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綜述

時間:2022-04-03 11:35:00

導語: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綜述

摘要:在我國的旅游開發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對旅游資源重開發、輕保護。作者從六個方面論述了只有走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發展道路,旅游業才有生命力。

關鍵詞:旅游資源開發環境保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些地方甚至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因此,許多地方都大力開發旅游資源,積極發展旅游業,掀起了旅游資源開發的熱潮。但在以往的旅游開發中,有些地方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對旅游資源重開發、輕保護,甚至有的只顧開發、不管保護,使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在看到旅游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開發中對資源造成破壞、對環境構成威脅等負面影響,積極尋求保護性開發措施,堅持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促進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只有走有效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發展道路,旅游業才有生命力。豐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這一切,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同樣,旅游業的合理發展也有助于改善產業結構,改變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的方式,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增強人民珍惜和保護旅游資源和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一、增強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旅游環境觀

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文中指出:“要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會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的良好風氣,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是旅游業發展的自然資源,旅游業離開了優美的環境便無法發展,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利用應該相輔相成。所以,我們在發展旅游業時,要立足長遠,克服短期行為,在環境承載力的范圍內健康發展。要樹立對旅游資源的憂患意識,要清醒地看到人類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已十分嚴重,大氣污染,森林植被面積減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趨擴大;淡水資源危機,江河湖海污染日趨嚴重;有毒化學品污染有增無減;生物多樣化日益減少等等。大自然允許我們失誤的區間已所剩無幾,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態,積極、謹慎地做好旅游環境資源的保護工作,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利用的方針。

二、加強法制、法規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保護人文和風景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增強法制意識。雖然我國《旅游法》尚未出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公路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旅游開發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要嚴格貫徹執行。比如,任何旅游景點的開發,必須要先修路,路的設計應考慮旅游資源的保護;路渣極其他建設垃圾的處理,必須按《公路法》的要求,符合環境標準。特別是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在空氣、水源、噪聲等多項技術標準中,對旅游景區、景點的環境保護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旅游法規和規劃,科學開發,依法管理,嚴禁“三無”(即無規劃、無計劃、無設計),“三亂”(指亂分地、亂尋址、亂建造)建設。另外,各地要根據實際需要,出臺旅游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法規。完善保障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高效運作的綜合決策和協調管理機制,建立支持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組織保證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以政府為主導,協調各個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的組織保障體系和良好伙伴關系。

三、做好科學規劃,進行合理有序開發

旅游開發必須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盡管很多旅游地的開發是打著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旗號,但在運營中實際上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環。所以,開發時必須進行詳細的環境評價,在環境評價的指導思想上,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切切實實搞好環評。不能為了上項目,把環境評價作為幌子、走過場,要制定科學的規劃。規劃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環保與開發相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在,有的景點,砍掉大樹種草坪、炸毀山景蓋賓館,不僅嚴重破壞了旅游的長遠資源,而且從現實角度看,也影響了景觀的和諧,搞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降低了景點的品位。同時,在景點開發中,一定要堅持整體規劃在先,開發經費不足,可以分階段開發。切忌胸中無全局,開發無布局,從孤立的小景點看,還有點味道,但從整體布局看,可能是一個敗筆。不但花了冤枉錢,而且會形成整個開發規劃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另外,在自然景觀為主的地方,要盡可能地少建人文景觀。自然資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我們切不可為后輩留下太多的遺憾。還有,景點開發的建筑材料也要盡可能使用環保產品,注意各種資源的節約。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各級政府在大力發展作為支柱產業或重點產業的旅游業時,對旅游資源的保護負有主要責任,因此要把旅游資源的有序開發、合理利用、有效保護落實在當地旅游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實踐中,成為檢驗當地旅游業成績得失的主要指標。

四、加強管理和監督,積極推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

一個生態系統處在自然狀態下,有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一旦作為旅游資源來開發,人的影響便削弱了這種能力,所以要進行環境與資源保護。旅游開發與保護離不開政府主導,所以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旅游開發的管理,特別是那些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景區,更要加強監督。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諸實際行動中,體現在每個具體項目和運行環節上。管理者自身要堅持帶頭遵守,同時,要不斷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應遵守的規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有利于環境優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和文化保護。

五、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進行考察時,都是把有沒有保護措施,有沒有公眾參與保護的意識放在首位。應加強開展全社會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與教育,加強科普工作,加強對游客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旅游,其內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濃縮歷史,后展現未來。既是我們豐富的教科書,又是培養我們情操和體魄的廣闊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層次不同,欣賞品位各異。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獲,當然包括身心兩個方面,作為旅游的管理者必須先提高自身素質。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用科學發展觀去引領各界人士認識旅游的內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啟發大家,自覺地把旅游和保護密切相連,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學旅游、健康旅游的社會氛圍。

六、推出生態旅游產品,提倡綠色環保游

在旅游開發中,要貫徹生態意識,積極開發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環保旅游和各種新型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如餐飲結合本地特產,以地域產品特別是當地的綠色食品為主。住宿設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地方特色。景區內盡可能限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較原始的交通工具為主,如步行、馬車、自行車及利用自然能(風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體現生態旅游活動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購物方面提倡購買不影響當地自然的土特產品。在對土特產品的開發上,首先也要樹立環境保護觀念,不能把應保護的資源作為特產而出售。對違反者,要堅決打擊和取締,更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同時,對旅游產品的開發也要有計劃性,不能竭澤而漁。

總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是一項關系子孫萬代的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建立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促進這項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