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7 09:46:43

導語: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論文

摘要: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環保有密切聯系,做好農業環保工作能有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本文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進而探討農業環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以期為農業發展戰略的調整和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環保;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作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近年來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發揮農業環保的積極作用,能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1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資源環境的關系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產業,世界各國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展開了深入研究。縱觀以往的發展經驗,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采用的是節約勞動型可持續發展戰略,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采用的是節約土地型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些戰略模式的構建,都是根據本土資源環境特點以及勞動力分布特點決定的。隨著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我國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展開了積極研究,并與農業環保工作聯系起來,針對以往因農藥不合理施用、農業生產生活廢物不合理排放、城鄉二元環境結構等原因導致的農業污染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治理措施。總體來看,農業生態資源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促進作用和制約作用。如果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會出現病蟲害加劇、水土流失等問題,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做好農業環保工作,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對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則能夠促進農業作物質量、產量的持續提高,進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

2農業環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2.1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了充分發揮農業環保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抑制其阻礙作用,必須深入分析農業環保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制。首先從農業生態環境角度來看,農業生態環境包括土壤環境、水資源環境、氣候環境、農業遺傳資源環境等。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一個功能較為完善的生態經濟系統,通過將其生態性與經濟性相互協調起來,可以確保在實現當期經濟目標的同時,不透支生態環境成本,避免對后期的農業發展產生阻礙。因此,在現階段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采取自然循環的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資源可循環利用、環境可持續利用,從而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2.2創新農業環保技術。農業技術創新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模式不斷尋求突破創新,農業技術創新則是農業生產模式創新的主要動力。在農業產業化、機械化發展模式下,先進的技術設備提高了單位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可以顯著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提升自然環境的供給能力。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能夠改善生態系統功能,調整生態系統結構,實現農業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國雖然國土面積遼闊,但人均耕地資源較少,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先進的栽培技術、農作物輪作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水肥管理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等結合起來,改變以往粗放式的生產模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2.3健全農業環保法規。構建完整的法規體系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從事農業生產的經濟人,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行為加以約束,才能杜絕透支生態環境成本獲取短期利益的現象發生。我國在構建農業環保法規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其先進經驗。例如,在立法形式上確定研究和教育途徑,構建環保型農業生產體系,持續為其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同時應制定農用資金、農用化學制品投入機制,以節約資源為目標,建立高效的投入機制,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此外,還可以參考日本在有機農產品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將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并入農業環保政策,推動有機農業的合理化發展。2.4加大政府財政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財政的支持,主要應通過加強農業環保方面的投資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減少不必要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現象。例如,德國在政府引導下,構建三層次環保農業體系,在低層耕作中控制農藥和化肥,在中層控制土壤和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在高層發展有機農業。由政府分別根據更具不同層次環保農業發展的需求,制定經濟補償標準,對環保農業進行補貼。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充分發揮農業環保的積極作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

3結語

大力推行農業環保政策及相關技術手段,是發揮農業生態資源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積極作用的關鍵。通過對農業環保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農業發展方向,協調好資源環境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高磊,朱愛國.農業信息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2,32(06):8.

[2]王朝文.淺談稻米產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1,10(16):45-46.

作者:趙旭彤 單位:天津市武清區農業環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