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市場現狀和潛力分析
時間:2022-01-27 11:17:13
導語:消費品市場現狀和潛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消費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穩增長、擴內需、惠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立足煙臺市消費品市場發展的現狀,深入分析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并深入挖掘消費提質增速蘊藏的潛力和機遇,有針對性地給出促進全市消費潛力有效釋放、消費品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消費品市場;現狀;潛力;煙臺
黨的報告指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在社會化大生產中,消費既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同時也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潛力巨大,且貢獻持久。審視和研究煙臺市的消費問題,分析并把握其發展變化趨勢,充分挖掘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對保持經濟平穩、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煙臺市消費品市場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煙臺市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消費能力顯著增強,消費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全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15.15元,實現生產總值3701.79億元。201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6.46億元,同比增長7.4%;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653.45億元,增長5.5%[1],呈現出居民消費增長速度快于經濟增長速度的態勢。(一)居民消費需求增長加快。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煙臺市居民消費需求增長一度出現滯緩。以1998年為分水嶺,全市消費領域供不應求的現象得以整體緩解,并迅速轉變為生產過剩的局面[2]。1999-200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分別為12.5%和11.1%。隨著經濟發展提速,消費總量持續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逐漸加快,2002-200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3.3%、15.3%和13.0%,增速已經超過“八五”時期平均增長12.5%、“九五”時期平均增長11.5%的速度[3],展現出增幅上揚的勢頭。接下來的幾年,增速雖有起伏,但是一直處于一個較高水平,2005-2008年處于提速期,由15.6%升至18.5%,2008年底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國家出臺“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并取得良好的即期效果,200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逆勢上行,達到19.9%,隨后逐步回落趨穩,由2010年的16.6%降至2018年的7.8%和2019年的7.4%。(二)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步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和全國一樣,煙臺市居民消費結構經歷和正在經歷著三次升級轉型時期:第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總體上處于低水平的維持溫飽型的消費[4],大多商品憑證定量供應,居民消費呈現典型的平均分配特征;從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為消費市場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居民消費進入了由溫飽向小康轉變的階段,這個階段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各類商品數量充足,種類豐富,呈現出供給充裕狀態,消費市場需求強勁,熱銷商品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居民消費欲望和消費潛力均得到極大釋放;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居民消費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升,消費水平開始進入以享受型為主要特征的第三階段[4],文化娛樂、休閑旅游、健康養生、教育醫療等服務性消費快速發展,各種高檔耐用消費品如汽車、空調、計算機、移動電話等有效需求逐步上升。目前煙臺市正處于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即發展、享受型消費的優化和升級階段。(三)消費領域不斷向縱深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的消費觀念不斷轉變,已由原來簡單的量的滿足向數量與質量并重、消費結構更加優化的高層次消費轉變。從居民人均全年消費性支出看,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259元,同比增長6%,較2009年增長1.2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125元,同比增長8.8%[1],較2009年增長2.3倍。從煙臺市城鎮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情況看,2019年食品煙酒類人均消費支出為9373元,較2009年增長0.8倍;衣著類人均消費支出3129元,較2009年增長0.4倍;居住人均消費支出6728元,較2009年增長3.6倍;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人均消費支出2051元,較2009年增長3倍;交通和通信人均消費支出4164元,較2009年增長1.3倍;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人均消費支出2747元,較2009年增長0.7倍;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2101元,較2009年增長0.7倍;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支出965元,較2009年增長2.1倍。從煙臺市農村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情況看,2019年食品煙酒類人均消費支出為4899元,較2009年增長1.8倍;衣著類人均消費支出1138元,較2009年增長1.8倍;居住人均消費支出2935元,較2009年增長2.7倍;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人均消費支出908元,較2009年增長2.9倍;交通和通信人均消費支出2307元,較2009年增長3.7倍;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人均消費支出1291元,較2009年增長1.3倍;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1261元,較2009年增長3倍;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支出385元,較2009年增長3.8倍。從消費結構階段性變化規律來看,食品煙酒、衣著等基礎物質消費占比縮減[5],2009年食品類人均消費支出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6%,逐步縮減為2019年的30%,衣著類人均消費支出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5.9%,逐步縮減為2019年的10%。2009年食品人均消費支出占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8%,逐步縮減為2019年的32%,衣著類人均消費支出占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6%,逐步縮減為2019年的7.5%。