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產權權能視角下農村經濟論文
時間:2022-09-22 04:23:58
導語:土地產權權能視角下農村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實行的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農村土地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弊端日益凸顯出來,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未明確確定“集體”這一概念。
一方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已明確規定農村的土地屬于集體。另一方面,對于“集體”這個概念的界定卻比較模糊。《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則》中雖然都有關于“農民集體”的表述,但沒有良好解決“農民集體”同農民個人的利益關系。因此,我國農村土地產權主體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利益主體虛化,不能良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
2.土地抵押權上的矛盾。
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下,土地抵押權是其權能內容之一。就目前我國關于土地抵押權的立法來看,存在不一致性。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規定農村土地可以被轉讓、抵押等。但是在《擔保法》中,又規定歸集體所有的土地(比如宅基地、耕地等)使用權不能抵押。因此,根據《擔保法》中的規定,農民的宅基地、耕地等的抵押權受到法律的限制。
3.土地使用權不清晰。
承包經營權屬于使用性質,農民在土地中獲得的權力非常小,即耕種權、一部分的收益權以及非常狹小的處分權。在農民經濟發展中,土地是重要的資產,目前土地使用權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的產權權能。假設土地可以自由抵押、流轉,但如果其中出現了問題,就會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比如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資產——土地,農村金融發展受挫等)。我國土地產權界定模糊,從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民一直生活在貧困的邊緣。一方面,資金投入是農民生產中的必備因素,目前土地產權模糊造成產權權能不足,從而大大影響了農民的融資能力,促使農民不能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造成農村和城市居民的雙重貧困。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農村金融剩余,造成一部分農村資金和人力的外流,所以出現很多土地棄耕的情況,造成城市資源分配不均,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金融貧乏現象。
二、促進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針對目前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必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促進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從而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由于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政府需站在發展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角度,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經濟。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
1.1不斷完善相應的制度。
為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我國必須要立足當前農村土地使用權方面的弊端,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制度。第一,進一步明確集體土地的產權,保障農民的農業組織規范化;第二,科學對待集體土地的產權問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實現農村土地金融的良好發展。
1.2確保流轉方法的合法化。
第一,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比如土地投資政策、投資補償政策等,并且根據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時做出相應的修改。第二,在遵循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綜合考察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農民正確對待土地流轉,從而幫助農民提供土地的使用率,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第三,土地流轉之后,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土地用途變化造成的問題、權屬關系變化帶來的糾紛等。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對策,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2.采取集體抵押土地所有權的方法進行融資。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表明,農民貸款之所以比較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在農村土地使用權中,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銀行不接受農民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針對這種情況,考慮到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農村土地貴集體所有,在融資的時候,就可以采取集體抵押土地所有權的方式,從而向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這樣一來,產權則獲得明晰。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可以在農村中集體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并且享受分紅。農村合作社在金融機構和種植大戶(或農業企業)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采用農村合作社方式發展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實現農村土地以集體抵押或轉讓,具有多種優勢。一方面,它可以有效保證土地的集中化、規模化經營,從而彌補了小塊土地的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大大提升土地使用率;另一方面,它還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權權能,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土地使用權的抵押價值。
3.采用家庭農場的方式盡心運作。
就農村土地金融發展來看,經濟發展不佳,最主要的問題是農村金融市場開發不夠(比如沒有實現產業化經營)。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下,農民采用的是小塊土地耕種,其成本高、收益小,無法達到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在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走家庭農場的運作方式,由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均不存在較大的分歧,且方便內部的溝通和協商。采用這種方式來經營,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采用集約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經營模式,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三農”問題一直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土地產權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我們必須要正視農村土地產權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采取集體抵押土地所有權的方法進行融資,采用家庭農場的方式盡心運作,從而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使農村土地金融和農村經濟均得以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涂技聲單位:福建龍巖稀土工業園區土地收購儲備中心
- 上一篇:關于流動人口的農村經濟論文
- 下一篇:全程農業機械化農村經濟論文
精品范文
10土地利用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