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05-07 10:49:37

導語: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摘要:區域經濟差距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電商經濟的興起對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旨在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通過對全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區域經濟差距存在顯著的自我調節機制,即滯后一期的經濟差距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產生顯著的影響;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落后地區收入增加和基礎設施條件改善,從而可以有效地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水平與區域經濟差距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根據這些結論,從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強電商人才培養與加快電商集聚發展等方面為電商經濟的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電商經濟;經濟差距;面板模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不斷融合,電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多萬億,位列全球第一位。與此同時全國范圍內涌現出了一大批電商園區、電商大省。電商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氣象,對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將“互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電商經濟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與此同時,長期以來區域之間不平衡增長的現象導致了經濟差距的不斷擴大,居民收入分配嚴重不均。與其他產業一樣,電商經濟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無疑會對區域經濟差距產生重要的影響。電商經濟對于中國區域經濟差距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這將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從電商經濟的發展模式來看,電商經濟是一種人人可以參與的經濟形式。因此在電商經濟下,個體參與度大大的提高,對于實現居民收入增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從一個地區來看,一些地方政府在電商經濟發展的浪潮下打造電商中心城市,如廣東和江蘇等,大力建設電商發展園區,對于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與此同時,梁強等發現電商經濟具有良好的創業集群效應,其人人可參與的平臺可以有效地將低收入群體納入到電商創業中來,對于改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狀況,從而提高落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3]。除此以外,電商經濟是一種“公平性”的經濟形勢,具有共享性和普惠性的特點,這與以往經濟發展資源集中在少數發達地區不同,電商經濟的發展將惠及每一個社會成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小區域經濟差距[4]。然而電商經濟除了共享性之外,還具有知識技術密集型特征,其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互聯網設施建設與物流配送網絡。因此電商經濟發展很有可能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5]。目前,中國各地區電商發展的基礎十分不均衡,落后地區在電商人才、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都十分欠缺,電商發展的成本依然很高,這勢必會造成區域之間電商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差異,從而影響區域經濟差距[6]。魯釗陽和廖杉杉研究表明,東中西三大地區電商發展的區域創業效應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電商經濟發展會導致區域經濟差距的擴大[7]。從以往的研究來看,電商經濟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并沒有得到統一的定論。筆者認為,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首先,電商經濟通過影響消費規模從而直接影響區域經濟差距。電商經濟的便利性可以有效擴大居民消費規模,從而刺激經濟增長,進而影響經濟差距,此時關鍵的問題是要看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消費規模的擴大哪個更明顯。其次,電商經濟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物流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因此電商經濟具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特征,而區域之間科學技術水平的差異會導致電商經濟發展規模的差異,從而影響到區域經濟差距。至于電商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差距影響方向和影響規模究竟如何,這就需要進行實證探討。

1研究設計

1.1模型設定。由于電商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區域經濟差距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慣性,即過去的經濟差距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鑒于此,本文選擇構建動態面板模型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1.2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所選擇的數據是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研究期限從2008—2016年。本文所研究的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市)統計年鑒。本文主要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因此因變量主要是區域經濟差距,本文參考趙粲的做法,運用泰爾指數(Theil)來衡量各地區的經濟差距[8]。至于自變量的選擇主要考察電商經濟的發展情況,但是由于電商經濟主要依靠互聯網平臺,具體數據很難獲得,因此很多學者在考察電商經濟發展情況上都不知所措。筆者認為電商經濟雖然具有信息化特征,但是其與實體經濟仍然有著重要的關聯,電商經濟與物流存在很強的協同發展現象[9],因此本文參照張磊和韓磊的做法[2],用各省的人均快遞業務量(dian)來衡量電商經濟的發展程度。至于控制變量,本文結合文獻的一般做法,加入如下控制變量:①經濟發展水平,以人均GDP(gdp)表示,研究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差距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②城鎮化水平,以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urban)表示,關于城鎮化水平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還沒形成一個統一的結論。③基礎設施建設,以區域人均等級公里里程(road)來表示,研究表明基礎設施水平與區域經濟差距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為了保證數據的平穩性,避免存在偽回歸現象,本文對所有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

