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市場經濟形勢下的德育
時間:2022-11-17 02:25:00
導語:淺談市場經濟形勢下的德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更新內容
要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必須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實施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商品經濟觀念的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社會和人生,增強學生在復雜社會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辨別能力,大膽清理那些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并嚴重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的陳腐觀念。學校德育工作應著眼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拓展豐富德育工作內容,堅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系統安排,精心組織,確立德育工作所包含的道德品質、政治觀點、人生觀和世界觀等基本內容,挖掘德育工作潛在力量,有目的、有計劃、有內容、有形式地開展好德育工作。在開展德育活動中一要擺正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關系,做到教書育人并駕齊驅,克服存在的片面注重教學而忽視德育的現象;二要在德育中突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涵的理解,學好鄧小平同志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辟論述。鉆研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突出市場經濟的主戰場,特別要結合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育、完善,有針對性地分層次,科學地抓好黨的基本路線、改革開放、愛國主義和“兩史一情”教育。當前深入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團結全國各民族人民,特別是培養教育中學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奮斗的堅實政治基礎。三要選準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開展德育工作中,要切人主題,摸準不同時期學生的思想實際,抓住學生的思想“熱點”,培育一代新人應有的道德品質,教育他們公正、誠實、勇敢、文明禮貌、關心集體和熱愛勞動的高尚品德,養成勤奮、刻苦、向上的精神,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找準自己的坐標,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這一社會背景格局的轉換,使得許多傳統的理論、觀念、價值標準等都受到了挑戰。因此,深化學校德育改革,開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們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做好這項工作須在兩個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過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轉軌到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各種實際能力。學校教育在人的成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萬能的,單純的知識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學校德育工作過去由于受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存在著包得過多,管得太死,多為指令性運動的活動,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發揮,必須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建立正確的導向,形成多層次的追求,遵循學生心理、思想發展規律,為德育創造良好的氛圍,構建生動活潑、形象有效的德育體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的辦學模式。當前就學校內部而言,其工作重點主要抓升學率。學生書包沉重,課業負擔越來越重,胳、智、體發展不平衡,嚴重違背了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響,并導致學生在校就讀重智輕德的現象。為此,加強德育工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我們必須將這項關系到我們民族未來的跨世紀育人工程擺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
我們德育工作者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導作用,肩負著教育培養青少年成長的重任。在加強學校德育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同時要注意克服心理定勢,擺脫計劃經濟下的德育模式,不斷研究市場經濟及其對青少年全面影響的新情況,因勢利導,開創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嘗試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嘗試。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堅持一個中心,抓住兩個重點,發揚三個特色,形成五種教育合力,最后實現育人目標和辦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