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11 09:41:26
導語: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有效地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促進我國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闡述了體育旅游的發展歷程、特征、價值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培育體育旅游社會化、法制化,建設專業化、制度化的體育旅游隊伍,形成體育旅游發展的持久化、常態化等建議,繼而更好的探索體育旅游在未來的發展模式,以推動我國體育旅游事業向更新更強發展。
關鍵詞: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
體育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西方,DonAnthony在1966年為英國體育休閑中心委員會寫了一篇題為“體育和旅游”的文章。該文章對度假旅游中體育活動扮演的角色進行了簡單回顧,盡管如此,其也成為最早描述體育和旅游相互聯系的文獻,是體育旅游研究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此后的40年時間里,體育旅游研究一直為爭取成為正統的學術研究領域而努力。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體育旅游領域存在著模糊的內涵和零碎的界定。在學術會議和專業的期刊雜志中,很多論文都是獨立的、相互割裂的研究成果,因此,很難對體育旅游知識或者理論發展有所貢獻。1998年,Gibson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將很多類似的現象指了出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研究者也有所成就,比如,DeKnop(1990)、Standeven和Tomlinson(1994)、Glyptis(2008)、Weed(2015a)以及Jackson和Weed(2017)。另外,很多學者也從不同的層面對體育和旅游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1]。從字面上來看,“體育旅游”就是“體育”與“旅游”的結合。在歷屆體育旅游的概念之前,要對體育旅游首先是一種旅游活動,必須具備旅游的基本構成要素這一觀點有所了解,具體來說,這里所說的“旅游”是指其活動所具有的空間位置的移動性、目的地滯留時間的暫時性、活動內容的非盈利性;而“體育”是指旅游者的活動既可以是觀看體育賽事或參觀體育場地設施等,也可以是在空間位置移動過程中或到達目的地后親自從事一定的體育運動[2]。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閑暇的時間,原有的旅游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應運而生。而且,在信息社會、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體育旅游已經成為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專項旅游,其在注重健康與娛樂、休閑與放松雙重價值取向的同時,對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也越來越重視。體育旅游以其獨具魅力的價值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青睞,成為新時代中國體育的新時尚。
1體育旅游的特點
1.1運動屬性較強。與傳統旅游相比,體育旅游更注重旅游與運動項目的結合,在旅游的休閑屬性之外更強調體育旅游的運動屬性,對參與者的體能、技能等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沖浪、高山探險、攀巖和戶外挑戰賽等這些項目。同時,由于體育旅游的特殊性,在專業性之余還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要求旅游者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和知識儲備。1.2體驗性強。當前,世界經濟形態已經由體驗經濟逐漸取代了服務經濟。在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旅游消費者對“體驗”的需求不斷提升。體育旅游是需要旅游者參與在各種活動中的。因此,體驗式體育旅游與當前旅游市場發展需求是相適應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以一定的旅游資源和體育資源為基礎,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旅行活動中提供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使旅游者在參與中獲得更多快感、享受和獨特的體驗,親身感受體育旅游的魅力。1.3風險性高。體育旅游中,部分項目具有向大自然和人類極限挑戰的性質,因此,這也賦予了其一定的風險性,比如,徒步穿越旅游、騎馬旅游、登山旅游、滑雪旅游、野營旅游、自行車旅游、自駕車旅游、探險旅游以及潛水、漂流、攀巖、速降等戶外活動中,突發的危險和事故是經常發生的。相較于我國戶外運動的參與人數來說,西方人參與戶外運動的絕對數要大許多,傷亡事件發生的頻率也會比較高[3]。一般來說,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將其分為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綜合因素幾個方面。盡管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但也要注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和綜合因素導致的損失。1.4地域性顯著。由于部分體育旅游項目與一定的體育項目掛鉤,如2016年攜程與尼斯的“足球旅游”項目,體育旅游的地域屬性與定點特征明顯。體育旅游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地域性特點不僅在觀戰體育旅游上有所體現,在北方冬季的冰雪運動、沿海地區的海上運動、山區的登山運動和沙漠地區的沙漠探險等體育旅游項目上也是非常顯著的。體育旅游愛好者們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會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參與體育旅游活動。
2體育旅游的價值
2.1經濟價值。作為外匯收入主力的旅游業在國家創匯,平衡國際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已經為各國實踐所證明,為人們所認識。體育旅游收入是國內旅游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旅游消費能夠使貨幣流通量增大,而旅游收入則對國家回籠貨幣、積累資金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前,失業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體育旅游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體育旅游追求的是新、奇、特和刺激的項目,其更新換代的速度比一般的消費品要高,且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不但優化產業結構,而且能夠很大程度的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2.2社會價值。許多自然資源都可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經開發的這些自然資源為體育旅游的登山、自駕車越野、漂流等項目提供了優良場所。保護自然資源,實際上也是對體育旅游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體育旅游包含的內容較多,因此,相關設施也比較多。體育旅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目的地和旅游線路沿途的休閑、娛樂、康復設施,這也就導致了體育運動器材和運動服裝商店不斷增加,同時對道路、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3文化價值。作為人民之間普遍性社會交往的一種活動,體育旅游能夠使社會各階層之間由于不同政見而產生的誤解得以消除,人類由于種族不同而產生的距離得以縮短[4]。從而出現理解和友誼、合作和支持,這對促進世界和平有著特殊的意義。體育旅游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暫時離開日常熟悉的生活環境,去享受一種更高層次的、為之向往的生活樂趣,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生活質量和身心素質,對愛國情感的培養、民族文化的保護有著積極影響。