從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看,2019年底城鎮居民家庭百戶平均擁有移動電話214.7部[1],其中接入互聯網173.5部,較2015年增加3.8部和85.6部,擁有家用汽車56.4輛、空調99.2臺,分別較2015年增加15.3輛和19.2臺;農村居民家庭百戶平均擁有移動電話193部,其中接入互聯網119.6部,較2015年增加9.6部和81.3部,擁有家用汽車30.6輛、空調49.1臺,分別較2015年增加9.8輛和23.9臺。從消費品類別看,以汽車為代表的交通消費、與住房有關的居住消費、以移動通訊和信息為代表的通訊消費、以高檔品牌為代表的個性、時尚消費等都有了大幅提高。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4%,餐飲、商品零售收入分別增長8.9%和7.2%,其中汽車銷售由降轉增,全市限上汽車類企業累計銷售額166.9億元、增長3.4%。升級類消費持續加快,智能家電、智能手機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分別增長199.6%和140.4%。(四)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2019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3.0%,漲幅創近8年來新高,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八大類商品“七漲一降”,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7.2%、拉動CPI指數上漲2.09個百分點,衣著類上漲2.7%,居住類上漲2.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9%,醫療保健類上漲3.0%,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6.1%,僅交通和通信類下降3.2%、下拉CPI指數0.4個百分點。全年服務價格指數累計上漲2.2%,上拉CPI指數0.84個百分點。文化消費漸成潮流,教育服務、旅游與電影票價格分別上漲3.2%、9.1%和18.6%,成為影響CPI上漲的熱點因素。受成本上漲影響,裝潢維修費、家政服務累計上漲12.2%和8.8%。
二、影響消費增量提速的因素
近幾年,煙臺市消費品市場發展可謂有喜有憂,一方面,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另一方面,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影響,全市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增長動能不足、增速換擋趨緩的局面。縱觀全市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影響消費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決定居民購買力增長的收入增速不快。煙臺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增長速度不快,近年來,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83元,同比增長8.3%,低于全國增速0.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77元,同比增長6.9%,低于全國1個百分點,全省第四,比2009年增長1.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218元,同比增長9.2%,低于全國0.4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三,比2009年增長1.6倍。(二)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導致購買力向高收入群體集中。近年來,煙臺市城鄉居民收入有了較快增長,但不同收入水平群體之間收入差距呈擴大之勢,城鎮居民消費階段領先農村居民,城鄉二元消費結構差異明顯,對居民整體消費能力有一定影響。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977元,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倍[1],二者相差26759元,比2018年、2017年分別擴大了1309元和2973元。200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8.8%和55.7%,201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5.2%和71.3%,農村居民消費率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意味著農村居民生活負擔實質性加重,儲蓄能力進一步削弱。就其結構來講,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倍差有所縮小,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倍差變化不大[6]。2015年以來,城鎮居民經營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農村居民財產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幾乎沒有變化,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比重增加,主要源于更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建筑業和服務業等非農就業領域賺取工資性收入,這些行業大都工資增長較快。(三)住房、教育、醫療等仍是阻礙居民消費升級、削弱。消費增長后勁的重要因素近兩年煙臺市房價經過不斷積累,房價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購房已成為抑制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準備購房和貸款買房的居民只能減少支出,增加儲蓄,而房價高企也拉動房租的提升,增加租房者居住支出,這必然會擠占正常的消費;教育支出也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對特定人群影響較大,學生發展業余特長以及參加課外輔導已較為普遍,且費用高昂,與此相關的支出不斷攀升;目前,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居民在醫療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預期消費支出也在逐步提升;近幾年物價不斷上漲,特別是關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農副產品價格漲幅較大,貨幣預防性需求增大,抑制了部分居民的消費。這些因素都對消費品市場產生擠出效應,影響了消費品市場的擴張。(四)消費結構和消費環境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欲望。目前我國消費品市場呈現買方市場,商品供應充裕,但商品結構還處于一個水平不高的供大于求的狀況,供給結構還存在斷層和盲點,在經營方式、商品供給結構細分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居民多層次的需求,這些都抑制了居民的消費。另外,消費環境也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假冒偽劣、虛假廣告等問題的存在,打擊了消費者消費信心,影響了居民消費的積極性。
三、消費品市場蘊藏的潛力和機遇
上述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煙臺市消費品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應看到在收入穩步增加、就業形勢穩定、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等有利因素支撐下,消費需求具備持續平穩增長的條件,消費品市場中蘊藏著的潛力和機遇,只要合理挖掘,充分把握,使之得到有效、合理的釋放,就能為煙臺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煙臺消費需求發展的潛力和機遇:(一)扎實強勁的潛在購買力。隨著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居民的購買能力穩步提升,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同時未實現的購買力隨著多年的積累也不斷沉淀,形成了規模強大的結余購買力。結余購買力主要表現為住戶存款,2019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5053.42億元,人均住戶存款余額7萬余元,除去人們用于養老、子女教育、購房、醫療等方面的預期支出外,其余部分隨時可以變為現實購買力,這部分潛力還有待于充分挖掘,實現其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從來源看,煙臺未實現購買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收入增長快于消費。