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淺析

時間:2022-08-05 03:18:00

導語: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淺析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十三五”規劃強調大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旨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遼源市地緣優勢為其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目前遼源市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得到優化,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園區和特色園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又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品牌,但遼源市現代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生產能力弱,人才資源匱乏,因此,遼源市要結合當地具體條件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從人才培養和引進、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環境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業產業化等方面促進遼源市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遼源市;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途徑

遼源市地處低山丘陵,耕地總面積多為山坡地、低洼地和平地。氣候本身的特征、地貌的多樣性和傳統的文化特征,為遼源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一、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得到優化。首先,為落實“三農”工作,遼源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植業結構,分別減少和增加了籽粒玉米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此外,在種植方法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特產類作物間作。遼源市初步形成了有機水稻,柞蠶,有機雜糧,梅花鹿,食用菌,東遼黑豬特色農產品產業區。其中柞蠶產業和食用菌產業對遼源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其次,隨著遼源市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出現了各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諸如綜合種養模式、有機循環農業+互聯網+銷售宣傳推廣模式、休閑觀光、旅游采摘、創意農業等多種經營形式,這些模式的出現為遼源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二)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園區和特色園區。建設得到快速發展遼源市產業園區建設覆蓋了加工、養殖、種植、貿易等等行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數量達到210個。園區建設在促進周邊經濟發展和全市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示范作用。(三)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首先,遼源市加快新型農業品種的研發,打造一批新品種,新技術試點示范項目,吉東種業股份制改造也進入了實質性運作階段。隨著遼源市土壤測試和配方施肥互聯網服務系統的開通,全市加大對新型專業農民的培訓力度,農產品質量監管有新措施,市農畜產品檢測中心基本建成,進行涉及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的檢測。其次,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業技術一體化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四)形成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刂飘a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建立示范基地,提高監督能力,建立健全各級農業部門的責任工作機制,進而推進“三品”生產的全面發展,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此外,食用菌,柞蠶,平歐榛子,東遼黑豬和梅花鹿等多個地方特色品牌在全國享有盛名,其中,龍泉春酒、馬記鹿茸、東遼黑豬被授予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

二、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應該看到其發展的不足:首先,遼源市現代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業生產能力弱。其次,人才資源匱乏。最后,企業尚未引進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共享不暢,制約了全市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一)人才資源匱乏,管理能力差。首先,生產力、利用率和競爭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對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專業農民的培養。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新形勢,如何促進遼源市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緊緊依靠國家提供的技術和人才支持。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管理能力,調整農業和農村人才結構,才能培養出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目前,遼源市現代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和管理人才嚴重不足,進行技術改造和招聘高端人才的資金不足,專業人才施展平臺有限,人才流失嚴重。其次,由于遼源市處于內陸地區,信息共享能力差,技術支撐匱乏,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困難,還處于各自為站的狀態。(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遼源市多年來致力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對水利設施和農機補貼等資金投資較大,但是由于遼源市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收效甚微。一直以來這種落后的發展條件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總體來看,農業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受到來自市場和自然風險的雙重影響。近年來,受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遼源市的農業發展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發展速度緩慢,在遭遇自然災害時,農業的損失更加嚴重,足以反映其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特點。遼源市農產品加工、包裝和配送也相對落后。品牌深加工和深加工產品難以有效刺激農業效率和農民增收,農業對經濟發展尤其是財政收入的貢獻不大,農民和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仍然較大。(三)農業產業化水平低。首先,發揮龍頭企業的主導作用是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遼源市龍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與同一戶農簽訂相同的合同,浪費大量資源,增加了生產成本,難以形成緊密的組合效應。其次,企業、合作社難以與農戶結成穩定的合作關系,農民對經濟組織有不信任感,容易受市場經濟影響,農戶依然是承擔風險的責任主體。最后,產業化體系尚未形成,經營模式仍然是農戶分散經營。從橫向看,企業間合作少、信息共享不暢等問題,導致企業規模經濟不協調。從縱向來看,即企業產業呈現的特點是:鏈條短而寬度較窄,農產品產業呈現的特點是: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小,農產品以粗放型加工方式為主,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企業綜合效益水平低,市場競爭力弱。(四)環境資源綜合利用率低,農業資源污染。一方面,我國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對化肥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呈現一高一低的狀態。農業生產使用大劑量農藥殺滅昆蟲和雜草,而農藥和化肥的利用率低于40%,土壤和河流中殘留大量的農藥和化肥,導致水質富氧化,嚴重威脅水產養殖的發展,并通過空氣污染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造成土壤板結。因此,改善土壤貧瘠和環境污染的現狀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農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廢棄物未得到充分利用。不合理地使用諸如牲畜和家禽糞便、各種農作物秸稈、廚房垃圾等廢棄物,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此外,這些垃圾對溝渠、河道和地下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區的污染令人瞠目,河流中的水甚至都被污染成了黑色,空氣中也彌漫著腐臭的腥味。因此,政府需要花巨資、下大力氣治理這些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資源。

