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5-07 09:44:10
導語: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我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來說,林業種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大部分的功勞都來源于此。據調查數據統計,2010年,我國完成造林面積約592萬hm2;到2012年,我國完成了造林面積約601萬hm2,數據的轉變和遞進,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林業種苗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開展林業種苗工作,選取優良的樹木進行栽種。本文重點從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林業種苗;可持續;發展;作用
近幾年來,我國的林業種苗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龐大的體系,整體的結構也相對合理化,為我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支撐作用。因此,一定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因地制宜地做好此項工作,為我國的營業造林工作奠定基礎。
1管理現狀
1.1生產設備落后現階段,我國林業種苗主要以集約化生產為主,但正常的狀態應該是人力資源配以機器結合進行的,但所用的機器設備很落后,并沒有相應的信息化、科學化、智能化設備,這樣生產出來的種苗。往往不能有效地保證其產量和質量,也無法實現現代林業的發展需求,所以應該引起極大的重視,將當前所運用的舊的機器設備更換成自動化設備,這樣才能對種苗的產量與質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1.2資金支持度不夠。造林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在前期需要先選取優質的樹苗品種,這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作為支持,從實際來看,所投入的資金并沒有達到要求,這就導致整個流程并不理想,經濟效益也并不好。
2林業種苗的重要性
2.1提供充足的苗木,滿足發展的需求。當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都面臨著嚴峻的惡劣氣候,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強林業建設是國家最重要的建設項目之一,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而林業建設的大規模開展,離不開林木種苗的重要性。國家不僅要求林木種苗的數量要增加,而且對其質量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因為林木種苗的質量嚴重的影響到了后期森林的整體質量。而且林木種苗為我國的林業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苗木來源,為我國的林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滿足了其發展的需要,為此應該注重培養優良的種苗,加強林業種苗建設。2.2促進林業產業體系的發展。林業產業發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林木種苗的數量和質量。林木種苗的優勢有很多,不僅可以實現品種的多樣化,也能實現木材的產量化。在林木種苗的作用下,實現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林木種苗的支撐,新興起了生物質材料,高新技術等產業。例如,陜西省洛南縣國營保安林場,其整個產業體系就是在林木種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統計,當地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產業體系的循環進行的。起最大作用的就是林木種苗。2.3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用很大。前期的林木種苗建設對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種苗的前期選取不當或者選取的種苗品質低下,那么在后期,樹木的成活率就會下降,甚至死亡。這樣的現狀不利于林木的可持續發展,也不符合其基本的理念。所以在選取種苗上,一定要選取優質的,經過合格檢驗的,這樣就會促進當地生態功能的發揮,還能激發人們營業造林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有效降低林業建設的成本,縮減樹木的成長期,不斷地提高林業種苗的科技含量,培養和繁殖優良的品種,這樣在后期種苗生長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其存活率。2.4有利于生態文化建設。長期以來,由于人們缺乏保護森林的意識,使得大自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前最重要的是對生態環境的整治和建設。而黨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呼吁人類要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共同成長。而大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林業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將林業建設做好,才能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林木種苗建設不僅可以為林業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也能為其提供充足的材料,保證林業建設達到一定的標準化和制度化。林木種苗還為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支持,林木種苗的貢獻非常的大。所以,生態文明建設要從林木種苗階段開始,只有抓住林木種苗建設,才能為后續的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一定的基礎。
3規范化栽種
在林木種苗建設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科學,依法的栽種。不能違背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在培育過程當中也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對其實施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同時還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根據專業的要求和規則,將林木種苗做到規范化的栽培,經過這樣專業的技術要求,才能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品種。
4結語
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應該在前期保證使用優良的種苗,才能為后期的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小敏,陸亞梅.加快林木種苗發展提高營林生產效益[J].農業與技術,2016,36(02):209.
[2]吳維香.關于發展林木種苗生產的思考[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10):246.
作者:李剛 單位:吉林森工松江河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見解
- 下一篇:農業環??沙掷m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