2019年煙臺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977元,同比增長6.9%[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31259元,同比增長6%,消費支出增長低于收入增長水平,從絕對數看,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9年增加26759元,而消費支出只增加16722元,收入比支出多增加10037元。2019年煙臺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21218元,同比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5125元,同比增長8.8%,消費增速比收入低0.4個百分點,從絕對數看,收入比2009年增加13100元,消費支出增加10604元,收入比支出多增加2496元。由于收入增量大于消費支出增量,致使結余購買力連年增強。二是保守消費形成結余購買力。受守常內斂等地域文化影響,煙臺市居民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大部分居民仍是量入為出,消費態度謹慎保守,這種消費觀念決定了煙臺市居民消費水平偏低的現狀。較低的消費水平使居民在收入增長有限的情況下仍持有一定的結余購買力。另外,居民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有較高的支出預期,致使居民不愿或不敢提前消費,2019年煙臺市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0.66,消費傾向偏低,居民將有限的結余盡可能地用作增加儲蓄,以備未來之需。三是穩定的就業形勢為居民收入提供保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就業”。報告明確提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可見就業關乎百姓生計,關系發展大局。穩崗、穩企、穩就業,是長效激活消費、持續放大消費的關鍵前提。如果就業少了、崗位沒了、收入減了,消費意愿自然退坡、消費行為必然降級。所以要把保企業、保就業、促就業,保障不同群體持續穩定增加收入始終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穩定就業、穩定收入是持續消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從2019年來看,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8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3.8%;城鎮登記失業率2.4%,比2018年下降0.66個百分點[7],低于全年控制指標和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二)城鎮化進程扎實推進,為消費品市場提供新的增長點。我國經濟形態呈現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城鄉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及傾向和耐用消費品普及率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2019年,煙臺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支出分別是是農村居民的2.3倍和2.1倍。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達到32.4%,高出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及服務、家庭設備用品等發展型、享樂型消費方面支出金額和比重高于農村居民。國際經驗表明,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將會加速消費升級趨勢的演進,使消費行業中長期受益,因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更多的農民將轉變為城鎮居民,生活保證水平會有相應提升,其生活習慣、社交環境和消費習慣也會隨之改變,首先耐用品消費將會提升,然后伴隨著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服務性消費占比也會有所增加。(三)交通瓶頸的打破,將會給煙臺消費帶來新的拉動力。目前,煙臺大規模交通類戰略項目正在集中推進,鐵路、機場、港口建設,濰煙高鐵納入國家干線鐵路網,開工準備工作順利推進,蓬萊機場二期建設拉開序幕,煙臺西港區工程加快推進,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主線鋪開。短期來看,這類項目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原材料、水、電等資源,促進了生產性消費的集中釋放;長遠來看,交通系統的優化、完善,也會對生活性消費和服務性消費產生持續的促進作用,一是能夠降低物流成本,逐步完善商貿流通體系,促使商貿體系不斷優化自身結構,以激發和滿足新的消費需求,二是交通條件的改善,將會推動旅游業跨越發展,便捷的交通條件將會為來煙游客提供安全經濟的出行方式,而且交通線路本身也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優的宣傳渠道,同時能夠促進煙臺市與周邊城市旅游業由松散型、概念型合作變為實質性的“同城化”,不斷吸引外來消費,拉動購物和住宿餐飲業的發展[3]。(四)農村市場尚存較大的消費空間。為了開拓農村市場,國家相繼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煙臺市積極把握機遇,農村市場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與城市市場相比,農村市場發展較為落后、緩慢。2019年,全市農村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58%,但農村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剛超過兩成,只有21.2%;從人均消費品零售額看,農村居民人均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僅為城鎮居民的一半。除收入因素以外,還有城市整體規劃、農村地區消費環境等方面原因,由于受交通、公共設施、物流等限制因素影響,農村居民基于基本生活需求之上的高級消費和享受型消費仍需要到城鎮進行,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農村居民的消費,使農民的潛在需求無法成為現實消費,而這些也恰是助推農村消費潛力釋放、促進農村消費空間擴大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為農村發展帶來新機遇。黨的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鄉村振興戰略將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步伐,改善農村環境,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機遇和保障。(五)多元業態并舉發展,打造消費服務新模式,釋放消費潛能。從全市看,在2019年舉辦的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等100場以上有規模、有影響的會展活動將帶動會展業蓬勃發展;國家健康城市試點市建設將有力推動醫養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建設夜間經濟“一帶十一片區”集聚區,將有效激活“夜游、夜娛、夜食、夜購”等消費業態;全域旅游五年行動將促進休閑旅游、文化體育等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時尚企業做大做強將成為催生時尚產業快速崛起的因子。多元業態的發展,將激發新的商機與活力,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消費體驗,消費潛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將進一步鞏固。
