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9-27 10:44:33
導語:土壤肥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口數量的持續上漲,人口與土地資源以及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問題越來越嚴峻,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改善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結合商河縣兩次土壤普查的基本情況,從土壤質量正在不斷下降、土壤流失現象逐漸嚴重以及肥料施用不科學三個方面入手,對其土壤肥料利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土壤是實現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基礎,不僅可以促進生物體內的機能轉化,在涵養水分和緩沖環境變化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肥料是農作物生長的必要養分基礎,合理的對土壤進行施肥,可以有效增強農作物的抗病、抗蟲能力,從而保證農作物的產量。作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土壤肥力是承擔農業發展的生產資料,如何有效改善土壤肥料成為相關部門面對的首要問題。
1土壤肥料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1.1土壤肥料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聯系,作為農業生產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土壤肥料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條件。一直以來,一切的農業生產活動都需要建立在土壤這一基本載體上,配合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的肥料施用,可以在農業發展的綜合系統內,對土壤肥力起到持續的提升作用,所以土壤肥料除了作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之外,還是促進農業相關經濟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橋梁。商河縣是一個主要以種植業生產為主要經濟產業的農業大縣,對于土壤資源、土壤肥料以及耕地資源相關的研究是該縣發展所需面對的主要問題。在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好的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嚴格控制肥料的施用過程[1]。1.2土壤肥料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壤是一切農業生產的根本生產資料,內部蘊含的大量營養物質、養分轉化系統、生物支撐、物質循環以及涵養雨水等等,充分體現了土壤資源在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一系列重要作用。相關科學研究顯示,人體所消耗的80%的熱量、超過75%的蛋白質、大量纖維均與土壤環境有著緊密的關系。土壤屬于可再生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財富,只有真正意識到土壤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對土壤肥料的重視程度,才能在綜合治理土壤相關問題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2土壤肥料利用現狀分析
2.1土壤質量正在不斷下降。從我國土壤肥料利用的現狀來看,其土壤質量正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于化肥、有機肥等肥料的使用不當造成的,進而導致了土壤質量的不斷下降,農業用地的質量也隨之出現下滑。土壤質量不斷下降的具體表現如下:1)土壤養分含量大幅度下降,比如土壤中部分有機質、有機氮與速效鉀含量有所下降等;2)土壤整體物理性狀表現減弱,比如農用耕地土層逐漸變淺、土壤整體容重增加;3)土壤對于環境的緩沖能力變低,土質污染程度逐漸加重等。上述這些土壤質量問題不是一朝一夕時間形成的,大多屬于長期存在的,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2.2土壤流失現象逐漸嚴重。近年來,土壤流失現象的逐漸加重具體表現在水土流失以及耕地退化兩個方面,其中水土流失問題相對嚴重,已經導致我國有30%的耕地受到較大的威脅。與此同時,大量的工業污染、農藥污染對于土壤資源的破壞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持續推進,使得住房建設工程不斷擴大發展,土壤資源被大量的占用,長此以往,我國土地資源將難以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相關數據信息顯示,我國的土地資源正在呈現出每年82.2萬m2的減少量,如果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4m2時,糧食問題將成為社會發展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2.3肥料施用不科學。土壤肥料的利用現狀分析過程中,肥料施用的不科學也是當前制約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肥料施用的不科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有機肥的大量浪費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畜牧業養殖在農業生產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也隨之產生了大量的畜禽糞便、飼料殘余等一系列有機肥料資源。但是目前相關單位對于這些有機肥料利用率還相對較低,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嚴重時還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第二,農業生產工作中化肥使用的不科學。在農業生產逐漸走向現代化的背景下,仍舊存在著化肥使用比例不科學、施用方式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含有大量氮、磷、鉀元素的化肥,如果比例不科學會引發土壤中相關元素的超標現象,威脅生態平衡。
3改善土壤肥料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推廣農業生產科學種植。土壤肥料對于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大的現實作用,采用科學的土壤肥料利用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的實際產量。通過對商河縣土質與土壤肥料進行的相關檢測工作,在改善土壤肥料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中,需要積極推廣科學的農業種植方法,通過合理增施有機肥,達到土壤質量提升的目的[2]。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第一,充分認識到有機肥料與無機肥肥料兩者之間的性能差別和肥料結構特征;第二,在使用有機肥料之前,需要對土壤進行相關的測土配方工作;第三,根據農作物的實際生長需求,有針對性的施加有機肥,以此來確保土壤中養分含量可以滿足農作物的實際生長。在推廣農業生產科學種植的過程中,還需要提高對農作物自身營養轉化能力的認識,對于一些本身就具有較高肥力的土壤,則應該更加重視養分的針對性投入,進而為作物的高產創造有利條件。此外,合理增施微生物肥料也是提升土壤肥力的又一有效手段。3.2建立健全耕地資源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資源的保護制度是有效控制非法侵占耕地現象的有效途徑,我國現行的耕地保護制度的主要作用目標是使耕地開發工作更為規范,更為合理,在實際的作用發揮上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從土壤肥料的利用現狀以及其他土地資源問題的逐漸顯現,也間接表明了現有耕地保護制度的覆蓋不夠全面以及相關政策規定落實不夠到位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對現有的耕地保護制度進行必要的優化和完善,提高對耕地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加大對相關土地政策執行的監管力度,切實保證耕地保護制度能夠發揮出實際作用。而相關農業部門、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時,可以積極發展鄉民合作的力量,從實際的農業生產出發,逐漸建立完善的耕地保護制度。例如: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土壤肥料研究開發方法,實現農業生產與土地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將土壤肥料列入到土地資源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3.3加大對土壤肥料基礎性研究力度。農業生產是一項需要科研人員長期付出努力的工作,土壤肥料作為農業研究項目中的發展長期科研的基礎,其實際監測結果的分析與探究也是保障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的可靠數據依據[3]。由此可見,想要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進一步改善土壤肥料的應用方式,還需要不斷加大對土壤肥料基礎性的研究力度,降低對于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
4結語
綜上所述,耕地資源和土壤肥料對于農業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土壤肥料又是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想要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利率效果,需要不斷推廣科學農業科學種植、建立健全耕地資源保護制度和加大對土壤肥料基礎性研究力度。只有切實保證土壤資源的利率效果,才能在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聶晨輝.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方農業,2017,11(5):125,128.
[2]李秀青.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土壤肥料相關問題分析[J].河南農業,2017,(17):22-23.
[3]戴淑惠.論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種子科技,2017,35(7):1,3.
作者:王春麗 單位: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商河縣分校
- 上一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會計教學改革
- 下一篇: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