體育旅游活動的開展同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對體育科學的研究和體育技術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我國體育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體育旅游相關政策法規建立不全。我國體育旅游起步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不全,自2009年起,國家出臺了多個專門針對體育旅游發展的法規,如《關于加快發展體育旅游的意見》(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2012)》《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等,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體育旅游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體育旅游相關的法制建設不全,體育旅游歸口管理部門尚存在多頭管理問題、相關企業從事體育旅游的優惠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訓、體育旅游市場監管等都缺乏相關政策的引導與扶持。3.2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夠。我國體育旅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還有很多沒有開發的體育旅游資源,目前已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較為單一,生命周期短,而且體育旅游資源本來就有限,再加上利用不充分,所以開發利用程度較弱。同時,很多體育旅游經營者向市場推出高檔次、高規格、高價位的“三高”體育旅游產品,市場定位不準確,存在明顯貴族化傾向,沒有認識到工薪階層與學生在我國體育旅游市場中的重要性,沒有形成面向這些群體而服務的經營理念。此外,我國體育旅行社少,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少,體育旅游產品少等供給類因素也對我國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產生了影響。3.3體育旅游硬件設施不完善。接待體育旅游者,體育旅游設施是最基本的物質設備條件。體育旅游設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設備、旅游賓館、旅游飯店、供應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運動和娛樂的設施以及滿足旅游者不同需要和愛好的各種設施。具體來說,滑雪板、纜車、滑雪服裝和急救設備是滑雪旅游的必備旅游設施;劃水板、劃艇、救生艇、摩托艇、急救車等是水上運動的必備旅游設施,這些設施都是接待游客的必備條件[5]。體育旅游市場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旅游設施是否齊全、服務是否周到,設施齊全、服務周到是體育旅游市場發展的硬件條件,但目前來看,我國在這方面遠遠不及其他先進國家。3.4體育旅游保障體系不健全。這里談到的保障體系主要是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問題。體育旅游與其他旅游產品不同,受自然風險與人為風險的雙重影響。目前,我國體育旅游風險防控綜合治理工作尚有缺陷,技術力量支撐不足,風險預警與應急措施不夠,信息報告制度不健全等,尤其是漂流、蹦極、探險等刺激類體育旅游項目與其它形式旅游相比,易發生事故、出現人身傷害,再加上管理法規、措施還未完善,缺乏相應的保障體系,客觀上影響消費者的參與程度。
4我國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4.1加強規范管理,開展積極的產業導向。開發體育旅游市場,推動體育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一套適合開展體育旅游的管理系統,創造有序的體育旅游大環境。對世貿組織關于服務行業中與旅游相關的規則進行深入研究,盡快對各類旅游規劃的準則進行制定與完善,促進體育旅游同國際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依靠法律手段來嚴格監管體育旅游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對生產者和服務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有效調整。先將有開展體育旅游經驗的一批旅行社作為重點對象重視起來,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給予政策支持,在開發與規劃、宣傳與管理等方面發揮優勢,對各類體聯、體協和俱樂部積極培育與扶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力開展體育旅游。4.2制定整體發展規劃,加強部門合作。體育旅游的發展與旅游產業、體育產業息息相關,只有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才能使體育旅游的效益得到提高[7]。此外,體育旅游是一種特種旅游,需要具備場地、設備、器材、安全設施等各種條件,特別要注重安全問題。所以,要將管理部門的條塊分割打破,促進交融與滲透,共同推動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另外,旅游部門也應積極配合,成立專門的體育旅行社,向體育旅游消費者提供專業服務,促進體育業和旅游業的雙贏。4.3加大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體育旅游能否成為獨立的產業,一定程度上由宣傳促銷工作的開展程度所決定。因此,旅游部門必須加強宣傳,通過輿論導向使人們對這種新興的旅游產品有更深入的認識,使人們的體育旅游消費行為從潛意識的狀態轉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因此,要促進體育旅游宣傳促銷手段的不斷完善,運用多種宣傳促銷形式(歌曲、廣告、影視、互聯網等)促進宣傳促銷的影響力的提升、覆蓋面的擴大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使體育旅游的宣傳更有實效。4.4培養專業的體育旅游人才。體育旅游專業性強,部分體育旅游產品極具危險性,要求提供科技含量高的服務設施,同時要求管理和服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但目前我國缺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全國開設體育旅游專業的院校較少,且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等方面與體育旅游發展要求不符,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8]。因此,必須加快對符合市場需求和時代特點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4.5建立完備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體育旅游產業體系是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步驟,要加強體育旅游與社會經濟的有效融合,從基礎層、核心層、配套層三個方面完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A層包括體育旅游發展的硬件基礎條件建設,核心層則是體育旅游涉及的“吃、住、行、游、娛、購”等核心環節,配套層既包括相關政策法規、保障體系等建設,又包含體育旅游人才培訓、金融、保險、宣傳、營銷、通訊等服務部門的聯合。
5結語
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是關乎全民健身戰略有效落實的有力舉措,是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號召、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式,相信在政府、企業、相關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尊重體育旅游的休閑屬性與運動屬性,有效規劃、專業發展,體育旅游一定能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劉冬梅 姜 洋 王志博 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
- 上一篇:文學翻譯作者意識沖突分析
- 下一篇:醫院財務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