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問題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6 05:45:00

導語: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問題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問題探究論文

一、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表現及影響。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基尼系數低于0.3屬于分配比較均等,0.3--0.4屬于分配比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過大,超過0.5則意味著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據統計,2000年以后,我國城鄉居民的綜合基尼系數就已經超過了0.4,而且呈繼續上升趨勢,近幾年的增速甚至超過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這種收入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過高,導致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國的保險、電力、電訊、交通業等行業的職工收入水平比全國平均收入水平高出30%,他們是把壟斷利潤轉化為其收入分配,這就加大了其成本的支出,從而使普通行業處于劣勢,這是不公平的。

(二)我國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這里的地區是指我國的東、中、西部三大地區,近幾年,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調整,但是,差距仍然是存在的。

(三)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城鎮居民內部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有擴大的趨勢。我國城鎮最富10%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最低10%居民的支配收入的比率,從2000年的5.02增加到2004年的8.87。可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步擴大,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

(四)不同部門和行業的工資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工資是我國在初次分配時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據有關報導:全國機關的年人均工資為1.6萬元;事業單位為1.5萬元;企業約為1.4萬元至1.5萬元;而大行業則超過6萬元,即后者工資是前三者的4倍多,這里的大行業是指那些占有資源和壟斷的行業。

收入差距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利,又有其弊。

首先,合理的收入差距有積極作用。因為它有利于克服平均主義、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改變了以往那種“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使那些對社會貢獻較大的人得到較多的收入報酬。

其次,不合理的收人差距造成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一是收入差距過大影響社會穩定。經濟上比較困難的社會群體則有可能產生心理失衡和失落感,容易產生與社會的對抗行為,甚至導致社會階層矛盾的激化。特別是一部分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教育和衛生保障,因而他們的體力、智力等可能處于比較差的水平。這樣一來,就會形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

二是收入差距擴大制約社會有效需求的增長,妨礙經濟持續發展。對于高收入社會階層而言,由于大部分需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因此用于消費方面的支出會相對減少,很大一部分作為私人存款積累起來;低收入階層雖有消費欲望,但由于受有限收入的限制,實際消費支出很少。這樣,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會制約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三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們的價值觀扭曲。由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過程包含許多不合理因素,這很容易造成人們價值觀的扭曲和人生觀的庸俗化,甚至可能導致社會道德水準大幅度下滑,形成一種物欲橫流的可怕局面。這種精神上的墮落和腐敗比行為上的墮落和腐敗更可怕,后果更嚴重。如果這種現象像瘟疫一樣傳播開來,整個民族就會大大削弱進步的動力和信心。二、解決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對策。

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收入差距的調節問題,明確提出了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一系列政策。同時要看到,有效調控收入差距,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在許多方面付出不懈的努力。當前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快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調節收入差距和實現共同富裕當然也離不開發展。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發生什么問題,都要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不遺余力地發展生產力。

(二)是要積極擴大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有就業才有收入。一批人就業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費,消費就會促進生產和銷售,另一些人的就業機會也就增多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更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關系的重要前提。一定要把擴大就業作為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

(三)是要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調節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當前,要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使所有符合條件的城市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社會群體之間收入差距趨向合理,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