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26 05:45:00

導語: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論文

一、正確認識循環經濟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當前,社會上普遍推行的是國家發改委對循環經濟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特征,同時也指出了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對解決中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二、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賴資源的高消耗來實現。如果繼續沿用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必須倡導循環經濟,使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最佳選擇

我國存在著人口眾多、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的態勢。我國的人均資源擁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又存在大量的浪費現象及廢棄物的大量排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發展模式,以資源的大量消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是難以為繼的。循環經濟體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在解決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中將產生重要的作用與深遠影響。

(二)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為“四低”: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三)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準則,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搞好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增長。

三、我國實現循環經濟的途徑

循環經濟理論的研究和實踐,已經為一些國家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緩解資源短缺、減輕環境污染壓力等方面,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尤其是應運而生的資源再生產業,為一些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利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促進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約束和規范政府,社會、企業和國民的行為德國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先行者。1972年德國制定了《廢物處理法》,1986年修改為《廢物限制及廢物處理法》,1992年通過了《限制廢車條例》,規定汽車制造商有義務回收廢舊車輛,1996年提出了《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自實施以來,廢物不斷減少,循環利用率不斷上升。從經濟角度看,廢物利用也取得了成功,目前廢物利用年產值400億歐元,就業人數達24萬人;廢物處理行業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和就業發展動力。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既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也規范了政府、社會、企業和國民的行為。

(二)政府的經濟支持和鼓勵政策,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預手段,是促進和發展循環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用稅收政策作為政府調節循環經濟的有效杠桿,是美國聯邦政府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美國聯邦政府1978年出臺的《能源稅收法》,對購買太陽能和風能能源設備所付金額中頭2000美元的30%和其后8000美元的20%,從當年須交納的所得稅中抵扣;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和潮汐的發電技術投資總額的25%,可以從當年的聯邦所得稅中抵扣。

(三)發展循環經濟要提升科學技術的含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首先要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依靠科技創新,建立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具體說來,就是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