三、遼源市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遼源市人才資源缺乏,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工業化水平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都相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遼源市要結合當地具體條件發展現代農業。(一)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管理水平。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目前,隨著農村青年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到城市和非農業產業,遼源市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人的年齡,結構和質量都不理想,同時缺乏技術和管理人才已成為阻礙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呈現“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缺人才、新農村建設缺人力”[3]的局面。因此,首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提供充足的能力施展平臺。搭建農業技術人才創業舞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給予農業技術人才優惠的待遇,以免人才流失,要保障和維護農業技術人才的話語權和權威,實現收入上有保障,發展上有空間,社會上受尊重。二是積極引進人才。加大現代農業實用技術人才宣傳工作,與農業科研單位簽訂相關合作協議,為遼源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三是培養人才。政府應加大對于農村適齡人口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各級各類人才專業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定期針對農民開展有關現代科學種養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技能培訓。其次,現代農業是貫穿一、二、三產業的全過程的融合發展,這種融合發展具有很高的組織化程度以及完整的產業鏈條,需要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因此,有必要采用系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工轉換渠道和農民管理制度。(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也有利于刺激投資和消費。因此,首先是政府應該制定科學的土地流轉政策。進一步規范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和土地流轉各項工作機制,加強引導和監督。鼓勵企業和農民參與土地流轉過程,為土地管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二是完善農業風險保障體系。政府應重視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建立與之相關的保障體系,使農民的利益切實得到保障。拓寬自然災害的保險范圍,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在農業建設和農民培訓的過程中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三是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投入。為確?,F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建立有效的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加強對農業資金各方面的支持。地方各級政府應針對災害防治、科技創新、安全生產等方面設立一批專項基金來發展現代農業。政府應積極引導農民以及其他行業的社會資本注入到農業建設之中,通過多方渠道加大投資力度以完善農業投資體系。(三)加快實現農業產業化進程。首先,遼源市現代農業經營現狀是農業規模小且經營分散,要想改變現有的經營模式,需要通過產業聯盟,產業聯盟是專業化和集團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根據遼源市的區域特點,要建設大規模的養殖、種植和加工基地;依靠丘陵地帶的生態優勢,加快食用菌、梅花鹿、柞蠶等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促進形成“種植基地+養殖基地+加工基地+品牌推廣平臺+互聯網銷售平臺”的產業聯盟模式。其次,依托農業相關龍頭企業,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鏈。對內在吸取大型涉農龍頭企業的經營管理的經驗基礎上,對外引進先進的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中去;延長產業鏈長度,增加產業鏈寬度,擴大產業鏈厚度,即: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增加各環節的產品功能,擴大農業產業鏈的規模。(四)合理利用農業廢棄物,做到節能環保。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首先,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第一,要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環保教育,鼓勵農民生產綠色產品,對于積極響應號召的農民給予獎勵,進而起到示范性作用,有利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傳播。第二,加大對綠色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倡導龍頭企業發展綠色產業,引進農業生物技術,提高農藥和化肥的利用率。其次,加大農業污染治理。目前,畜禽糞便和秸稈是造成遼源市農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源頭。秸稈和畜禽糞便每年產出大約100萬噸以上,畜禽糞便+秸稈就成為制作有機肥和農家肥的最佳選擇。由于秸稈肥料化具有成本低、效益好、見效快,且其生產工藝簡單,易于實施等特點,受到國家以及政府的大力提倡,近年來,國家也陸續出臺許多關于有機肥料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吉林省統計局.吉林省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N].吉林日報,2018-03-28(010).

[2]包潔.“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青l村振興的新要求[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8(1):19-20.

[3]蘇琴.達拉特旗現代農業發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4]常藝馨.雞西市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8.

[5]趙安琪.呼倫貝爾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8.

[6]王晶婷.赤峰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7]袁光.石家莊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8.

[8]王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雞西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D].吉林大學,2018.

[9]羅淇文.黑龍江省東寧市特色農業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8.

[10]溫雪冰.翠屏區政府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

作者:葛玲 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