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06 09:06:51
導語: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林業的生態建設和保護是促使生態旅游得以持續進行的核心因素,可以說林業生態建設的水平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體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水平。以吉林省通化地區為例,著重分析此地森林資源保護的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從而促進吉林省林業保護、生態旅游事業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吉林通化
吉林省擁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以及多種多樣的地質地貌景觀,所擁有的冰雪資源極具特色,充斥著少數民族獨有的民族風情,尤其是吉林省通化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吸引了眾多生態旅游愛好者前往旅游。而森林旅游開發的重點在于保護中的利用,本文將圍繞這個中心點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態旅游的現狀及其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促進吉林省通化地區的生態旅游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1吉林省通化地區的林業生態旅游業
1.1吉林省林業生態旅游資源的特色
吉林省地處中國東北中部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如森林、河流、湖泊、火山、濕地等各類生態環境,是一個集齊自然和人文資源的旅游省份,并且,吉林省的旅游業已經取得一定的發展規模,在旅游開發、旅游管理、旅游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年四季氣候分明的吉林省有著較為舒適的環境,森林的景觀隨著氣溫、降水等自然條件的變化獨具特色,尤其是東北地區獨特的冰雪資源讓冬季森林成為了吉林省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觀,吸引了一大批生態旅游愛好者的參觀和打卡。
1.2吉林通化地區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
吉林省通化市作為有著眾多優質森林資源的地區,此前也打造了白雞峰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成為廣大旅游愛好者熱衷打卡的熱門地點。而通化市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個林業改革發展的綜合試點市,自然有著超越其他地區的豐富森林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7.2%,濕地面積保持在11.6萬hm2以上,一眼望過去都是蔥蔥郁郁的綠色,依山傍水、空氣新鮮,來此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憑借著其優越的森林資源,通化先后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全國第三屆林業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而這些榮譽的獲得都充分彰顯了通化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如此的優越。
2吉林省林業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
2.1旅游管理
對于生態旅游管理這一方面而言,吉林省較為薄弱,缺乏系統、全面管理的手段。景區人數過多時,生態旅游景區的生態承載能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對景區造成破壞,加大了旅游局對景區的管理難度。
2.2交通和氣候
距離是出行者旅游最主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而距離又從一定程度上受到交通情況的影響,交通的便利程度影響著游客前往景區旅游的意愿。目前,吉林省通化市到各個地區的交通較為便利,但是大部分前往通化市景點旅游的游客都選擇自駕游,而車輛過多會導致交通擁擠,甚至讓游客在等待過程中由于等待時間過長而心生厭倦、煩躁等負面情緒,可能在前往的路上由于過久的交通堵塞而選擇放棄游玩。而其他較為偏遠地區的交通設施水平相對較低,將無法承受過多的車輛來往,并且通化市有著眾多遠離市區的森林旅游景區,更是深受交通調價差、車輛承載力的限制和制約。
2.3森林資源開發可持續
景區的經營、管理人員以及游客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有待提高,這是森林旅游開發中最為重要的制約因素。隨著通化市各大森林公園景區的名聲逐漸打響,并且大部分的森林公園都遠離市區,鐵路、高鐵等無法直達,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自駕游前往森林公園度假。但是在游客消費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棄物、汽車尾氣,以及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隨手亂扔的果皮紙屑等垃圾,還有周邊餐飲住宿業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垃圾都從一定程度上對森林公園造成破壞,并逐漸消耗著森林資源。
3吉林省通化市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
3.1依托政府的引導作用
根據旅游資源的本質特性,大部分的旅游資源都具有外在性、非排他性等特點,屬于公共產品。為了更加全面、系統的管理和整合森林旅游資源,政府可以對吉林省通化市所有的森林旅游資源進行實質性的高效保護,并加大對開發經營者以及旅游局的監督力度。其次,提供相應的資金和人力,加大對通化市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在保護已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可持續地開發其他資源,并根據對通化市內生態旅游資源的了解,對各個旅游景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完善,大力強制整治為了經濟利益而肆意開發森林資源的不良行為,對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警示和處罰。
3.2完善旅游管理制度,加強旅游管理人才培訓
