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經濟技術運行體系研究
時間:2022-08-22 03:06:40
導語:職工經濟技術運行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工經濟技術活動是提升職工素質、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開展職工經濟技術活動過程中,如何創新載體,構建長效機制,形成常態化運行機制,是各級工會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淑村礦提出了構建以“技術創新、技能培訓、技術比武”為支撐的“三駕馬車常態化運行體系”,并通過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當前職工經濟技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在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實踐中,大淑村礦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創新工作室、合理化建議、五小成果征集等等,但在實際運行中,創新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1)創新工作室多由某一位創新能手負責,作為具有某一專業特長的技術能手,不一定具有綜合性的或跨專業的創新應用能力,創新成果應用面較窄。同時不能連續推出創新成果,并與生產急需的創新脫節,此時創新工作室就成為創新職工的榮譽室,或激勵其他群眾創新的一種手段,實用性降低。(2)創新方面缺乏資金支持。首先創新成果研發本身需要資金支持;其次創新成果需要獎勵資金的長期支持;再次,推廣應用后產生的效益需要資金獎勵。這些方面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機制是不能確保創新工作的長久生命力的。(3)成果轉化意識不強。一方面各單位創新成果研發后推廣應用的渠道不暢,缺乏有效的推廣應用形式。另一方面成果申報專利的意識不強,職工申報專利既不懂申報程序,也無精力辦理相關的申報手續,同時許多職工也缺少申報審核相關資金。2.技術比武中存在的問題。技術比武是當前激發職工學習技術熱情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單位主要采取一年或兩年一次集中進行,但是實施過程中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1)參與面有待擴大,比賽頻率有待提升。各單位參加比賽的職工主要集中在幾個技術重點人身上,同時間隔時間長,臨時學習、突擊上水平的多。結果很容易造成高手水平更高,而普通職工受益不多,普惠效果不明顯。(2)重心仍要下移。比賽越高級,規模越大,越受各級組織重視,車間級比賽組織少,參賽少,規模小,影響小。大賽重視,小賽輕視,但是越是基層活動才越有影響力和生命力。應該把日常的比賽放在車間一級,形成常態化,納入績效考核。(3)與國家級大賽結合不緊密,題庫不夠標準。各單位采用自己單位題庫里的題目或臨時出題,標準不夠高。操作項也多是與常用操作的熟練程度有關,缺乏高新技術掌握情況的考核。3.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多數企業的職工培訓是以講為主,間或觀看多媒體課件或錄像,實物培訓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但大多實物培訓注重的是日常應用,離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要求仍有差距。同時培訓也不頻繁,學員的學習主動性也不強,實物培訓不實,流于形式。其次,培訓多是教育部門來講,身邊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并沒有利用好,比如技術狀元、勞模的這些資源沒有利用好,缺乏合理的形式來開展相應的活動。再次,部分單位存在日常培訓與上級的安全考試相關度低、考試與上級不聯網、考核具有局限性、職工興趣不大的問題。
二、“三駕馬車”常態化運行體系的具體內容
在綜合考慮三項重點工作的利弊后,大淑村礦嘗試建立“三駕馬車”綜合運行常態化機制,這套機制突出的是“常態化”,關鍵在于綜合運行。1.職工技術創新常態化機制。(1)成立創新工作室團隊,團隊創新常態化。充分利用全國技能大師和勞模的影響力,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工作室創新團隊。以技能大師和勞模為帶頭人,以基層各單位創新能手和技術尖子為成員,成立若干創新團隊。重點專業為主、相關專業為輔,以各專業生產中急需解決的難題為突破點,實施點題攻關,團隊研究。既保證了創新成果急生產所急,又保證了創新成果順利產出和全面推廣。克服了技術創新工作室不能連續產出的弱點。另外,創新團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通過推廣創新成果培養青年人才。(2)設立創新基金和專項獎勵,創新成果征集、推廣常態化。受全國勞模李水龍把創新獎勵捐出作為創新基金的啟發,大淑村礦把上級撥付的部分專款、勞模捐款和工會部分資金用來設立了創新基金和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專項獎勵項目。