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制約因素探析
時間:2022-05-06 04:35:57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制約因素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延邊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文化事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延邊地區城鄉差異較大,基于城鄉一體化的背景,有效推進延邊地區的發展。延邊地區的農村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解決和應對人力資源不足、耕地不集中等方面的問題。對此,當地政府應全面推出人才優惠政策等激發當地經濟發展潛力的制度政策,從而深化延邊地區的經濟開發工作。
【關鍵詞】農村經濟;延邊地區;經濟發展
合理解決“三農”問題是我黨的工作重點,而城鄉一體化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為了促進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必要深化延邊地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在這樣的外部環境當中,延邊地區如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充分把握國家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機遇,提出科學的發展戰略,這也是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這一點,筆者對當地農村發展的發展路徑和具體成效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議。
1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
近幾年,延邊州委與州政府對于當地農村發展工作格外重視,由此,我國延邊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文化事業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首先表現為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延邊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代表與產業化的延續,農村的專業農場也快速發展壯大,同時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迅速,鄉鎮企業的發展步入正軌。其次是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完善,農村形象煥然一新。2008年,中央的《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基于這一政策要求下,農村地區的社會結構也得到優化,整體性好。另外就是農村科技文化事業的顯著進步,延邊農村地區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并在農業領域進行廣泛應用,近幾年,水稻抗冷綜合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在農村地區得到充分普及,配套的農業科技培訓也逐步落實。
2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盡管當前延邊農村地區的基礎生產設施已經基本形成體系,但對于防災、減災、抗災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自然環境是農村農業發展的影響極大,遇到惡劣的自然環境,農民可能會顆粒無收。所以說,自然災害預警系統不健全的情況下,將使得農村地區的抗災能力極弱,從而嚴重限制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2.2勞動力資源不足。由于延邊地區生活環境較為閉塞,經濟來源有限,所以很多年輕勞動力會選擇外出、出國務工。這使得當地留下的人以老人和小孩為主,而這類人又沒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勞動力,無法從事大量的農務活動,使得當地的支柱型產業——農業產業的發展提高速度緩慢,難以達成規模[2]。而當地生活方式簡單,收入來源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2.3農村合作社作用不明顯。作為農場集體經濟組織,當前延邊地區的農民合作社普遍存在數量大但質量差的問題。農民參與合作社的成效不大,由此參與熱情也不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合作社的發展過于強調數量而沒有做好內部建設工作,從而使得該有的項目難以發展、落實,在達不到國家政策扶持標準的情況下,農業合作設的運營更加舉步維艱,由此陷入惡性循環。作為農場集體經濟組織,當前延邊地區的農民合作社普遍存在數量大但質量差的問題。農民參與合作社的成效不大,由此參與熱情也不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合作社的發展過于強調數量而沒有做好內部建設工作,從而使得該有的項目難以發展、落實,在達不到國家政策扶持標準的情況下,農業合作設的運營更加舉步維艱,由此陷入惡性循環。2.4生產資料成本高。在農村地區,生產資料的價格是決定農民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農作物產量基本平穩,沒有明顯漲幅的狀態下,農資價格又快速增長,這讓農民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和我國惠農優惠政策為農民帶來的利好相抵消,農民依然擔負著沉重的生產、生活壓力[3]。
3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對于延邊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把握:首先是農村地區應注重農業生產的投入,全方位完善基礎設施、防災抗災機制,同時輔以資金幫扶、政策支持,來有效提高農田水利等基礎社會建設水平,系統、全面地建立抗在重建機制,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其次應鼓勵專業農場化發展,對于專業農場化發展的現實情況,政府應形成足夠的管理意識,對其進行科學管理,避免盲目性、形式化、只追求數量的無效擴張;另外一點是基于地勢資源和產業資源來深化農民合作社的建設工作,充分分析當地的外部環境特征,總結自身的經濟發展優勢,秉承著“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民主管理”的發展原則,針對弱點環節進行重點強化,幫助農民完善外部生產環境的同時還要積極向上級爭取更多的生產資源,提高當地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水平;最后一點是要對農業補貼形式進行優化改善,合理控制農資價格,當前的農業補貼是以現金的形式發放到戶的,同時,補貼的金額也在逐步提升,對此,應保證農民當前補貼額度不變的同時,將增加的補貼用于支持農資經銷商,從而使其穩定農資售價,保證農民以公道的價格購買農資,從而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4結語
分析表明,延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與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調一致,也是一項系統、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對此,黨和政府應當充分重視,并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現階段我國延邊地區的城鄉一體化工作中還存在諸多限制,由此應積極創新農村人才優惠政策并優化工作環境,集中力量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同時,應當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契機,深化延邊地區的農村經濟開放程度,促進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作者簡介:衣馨,1997年生,女,滿族,本科在校生,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參考文獻
[1]晁玉方,郭吉濤,杜同愛.中國城鄉一體化研究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1):71-76.
[2]馬冀群,沈萬根.延邊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困境及路徑[J].中國發展,2018,18(5):52-56.
[3]石航,顧協國.現階段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v.29;No.440(12):153-154.
作者:衣馨 單位:延邊大學
- 上一篇:農業經濟發展問題與建議
- 下一篇: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