3.2.1加強生態旅游建設。只有將生態旅游相關的各項工作合理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才能對森林資源和生態旅游進行下一步的開發和管理。嚴格執行與旅游業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堅持貫徹環境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提高導游和工作人員的道德素質和行為修養,并拓展旅游人士的知識面,積極倡導和呼吁廣大旅游者愛護和保護環境。3.2.2加強企業各層人員以及當地居民生態旅游的教育。如可通過開設生態環境保護的講座、演講、知識競賽等形式,積極傳播林業生態旅游發展的相關知識,拓展人民的知識層面,還可以拍攝宣傳片、制作宣傳保護曲,利用互聯網等公共平臺呼吁廣大人民保護森林環境,文明旅游。3.2.3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如加強對售票人員的職業操守,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效率,通過一定的管理技巧來化解旅游者過多的困境,能夠對眾多旅游者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組織。
3.3注重森林旅游資源和服務設施的高度協調
資源、設施以及服務是生態旅游開發的三大因素,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不可以忽視任何一方的建設。3.3.1對于森林資源開發而言,必須充分、全面考慮通化市的森林資源情況,只有對所有和待開發的森林資源進行清點和整合,才能避免出現短板,或者規劃不全面的問題。3.3.2作為生態旅游景點,環境保護是必不可少的。要在規劃布局時有機的結合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政策,在開發景區資源的過程中盡可能保護好生態資源。只有做到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適當深度開發,才可能保護自然資源不受到損害。3.3.3為了更好的迎合游客旅游的偏好,在維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盡可能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可以聘請專家分析游客的旅游心理、需求和偏好,然后再結合通化市的具體情況進行規劃、改造和整改,著重突出每個景點的特色,減少重復景點,避免千篇一律式的景點布局和項目。如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的特色是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結合、歷史和現代的自然契合、南方和北方觀賞的高度結合,通過布設獨具古典特色的亭子和寺廟增添三仙夾的古風韻味,再增加賽馬場、電動射擊場等現代設備,讓游客感受現代化娛樂設施所帶來的愉悅,達到古典和現代的高度結合,為游客度假、避暑提供了十分舒適、方便的環境。3.3.4為了統一通化市景區的布局,還需要對景區周圍的酒店住宿以及餐飲業進行相應的規劃和改造,任何不符合規定并對景區環境造成損害的餐館和酒店都需要重新打造。根據景區特色設計餐館和酒店的外觀,讓其更加融入景區的特色當中,成為景區的一部分,從而形成更具整體性、規范性的精品森林旅游景點。
3.4優化森林旅游產品的營銷策略,加大宣傳力度
廣告營銷如今是最為快速、最為時髦、最為便捷的營銷方式之一,能夠在短時間內憑借“出圈”的廣告語快速被大眾認識。森林旅游項目在做好自身旅游建設的前提下,應當根據重點推廣的旅游景點量身打造一套營銷方案并進行有效實施,如拍攝通化市自然景區最為著名的一段景色發布到各大社交平臺上,可吸引廣大網友的注意進而前來打卡;也可以發起“我在通化市xxx森林公園”的尋覓活動,讓各大旅游者曬出自己在森林公園游玩的美照和視頻,點贊量最高的可獲得免費門票或其他獎勵,從而達到一定的營銷效果。加大對吉林省通化市的生態旅游的宣傳力度,并打響自然景區知名度從而形成品牌效應,也是吸引游客和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一大途徑。面對眾多的自然旅游景點,游客的選擇眾多,而如何在眾多旅游景點中突出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目前,通化市對旅游景點的宣傳方式十分有限,只有旅游衛視的宣傳廣告,缺乏各種互聯網資源以及景區熱度,即使獲得眾多榮譽也并未將這些列入宣傳點。可通過全國旅游博覽會、產品交易會等專業平臺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從而打響知名度,通過推出優質的旅游產品從而建立更好的口碑,讓廣大游客喜愛。
4結語
吉林省通化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民族風情,森林覆蓋面積廣闊,并有著巨大的旅游開發潛質。對此,在獲得眾多榮譽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生態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開發和管理,同時借助互聯網等各大平臺積極營銷和宣傳,打造出自身的旅游品牌,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健.福建南靖縣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D].福建農林大學,2018.
[2]孫建軍.芻議林業生態旅游發展[J].北京農業,2015,4(15):9-10.
[3]馮曉光.吉林省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關問題的思考[J].吉林林業科技,2004,4(1):10-13.
[4]苑宏剛,劉麗娜.吉林省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4(11):36-37.
[5]季彬.促進吉林省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4,4(1):230-231.
[6]謝利娟,王茸仙,劉慧.生態環境保護下中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J].林產工業,2021,58(6):106-108.
[7]蘇洋.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林業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平衡與發展——評《林業多層經營管理》[J].林業經濟,2021,43(4):99.
[8]白明,布仁門德.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生態林業建設對策[J].林產工業,2021,58(4):81-83.
作者:夏培鵬 朱秉胤 單位:國營集安市榆林林場 集安市花甸鎮綜合服務中心
- 上一篇:信息技術如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 下一篇:教育督導評估現存問題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