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社會途徑探索
時間:2022-03-12 09:02:20
導語:區域經濟社會途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立足地域優勢資源
地方高校的科研發展必須應立足地方,就近取才,利用自身所處的地緣優勢,直接瞄準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優勢資源,重點發展應用學科,其研究才能得到社會的支持,科研的發展也才有持續的驅動力。邢臺西部太行山區是革命老區,邢臺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長期致力于太行山資源的研究,在動植物種類本底、區系組成、資源劃分、引種馴化、開發利用等領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國內達到先進水平。太行山生物資源研究團隊,更是根植太行20年,承擔30多項有關太行山生物資源的研究課題,為山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酸棗是邢臺太行山區的重要植物資源,享有“順德府棗仁最佳”(《本草綱目》載)的美譽,邢臺是全國最大、也是唯一的棗仁生產、銷售集散地。酸棗資源開發研究團隊,以酸棗為研究對象,與企業合作,重點研發品種選育、營養成分、高產技術、栽培規程、質量控制和產品工藝等,申報省市院級研究課題7項,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多家媒體以“小酸棗迸發增收大能量”為題,對邢臺學院科學研究立足邢臺服務山區,所取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予以報道。
2結合區域社會需求
結合學科與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相關度,尋找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耦合點”。煤化工是邢臺的支柱產業,2014年7月,多家企業都出現了十幾個壁厚的管道在十幾天之內被原料腐蝕透并漏油的事故。以煤化工實驗室為基礎組建了邢臺學院煤化工研究所,整合成立了煤化工研究團隊。受企業委托,為企業找到了管道被腐蝕的主要原因。針對煤化企業、煤化工企業的生產實際需求和人才培養教學要求,以煤化工與分析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煤化工研究所建立了一套煤化油類產品19項主要分析指標的分析檢測系統,服務于當地煤化焦油龍頭企業,解決了邢臺當地煤化企業需要到外地進行第三方檢測的問題。同時實驗室選調多名化學、化工專業的優秀學生參與項目檢驗。學生在助研工作中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實驗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鍛煉。針對邢臺市嚴峻的環境污染形勢,成立了大氣環境研究所。多位博士積極研發新型環保材料。承擔河北省重點科技項目“邢臺霧霾顆粒植物阻滯技術研究與示范”、河北省重點引智項目“園林植物對邢臺霧霾顆粒阻滯功能與技術研究”。另外還服務于我市環境污染防治政策。2015年9月申報“清潔能源在農村建設中的推廣及應用研討會”,獲批立項,并組織會議順利召開。此次研討會為我市清潔能源在農村應用與推廣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對我市農村采用清潔能源新技術、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減緩我市大氣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完成邢臺市政府關于邢臺市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調研報告等。
3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機遇
基于國家對數據需求量急劇增加,環境監測站、食品檢驗所、疾病預防中心等政府檢測機構,日常例行檢查監督管理工作越來越重,因此國家政策不斷向第三方檢測機構傾斜,2010年后,食品、環保、貿易、醫療行業均相關政策推薦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在市場和政策的推動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迎來飛速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我市也響應中央“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號召,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對檢驗檢測行業加大扶持力度。時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在我市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急需人才和技術力量的支持。面對該行業的迅速發展,充分利用煤化工與分析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高層次高學歷人才資源優勢,組建了多名博士為帶頭人的應用分析技術團隊,為我市環境檢測、食品檢測、職業病危害檢測、公共衛生檢測等多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實驗室興建、人員技術培訓、實驗室評審、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扶持企業的發展。先后為本市及轄區縣域多家檢測機構的成立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成為我市分析測試的技術保障。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雙師型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同時也為企業輸送了大批檢測專業人才,我校學生成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骨干力量,服務當地企業的發展。
4成立中小企業產品服務中心
地方高校科研在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道路上起步晚,底子薄,對于大型企業關鍵生產技術的科技攻關和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團隊現階段問題是:一是尚未達到讓社會和行業認可,二是即使有企業認可,但自身經驗和技術有限,往往力不從心,無法承接。所以地方高校科研轉型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尋找能夠入手的突破口,通過自身經驗和技術的積累,讓地方認可,具備服務的技術保障。中小企業生產技術力量薄弱,同時污染也相對嚴重。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高校提供決策咨詢,也需要高校提供技術依托。我市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專門的檢測實驗室和檢測設備、檢測人員,對原料、生產流程及產品有異常變動時,無法判斷,影響正常企業生產,基于此依托煤化工與分析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地儀器分析實驗室為不具備測試條件的企業,在生產、研發、突發事件過程進行各類樣品定量檢測和未知樣定性測定,及時指導企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解決生產難題。先后為多家企業進行多類樣品的決策分析,提供生產指導,已逐漸成為中小企業產品服務中心。只有不斷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地方大學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才能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擁有話語權。以中小企業為突破口,在服務企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逐漸深入了解企業,增加行業實踐經驗,教師經驗和技術的積累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完成,再結合自身的專業基礎,才能逐漸得到社會評價的改觀和認可,更好更深層次的服務社會企業。
5共建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
“植物快繁實驗室”是邢臺學院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由公司提供運行資金和研究項目,化生學院負責技術攻關的一項長期深度合作項目。作為教師科研平臺、企業生產研發平臺和學生實踐基地,教師的科研成果通過學生的實訓實踐活動轉化為企業的上游生產環節產品,快速繁殖的幼苗直接進入公司苗木培育基地商品苗培育下游工序。學生以科研助手形式進入實驗室,協助教師開展研究,經歷了從田間地頭到實驗室再到生產場地的過程。2014年2月16日《河北日報》頭版頭條以該實驗室為例報道了我校在服務地方企業、解決企業轉型難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為技術支撐單位,校企共建了“河北省酸棗資源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邢臺市酸棗工程技術中心”。與企業共建邢臺市粉體中藥工程研究中心。高端平臺的建設促進了校企技術融合,開展更深層次的技術合作,2013年,制訂河北省地方標準《酸棗仁》和《酸棗栽培技術規程》;2016年,制訂《酸棗栽培技術規程》標準由國家林業局批準立項。同時加強與地方科技局的聯系,通過定期交流、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等多種途經,建立起溝通渠道,讓科研人員與企業廣交朋友。2014-2017年選派優秀教師28人次作為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6開展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繼續教育
瞄準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一線勞動者技術提升、技能深化、職業轉換、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發展促進先進技術應用、形式多樣、貼近需求的繼續教育。廣泛開展面向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繼續教育。主動承接地方繼續教育任務,加強與行業和領先企業合作,使轉型高校成為地方政府、行業和企業依賴的繼續教育基地,成為適應技術加速進步的加油站、順應傳統產業變革的換乘站、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池。近幾年為邢臺市環保系統,安監系統、化工行業、電廠等單位進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培訓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共計培訓人員1200人次,為我市培養、儲備眾多技術力量,受到企業的贊許。隨著學校轉型發展,內涵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等,地方高校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主動地到經濟社會發展地主戰場上去找項目,找課題,探索更多的方式和途徑,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和帶動地方區域經濟地發展和全面進步,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促進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促進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卜文軍.欠發達地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J].科技信息,2012:57-58.
[2]楊欣,陳迪釗,李元祥.發揮地方高校科研優勢,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J].廣州化工,2013,41(18):173-175.
[3]焦鉻.地方高校科研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34(2):169-171.
[4]林玉雙,方益權.地方高校科研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21(6):22-25.
作者:董麗麗 王秀玲 武宇紅 胡章記 趙哲 單位:邢臺學院
- 上一篇: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 下一篇:區域經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