工會每月征集創新成果,只要有價值就給予獎勵。在初選的基礎上,每季召開創新成果推介會,由各專業技術負責人、基層單位技術主管現場投票,評出優秀創新成果,現場給予頒獎。同時所有優秀創新成果結合效益產生情況,申報公司一級和礦科技創新成果,年末再次給予創新獎勵,極大地激發了職工“萬眾創新”的積極性。(3)積極推廣和申報專利,確保成果轉化常態化。大淑村礦利用創新成果推介會這一有利方式,積極推廣創新成果。為了確保成果直觀,幫助創新人員制作模型、設計課件,直觀形象,易學好用。組織專門人員為職工積極跑辦、申請專利,相關費用由礦工會支付,讓職工深切感受到國家專利其實并不遙遠,創新成果轉化原來如此簡單。2.職工技術比武常態化機制。(1)實現本級工會技術比武常態化。把年度技術比武改為月度技術比武,全年每個工種礦級比賽不少于2次,每月舉辦3~5個工種,做到月月有大賽,把比賽工作常態化,賽完一次總結表彰一次,冠軍不再參加年度內其他場次比賽,這樣讓職工也看到了奪冠的可能,參賽更有積極性。另外,各區科重點工種參賽人數達到20%比例或相應人數,可以升級為礦級比賽,由基層單位組織進行,工會派人進行指導,命名和獎勵由礦工會來進行。這樣,基層舉辦大賽的積極性提高了,比賽場次也增加了,職工興趣也提升了。(2)實現車間級技術比武常態化。技術比武比的是職工的技術,車間工會比的是組織能力。把車間級技術比武納入績效考核,同時納入年度KPI考核,每月開展情況直接與基層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工資掛鉤,確保了車間級技術比武的常態化。(3)實現對接國家級大賽常態化。注重職工技術比武水平與國家級大賽考核的一致性,在采購相關書籍和題庫供職工學習后,與有關部門結合接入公司的題庫系統,采用與國家級題庫相似的公司題庫作為日常比賽題庫,理論考核現場出分,確保了公平公正,也提升了職工對上級大賽的適應性。3.職工技術培訓常態化機制。(1)實物培訓常態化。實物培訓是大淑村礦的品牌工作。大淑村礦建立了每周組織一場實物培訓的常態化培訓,由工會組織,技術員或技術能手進行教學。為了讓教學效果更突出,在工房拆解部分設備,講原理,講操作。部分工種操作放在生產現場進行,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為了突出培訓效果,在講解完后讓職工現場動手操作,必要時進行現場操作比賽。常態化培訓對提升職工操作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2)技術狀元講課常態化。職工學技術要有動力、有標桿,為了把職工學技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大淑村礦組織開展了“狀元課堂”,請歷年公司級以上比賽中的技術狀元、標兵來講課。2017年,大淑村礦請了兩位全國技能大師,一位全國技術狀元,多位公司級技術狀元進行授課。狀元課堂一是具有示范引領性,二是占領了職工培訓的技術制高點。同時看著自己身邊的狀元講課,職工感受深刻,爭先進位、努力進取的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實戰考核常態化。考慮到公司的安全培訓和技術比武都有成型的題庫,大淑村礦與公司題庫聯網,所有的培訓考核都與公司對接,具有實戰性和全局性。每月隨機抽取部分職工上機考試,對成績優秀的給予200元獎勵,在工資中體現,不合格的要重新考試和培訓直到合格為止。
三、“三駕馬車”常態化運行體系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三駕馬車”常態化運行,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職工素質提升的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突出的是“常態化”這一特點,這套系統,工會牽頭、黨政支持、各部門相互配合,通過綜合考核和交叉運作達到提升職工素質,推進企業科學發展的目的。通過近兩年來的運行,大淑村礦每年申報和取得國家專利3~5項;在公司推廣應用創新成果10余項,2017年僅通風專業就推廣應用了“不停風風機倒線法”“新型密閉墻排水法”“水力沖孔抽采瓦斯法”等三項創新成果;礦年均推廣應用30余項創新成果。礦工會年均舉辦技術比武50余場,車間級實物培訓500余場次,連續多年在公司技術比武中名列前茅,職工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但在體系運行中,“三駕馬車”常態化運行體系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場地和資金有限,設備投入不足,信息化現代化與前沿城市差距較大,基層認識不夠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仍有待提升和解決。“三駕馬車”常態化體系運行探索了工會在企業“新常態”下服務中心、服務職工的一條新路,相信在今后的探索中會取得更有益的成果。
作者:杜稱心 單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淑村
- 上一篇:石墨提純技術經濟分析
- 下一篇:新型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