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紡織業產業集群建立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3 03:27:00
導語:地方紡織業產業集群建立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疆擁有豐富的棉花資源、優越的地理優勢以及西部大開發和自治區的各種優惠政策,但新疆的紡織業多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整個行業難以走出低谷,本文通過對新疆紡織業產業集群進行的SWOT分析,提出了如何實現從棉花基地向紡織工業基地的轉變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群;SWOT分析;政府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和商品棉基地,新疆棉花生產量占全國的1/3,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量、國內銷售量、出口量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新疆擁有如此好的棉花資源,但新疆的紡織業卻很落后,棉紡生產規模僅占全國的5.4%。落后的紡織工業使新疆成為一個單純的原料供給地,不但容易使產業鏈條割裂,而且利益流失相當嚴重。因此,必須要把新疆從全國性的棉花基地建設成為全國性的紡織工業基地,延長棉花產業鏈。借鑒我國其它紡織工業發達地區的成功道路,在新疆建立紡織業產業集群是一條既快又好的出路。
一、紡織業現狀
目前新疆的紡織產業尚未形成集群。2006年新疆的紡織企業只有80家,且分布比較分散。新疆的紡織企業多建在棉花產區附近,而新疆的棉花遍布全區,因此新疆的紡織企業分布也比較分散,其中一些大中型企業多集中在產棉大區附近,如烏魯木齊、石河子、喀什、阿克蘇等城市。其次,新疆的各紡織企業間、紡織企業與棉花供應企業間、以及紡織企業與下游企業間關聯性不強,企業的各自為政導致了棉花產業鏈的割裂,不利于新疆棉花產業的長遠發展。近幾年,由于棉花價格上升,導致紡織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再加上企業本身流動資本短缺,企業融資困難,又導致開工不足,重點項目放緩建設等,從這一系列問題可以看出,要加快新疆紡織業發展,實現從棉花基地向紡織工業基地轉變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二、新疆發展紡織產業集群的SWOT分析
現用SWOT(自我診斷法)分析新疆紡織業的現狀。
1、優勢
(1)原料基地
新疆棉花產量約占全國棉花產量的1/3,占世界棉花產量的8%左右,占全國商品棉交易量的60%和出口貿易量的100%,新疆每年度80%的棉花生產量均需通過國內外市場銷售,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除此之外,新疆還是世界和中國最大的手摘細絨棉和中國惟一的長絨棉生產基地。近幾年,由于棉花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一些大型棉紡織企業將投資轉向了棉花資源豐富的新疆地區。
(2)區位優勢
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有16個對外開放口岸,這個巨大的市場潛力對內地紡織企業很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如果從新疆進入周邊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運輸時間和運輸費用。例如從新疆的阿克蘇地區進入歐洲市場比從歐亞大陸橋縮短1200公里,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四分之三,運費降低二分之一。落戶新疆的山東如意集團也是看中了新疆的區位優勢,因為從新疆到歐洲的陸運通道,比從山東到歐洲的海運通道可節約一半的運費。
2、劣勢
(1)國有企業缺乏競爭力
目前中國紡織企業是高度競爭行業。國內改制的紡織企業占到90%,國營的不到10%,而新疆國營紡織企業還占到70%~80%。新疆國有及國有控股紡織企業的負債率、就業人數、都高于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紡織企業的平均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加值)只有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紡織企業平均水平的53.4%,且虧損總額占到新疆90%以上。
由于新疆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始終跟不上內地國有企業改革的節奏,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問題不能很快得到解決,體制和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造成新疆紡織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的競爭能力逐漸減弱,普遍陷入經營困境,一些企業被迫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1]
(2)紡織人才短缺
新疆紡織企業非常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才和操作熟練工。新疆高等院校的紡織工程和紡織機械專業均已停止招生多年。據新疆紡織業協會統計,目前新疆各類棉紡織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不超過5%,其中,棉紡織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更低,尚不到2%,精通棉紡織業經營管理的人才更為稀缺。
目前新疆部分棉紡織企業甚至沒有專業的產品開發技術人員,因此多年來生產的產品毫無改變,很難應對市場需求,另有一些企業雖然購置了高檔、高效的新設備,但產品依然是中低檔的老品種,使好的設備無法發揮出應有效益。[2]
3、機會
①國內紡織業梯度轉移
《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提出了“紡織產業梯度轉移”,要把沿海地區的紡織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新疆就是重點發展區域之一。“十一五”期間,國家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快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規劃總投資15.21億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7.5億元,地方投資5億元。新疆巨資投入棉花基地的建設,將為承接紡織產業向西部轉移奠定基礎,也為紡織產業集群化落戶新疆創造條件。[3]
200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沿海紡織企業開始向西部轉移。內地棉紡企業如江蘇的華芳、浙江華孚、山東如意等紡織集團公司紛紛到新疆棉花產地投資,棉紡錠數達到28萬錠,投資總金額達8億-10億元人民幣。
②自治區政策支持
新疆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也提出:經過5-10年的發展,實現從棉花基地向紡織工業基地的轉變,形成若干具備當地特色,體現資源優勢的產業集群,進一步發揮在自治區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作用。
另外,從投資環境來看,為了促進新疆紡織業的集群式發展,新疆各地、州政府建立了紡織工業園,并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投資建廠。例如,阿克蘇新規劃的輕紡工業園區,市政府對前來合作和投資的企業實行電費、稅收、土地使用、提供貸款等優惠政策。③紡織品貿易自由化