四、促進消費潛力有效釋放、消費品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收入水平始終是影響居民消費的最重要因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則是居民降低預期消費、激發消費欲望的根本保障。擴大消費需求,根本之一在于調控收入結構,在普遍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強化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切實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全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降低居民對未來消費支出的預期,使潛在消費順利轉化為現實消費。尤其是在當前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戶籍轉換、就業機會、收入水平、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促進“人”的全面城鎮化。(二)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優化和完善消費環境是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設,圍繞轉型升級、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精準對接各方面需求。執法部門分工配合、互相協作、落實責任、切實形成有效合力,加強市場監管,改善交易環境,積極推動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種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交易環境,促進安全消費,提振消費信心,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另一方面,構筑和諧的消費文化環境,引導居民杜絕畸形消費、炫耀性消費等不合理消費意識,培養居民安全、合理消費意識,提升消費者維護消費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消費指導和消費教育,使消費者懂得相關法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在消費過程的合法權益。(三)搶抓發展機遇,做強做大數字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1/3,成為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市應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施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改造,煥發新活力、釋放新動能;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建設專業化數字經濟園區,大力培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壯大集成電路、基礎電子、軟件等關鍵基礎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當下網絡購物日趨盛行、網絡環境不斷優化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已成為消費領域的熱點、商家的必爭之地,機遇面前,我們要有所作為,充分發揮政策的共振、互補作用,力爭產生更大效用。要加強政策法規、信用服務、安全認證、標準規范、在線支付、現代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營造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廣電子商務在消費領域的應用,針對電子商務行業高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以環境建設促進應用發展,以應用帶動環境建設。鼓勵企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發揮電子商務降低成本、擴寬渠道的作用,拓展煙臺商貿企業市場輻射力,在減少本地零售額分流外地的同時,吸引外地購買力流入煙臺,例如大型連鎖、集團型企業,可以憑借自身供應渠道穩定、實體店分布廣泛、物流體系完備的優勢,借鑒、探索蘇寧云商O2O模式。(四)因勢利導,大力推動全市消費結構優化和模式升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是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當前消費正處于升級的關鍵期,養老、健康、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等領域消費方興未艾。在當前投資、出口拉動不足的情況下,應加快建立健全促進消費長效機制,圍繞“一老一少”做文章,加強市場消費環境建設,創新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引導和培育新興消費產業,補齊消費領域存在的短板,打造多樣化消費共同發展的良好生態。未來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趨勢,會從基于政策干預為驅動的行業發展轉向以內生力量為驅動的長期、平穩、結構化的行業發展之路。因此,要發動各級各部門的力量,積極引導全社會進行消費理念轉變,確保實惠消費、大眾消費、可持續消費成為主流消費模式。同時充分釋放城鎮化建設蘊涵著的巨大消費潛能,城鎮化涉及到居民消費的眾多方面,如建材及裝飾材料、家具、家電、床上用品等,是推動消費向縱深發展、帶動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牢牢把握城鎮化、鄉村振興帶來的發展機遇,著力推進現代零售企業渠道建設,切實提升其覆蓋廣度和深度,為新的城市居民和城郊結合處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消費渠道,為城市中交通擁堵問題分流減壓。(五)借力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挖掘農村市場潛力。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準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步推進,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融合,是推動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機遇。受銷售環境等因素制約,農村市場消費潛力沒有充分挖掘,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釋放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首先,應繼續優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鄉村道路拓寬、電力擴容、網絡通訊設施等,改善消費環境;同時,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流通企業將經營觸角向農村地區延伸,采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便于農村居民消費;另外要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市場對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機制,提高農民在享受公共服務機會和結果上的公平性。(六)抓住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將其轉化為市場消費力。減稅降費政策充分發揮了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定了經濟發展預期,為企業發展增加活力、為居民消費增加動力、為民營經濟增加信心,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刺激投資消費。全市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仍在百億以上、惠及約8500戶企業,應持續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相關決策部署,用好減稅降費對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利好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核心競爭力;用好減稅降費對促進消費的利好作用,將減稅降費紅利轉化為市場消費力。減稅降費將降低企業負擔,一方面可以增加企業利潤,從而帶動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激發市場活力,刺激消費。
參考文獻:
[1]煙臺市統計局.2019年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煙臺日報,2020-03-28.
[2]趙衛華.地位與消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6-7.
[3]錢金順.新常態下傳統綜合零售企業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5.
[4]王軍.我國面臨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和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N].中國信息報,2010-03-20.
[5]李珊珊.北京居民消費結構演進趨勢和政策選擇[J].中國國情國力,2020(03):62-65.
[6]呂風勇.實現鄉村振興需厘清城鄉關系[J].中國國情國力,2019(09):58-61.
[7]位正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2019年煙臺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展望[R].山東發展統計報告,2010(07):147-151.
作者:吳巧玲 單位:煙臺市統計局普查中心
- 上一篇: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差異分析
- 下一篇:學生調飲茶消費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