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思考

時間:2022-01-18 08:23:50

導語: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思考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民的收入水平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晴雨表,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指標。因此,黨和政府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一直給予高度重視,連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業和農村的各項工作給予了特殊強調,并推出了“一免三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以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但與新形勢新變化相比,我省農村經濟管理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農村的發展變化還相對滯后,對此需要深刻剖析,從而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來開展農村工作,確保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民收入持續提高,并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同目標。

農村經濟管理的普遍現狀

就我省而言,農村經濟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土地承包、土地流轉、農村賬目財產管理、農村各種合作組織管理和農村監察管理。這五方面內容相輔相成,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農村生產合作社發展現狀方面。近年來,我省各地農村合作社發展迅速,有效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但同時也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首先,合作社產業化經營程度普遍較低、產業鏈不夠長,導致農產品附加值提升有限。雖然少部分農業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產業鏈,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再到售后保障有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技術水平還不十分成熟,而且大部分合作社還沒有建立起自身產業鏈,產業化程度低,需要政府在政策、技術等方面加以扶持和優化。其次,融資困難,我省農村的發展沒有沿海地區發展迅速,地方財政資金短缺,對于合作社的幫扶不足,資金不足、貸款難等因素制約了農業合作社的快速健康發展。同時,各地合作社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導致管理水平不高,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一些合作社更是因此而止步不前。土地流轉現狀方面。土地流轉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加速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具有積極作用,但土地流轉牽扯到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操作不當就會引發其他一些問題。當前,一些地方土地流轉主體、行為、結果比較混亂。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該土地的承包方,但在實際情況中,一些地方不僅承包方可以決定是否流轉,連鄉鎮政府甚至村委會都可以決定流轉;有的地方流轉行為多為口頭流轉,即使有書面流轉,也缺少完整的合同條款。就流轉結果而言,有的地方土地流轉到最后甚至改變了土地原本的用途,嚴重影響了國家糧食安全。土地流轉中發生的這些問題折射出了土地流轉市場的混亂以及市場監管不到位。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現狀方面。農業信息化對農產品的生產、管理尤其是營銷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合理利用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農產品持續有效地從生產走向市場。在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農村信息資源開發不足,有的地方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各地、各部門之間獨立運行,沒有做到信息共享,對數據庫和信息系統的開發也不夠充分,信息化這一技術還沒有完全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當中。

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路徑

提升農村生產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提升合作社產業化經營程度。我省農村各種生產合作社雖然數量較多但規模較小,可采取抓主要矛盾的辦法,優先扶持規模比較大的合作社,將其產業化規模做大做強,使其擁有雄厚實力和更高質量,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和龍頭。之后視情況整合合作社之間的資源,用規模大、知名度高的合作社帶動規模較小的合作社,積極探索良好的經營體制,完善相關體系。二是解決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各地應把合作社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增加扶持資金和項目數量,放寬信用貸款的優惠政策,減少貸款利率,為合作社提供專門的信貸產品,鼓勵工商資本與合作社聯合發展,從而為合作社的發展解決資金問題,進而進一步打開市場。三是提升合作社人才素質。各地應結合實際舉辦相關人才培訓活動,提升合作社各方面人員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并鼓勵相關人員主動向專家咨詢問題,引進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從而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促進合作社的發展。規范土地流轉。規范土地流轉,是保障農民權益的必要舉措,任何單位不得通過非正規渠道轉讓農民的土地。為此,各地可參考建立農地產權交易市場的方式,對土地流轉行為加以規范,并利用制定統一的合同范本,讓農民依據范本來明確相關的權利、義務以及責任。同時,加強對土地流轉市場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保障農民土地流轉的安全性。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充分加強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提高農業產出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力爭用最少的投資獲取最大的效益,通過共同協作,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在政府投資扶持的同時,涉農部門和單位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吸引投資者,為當地農業發展拓展更多渠道。信息化人才是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各合作社的管理人員應當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升創新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總之,只有重視農村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農村經濟才能有更加長足的發展,才能有效解決在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使農村經濟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確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順利實現。

作者:張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