2實證分析

2.1平穩性檢驗。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首先對各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以確保模型不存在偽回歸問題。由于所使用的是面板數據,不能簡單地只使用一種檢驗方法,因此分別使用LLC,PP法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從表1平穩性檢驗來看,在兩種檢驗方法下,所有變量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因此本文認為所研究的變量均是平穩的,避免了偽回歸現象的存在,數據可以用于回歸分析。2.2回歸分析。在進行了平穩性檢驗之后,本文首先進行靜態面板模型回歸。從豪斯曼檢驗的結果來看,豪斯曼檢驗值為8.23,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應該拒絕使用隨機效應的原假設,選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從靜態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來看,電商經濟的回歸系數大于0,但是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雖然存在正向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顯著。筆者考慮到區域經濟差距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當前經濟差距勢必會受到過去區域間經濟差距的影響,即經濟差距存在自我調節的機制,因此本文對數據進行動態面板模型回歸,以考察經濟差距的自我調節機制。動態面板模型包括差分GMM和系統GMM,本文同時對兩種模型進行回歸,以此保證模型的穩健性。根據過度識別檢驗結果來看,差分GMM模型和系統GMM模型的sargan檢驗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本文的動態面板模型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從動態面板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差分GMM和系統GMM模型的回歸結果無論是變量回歸系數的符號還是顯著性水平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因此本文認為所構建的模型是穩健的。從回歸結果來看,泰爾指數的滯后一期項的回歸系數大于0,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滯后一期的經濟差距水平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驗證了區域經濟差距確實存在自我調節機制,也說明了本文選擇使用動態面板模型是正確的。根據動態面板模型的回歸結果可知,電商經濟的回歸系數為負數,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電商經濟的發展能有效縮小區域經濟差距。東部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工業化進程領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西部地區在工業化基礎薄弱的現實情況下,通過展開共享型的電商經濟,可以有效地提高落后地區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當地GDP,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除此以外,電商經濟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從而有利于加強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經濟聯系,以此來推動經濟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來看,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水平的回歸系數均為正數,且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對區域經濟差距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我國長期以來的不平衡發展密不可分,在積累了大量資源優先發展東部地區之后,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條件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導致了區域間經濟差距的擴大。

3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電商經濟發展與區域經濟差距之間的動態面板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區域經濟差距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現象,滯后一期的經濟差距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產生顯著的影響。而電商經濟發展可以帶動落后地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人均收入,從而縮小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除此以外,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水平都對區域經濟差距產生擴大作用。長期以來不平衡增長戰略導致了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等存在顯著的差異,而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地縮小區域經濟差距,因此必須大力支持電商經濟尤其是落后地區電商經濟的發展。鑒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應專款專用,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電商經濟扶持,努力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推動電商產業發展。落后地區應該結合信息化發展,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無線寬帶和光纖的接入,做到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同時要整合已有快遞、商貿、交通等物流配送資源,加快構建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體系。其次,要加強電商人才的培養與引入。依托現有的職業教育與社會交易培訓結構,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開展電子商務繼續教育與在職培訓,面向企業進行電子商務培訓,引導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時要完善電商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落后地區引進一批電商人才,從而為落后地區電商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最后,為了發揮電商經濟的優勢作用,必須加快電商產業集聚,培養優勢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加強區域合作,引導電商企業集聚。同時完善集聚區域內的網絡設施建設、物流配送體系等等,降低企業集聚成本,進而培養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電商企業,提升區域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135-146.

[2]韓雷,張磊.電商經濟是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結合嗎[J].當代經濟科學,2016,38(3):80-90,127.

[3]梁強,鄒立凱,楊學儒,孔博.政府支持對包容性創業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揭陽軍埔農村電商創業集群的案例分析[J].南方經濟,2016(1):42-56.

[4]紀江明,趙毅.中國區域間農村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5):93-97.

[5]裴長洪.電子商務的興起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00(10):45-54.

[6]程開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及動態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7):116-125.

[7]魯釗陽,廖杉杉.農產品電商不同融資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6,31(11):103-111.

[8]趙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中國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7:21-23.

[9]宋則,常東亮,丁寧.流通業影響力與制造業結構調整[J].中國工業經濟,2010(8):5-14.

作者:宋君遠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