行交流互動以外,還有包括茶葉有關的書畫作品的交流,從而促進茶葉產業的良性循環,從而高度契合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要求,給予我國茶葉產業更多的創新發展契機。同時,博覽會的發展也正向推動了我國博覽會相關周邊產業的聯動,形成了一個和諧有序的良性循環。此外,博覽會面向的群體并非只有茶葉的長期消費者,通過博覽會的舉辦,能夠吸引更多的群眾接納并吸收茶文化與飲茶習慣,從而更好推動茶葉產業發展,并且帶動相關的綠色經濟產業共同發展,達到互惠共利的多贏局面。
2.5加強茶文化產業與綠色經濟產業的專業人才培養
綠色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并非將傳統經濟的產業暫停取締,也需要相關政府職能人員做好扶持與幫助,使得我國綠色經濟產業進入有序的傳承之中。政府要組織好企業與高校之間的銜接工作,從而驅動高校培養專項茶文化綠色經濟的人才。同時,政府也要加大對綠色經濟產業的研究力度,舉辦專項針對于茶文化、綠色經濟的生態研究院,并設立一定的綠色經濟研究基金,用于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針對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進行更好的調研工作。各個高校之間也要做好聯合,共同根據自身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展開對綠色經濟產業優化調整的研究。通過高校這樣的高等學府,聯動社會的力量進行更多專項針對于綠色經濟的開發與利用。政府在這一階段要做好重點調研工作,分析綠色經濟應當擁有的特征以及出臺具體的專項細致準側,從而驅動廣大企業能夠用以參考和使用。最后,企業自身為了完成綠色經濟的轉型任務,也要定期為企業的工作人員舉辦培訓活動,使其充分學習綠色經濟的理念與國家相關政策,從而更好完成企業自身的綠色經濟轉型。結束語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茶葉經濟為實現有效發展,必然要重視如何構建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以此才能實現突破,在給人們提供更加有效的茶文化體驗過程,實現其經濟收益,以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葛美玲,劉擁軍.基于產業化視角的地方茶業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04):50.
[2]康海燕,夏淑婷.茶業會展經濟對我國茶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福建茶葉,2016,38(04):79-80.
[3]陳群.茶文化與茶業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研究[J].福建茶葉,2016,38(03):402-403.
[4]李翠霞,華國梅.茶文化旅游對茶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38(01):124-125.
作者:張琳杰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信息技術企業內部控制分析
- 下一篇:大數據技術在網絡安全管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