紡織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產業。自從2005年紡織品貿易實現自由化以來,我國的紡織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紡織品第一大出口國。2006年我國紡織品出口1439.9億美元,同比增長25.2%,約占全球紡織品貿易總額的1/4,排名第一。全球紡織品貿易自由化不僅為我國沿海地區的紡織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為中西部地區的紡織業帶來了機遇。
4、威脅
①國內紡織業集群的競爭
由于目前在國內浙江、廣東一帶已經形成了一批較為成熟的紡織產業集群,且自2002年我國確立了第一批紡織業集群試點名單以后,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建立紡織產業集群的熱潮,各國各地已建立了眾多的紡織產業集群,而新疆紡織產業集群還處于孕育階段,必然會受到國內眾多紡織業集群的競爭。
②周邊國家紡織業的競爭
新疆與周邊幾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近,且經濟結構相似,如巴基斯坦等國也擁有豐富的棉花資源,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及政府的優惠政策,因此,在新疆建立的紡織產業集群,也會被周邊國家所模仿、競爭。
三、新疆建立紡織產業集群的建議
由于絕大多數產業集群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單靠政府造出來的。但也有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認為,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戰略,可能通過政府有意識地規劃發展生成。當然這其中政府的作用就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加大政府干預
政府要加強對集群經濟的引導,通過建設工業園區和重點城鎮,依靠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引導紡織產業及相關產業向工業園區和重點城鎮聚集。利用本地的特色資源和既有的企業基礎,有意識地培育和發展紡織產業集群。
建立產業集群的一種有效途徑就是建立工業園區。據有關專家測算,一個企業在園區內發展,可以節省公共設施投資10%,節約土地15%,治理污染費用可降低5%。工業園區所產生的區域聚集效應和輻射作用,也使許多地方政府將公共政策的重點放在工業園區,形成一定區域內的科技、知識、資金、信息等優質生產要素的有效集聚。因此,工業園區在創辦之初一般采用“政策區”的運行模式,即園區規劃選址、生產要素配置、產業布局方式等都較多地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優惠政策加以引導。[4]
另外,政府還應適當地控制企業的投資規模,避免大型企業壟斷市場,鼓勵建立中型企業,維護市場有序的競爭秩序。
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繼續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的基本規范》加快自治區紡織企業建立規范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為重點,建立健全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選擇部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逐戶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改革重組方案,通過采取向國內外招標等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民營資本、社會法人資本對國有企業進行參股、控股和整體收購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爭取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企業盡早完成股份制改造,[5]進入市場同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3、注視紡織人才的培養
針對目前新疆紡織業人才短缺的狀況,應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加強產、學、研相結合。創新是一個產業集群能不斷發展壯大的源動力,而人才則是創新的載體,因此,要在新疆建立紡織產業集群,就一定要加強對紡織業人才的培養。
首先要恢復各大高校的紡織專業,以及相關課程,培養紡織專業人員。其次,推動產、學、研相結合,為各紡織企業和紡織學校、紡織研究所建立聯系,鼓勵大學和相關的科研院所直接參與產業集群的創新活動。再次,新疆各紡織企業也應該多從內地引進紡織人才、技術工人,對企業現有工人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新招聘的工人也應該制定就業前培訓課程,提高企業工人的整體素質。最后,紡織行業協會要組織各企業定期交流,以及與內地先進紡織企業形成良好的互動,組織人員觀摩學習等。
4、積極招商引資
在如今國內紡織業向西部梯度轉移的大環境下,新疆自治區政府要抓住機遇,擴大對外宣傳,充分發揮本地優勢,積極地吸引國內外企業到新疆投資建廠,并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企業上大項目,帶動本地紡織企業,從而促進紡織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
5、完善區內服務體系
產業集群不是孤立地發展的,必須要有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做支撐。首先,政府應該鼓勵并引導市場調查機構、技術咨詢機構、知識產權事務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各種咨詢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進駐產業集群內部,參與集群的發展。第二,加快建立大型的客運總站和物流中心,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務。第三,舉行各種博覽會,洽談會等擴大本地產品知名度,在大中城市建立紡織品集中市場,為企業打開國內外市場。最后,建立發達的信息網絡,搭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快捷、準確、便利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制約新疆紡織工業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加快新疆紡織工業體制與機制改革的對策和建議.決策咨詢通訊,2005.6.(70).
[2]新疆紡織工業工作會議部署行業工作重點“十一五”發展規劃助力新疆紡織升級進一步發揮紡織工業的支柱產業作用.記者徐峰馬杰.中國紡織報,2006.3.1,001.
[3]高培元.楊筱黎.黃玲娣.對新疆工業園區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新疆財經,2006(2)
[4]制約新疆紡織工業發展的體制與機制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加快新疆紡織工業體制與機制改革的對策和建議.決策咨詢通訊,2005.06.(70).
- 上一篇:縣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市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