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豆制品產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31 09:26:00

導語:地方豆制品產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豆制品產業發展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淮南豆制品產業發展的意義和現狀的分析,從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豆制品中的龍頭企業、形成品牌效應、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入手,為淮南豆制品產業的發展提供對策。

[關鍵詞]淮南豆制品產業現狀對策

淮南市地處安徽的中部地區,跨淮河兩岸,是豆腐的發源地。千百年來,淮南八公山農民代代相傳并不斷改進豆腐的制作工序,在選料、浸泡、上磨、擠漿、燒煮、壓單等許多道工序上,嚴格操作,精益求精,使八公山豆腐盛名遠揚,已形成以豆腐為載體,豆腐的獨特品味、豐富營養、風格品質、蘊涵哲理、歷史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文化。豆制品產業已成為淮南的一張獨特名片,對淮南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其現狀值得關注,繼續發展的策略需要不斷探討。

一、發展淮南豆制品產業的意義

1.為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農業始終是淮南的傳統產業。目前全市總人口約為230萬,其中農業人口127.88萬人,耕地面積173.28萬畝。豆制品產業無論是簡單地小作坊,還是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就生產流水線而言,它需要較多的勞動者。同時,豆制品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自1992年開始舉辦的中國豆腐文化節,不僅弘揚了豆腐文化,廣大華夏美食,更是帶動了淮南的旅游、餐飲、零售業的發展,為農業人口的轉移創造就業機會,使農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2.帶動淮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淮南市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適合各種動植物的生長,自古就盛產大豆,野生大豆至今仍生長在沿淮地區。當地盛產獨特富含人體必需礦物質的泉水資源如“珍珠泉”、“馬泡泉”、“大泉”、“涌泉”等,用其浸泡制作的豆制品美味營養,享譽國內外。發展豆制品產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制作工藝,有助于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結構,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而豆制品產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立,促進當地因勢利導,進行以豆制品、優質糧、畜禽、水產品和蔬菜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

3.促進豆制品生產的標準化和優質化。

豆制品作為21世紀的健康食品,各地都有生產,但質量參差不齊,標準不一。淮南豆制品生產加工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豆制品產業外聯國內外市場,內連豆制品生產基地和農戶,已形成一定規模,通過企業以各種形式同農戶聯系,由企業參照國家或國際通行的產品標準規范農戶的種植生產操作,為保證豆制品的質量,維護淮南豆腐品牌,必將促進豆制品生產的標準化,優質化。事實上2005年9月16日淮南市就已在全國率先制定豆制品地方標準,首次了腐皮、豆腐干、腐乳等三個淮南地方標準,改變豆制品生產過程中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無序生產,無法對整個行業食品質量進行控制的現象。

二、淮南豆制品產業的現狀

1.生產規模小,集中化程度低

淮南市目前豆制品生產規模的現狀是中小企業與個體作坊并存。中等規模豆制品生產廠家僅6家,這些企業以生產成品為主,年產值2000萬元左右。最能體現準南豆腐特點的鮮品豆腐生產的小作坊卻有673戶,日產量占淮南市豆制品日平均消費量的95%,且豆腐作坊有3250余家,雖80%集中在八公山區下郢村和潘集祁圩村,已形成加工、運輸、銷售于一體的豆制品專業村,其余分散于其它縣區,年產值8000萬元左右,雖從業人員近萬人,但尚未形成集中程度高的現代化規模生產。

2.豆制品質量良莠不齊

目前,淮南生產豆制品有衛生、銷售許可證的僅7家豆制品企業,絕大多數生產者沒有取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生產過程中存在產品生產無標準、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對豆腐質量的檢驗還不少是依靠有經驗的師傅眼視、手摸、口嘗等來評判,特別是鮮品生產小作坊缺乏冷藏設備,質量難以保證。

3.品牌效應不足

品牌代表著企業形象,是企業的旗幟、企業的文化,還是市場。提高企業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這都需要品牌的塑造。豆腐雖是淮南的名片,但目前淮南豆制品骨干企業少、產業規模小,僅有八公山豆制品廠、興興豆制品公司、吳氏豆制品廠等幾家規模較大,且每家都有一個商標,缺乏品牌效應,“八公山豆腐”兼有歷史與地名的特色,各豆腐生產廠家紛紛以其為名,自稱正宗,良莠混雜,影響品牌效應發揮。

4.生產現代化水平低

由于多是家庭作坊,生產經營分散,使得豆制品的生產工藝技術和機械化設備水平低,特別是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水平較低,生產工藝有待改進,產品包裝化程度、豆制品生產技術研究以及生產管理等均有待提高。三、加快發展淮南豆制品產業的對策

1.加快產業集聚,形成特色豆制品產業區

任何一個地區產業大發展都會受到現有產業基礎的支撐、限制和影響。發展淮南豆制品產業具有地處原料產地,原料運輸成本低,豆制品加工企業與大豆生產基地之間便于就品種、質量等進行溝通與協調,容易形成的生產者與加工者之間的協作關系,且有源遠流長的傳統工藝作保證,建立豆制品產業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事實上,淮南市政府正在建設占地32畝的祁集豆制品園區,把家庭小作坊引進園區發展,形成公司加農戶的新格局,園區內將是標準的生產場地,清潔的生產環境,統一的生產標準,嚴格的質量和衛生控制,且統一取得QS標志。豆制品園區準備利用豆腐渣發展養殖業,推動標準化示范畜禽養殖,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為豆制品生產提供能源,形成綠色環保生態循環經濟。豆制品園區的建立將有助樹立準南豆制品“優質、傳統、綠色、安全、營養”的品牌和文化形象。

2.發展豆制品中的龍頭企業,形成品牌效應

龍頭企業是具有較高技術創新能力,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實施龍頭帶動戰略是加速淮南豆制品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該戰略要求扶持加工生產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企業,培育其形成完備的大豆加工體系,促進企業向精深加工、優質低價轉變,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效應。目前淮南市正以八公山豆制品、吳氏豆制品企業以及平圩牧工商公司等6家豆制品企業為龍頭,帶動周邊散戶發展,促進豆制品產業集聚。相信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助于提高豆制品規模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用于豆制品生產的大豆超過400萬噸,但每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有一定規模的豆制品的生產企業不到60家,產品占有率不到10%,而從一般市場規律來看,規模企業的產品占有率至少應該在50%,可見豆制品行業的企業規模化發展空間很大。

3.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新工藝,開發新產品

科技是企業的生命,要實現豆制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好口感、衛生且健康,就需要科技提供支持。如開發豐富多彩、口味不同的豆制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再如腐乳的制造過程就是生化酶學的過程,對腐乳釀制中的酶學特性以及腐乳釀造中需要的酶系集中制備等需要深入研究,以便縮短生產時間,提高質量等等,這都需要科技為后盾。正是基于此,淮南市八公山豆腐行業商會牽手安徽農業大學,在八公山區建立豆制品產學研基地。從2006年開始,安徽農業大學為淮南豆腐園區建設、產業規劃和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供專家技術指導,對產業發展、新技術和新裝備提供動態信息,并對豆腐產業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提供合理化建議,通過高校技術及信息支持,使產業做大做強。

4.加大政府政策扶持,為豆制品產業的發展創造外圍條件

淮南的豆制品產業不是單純的加工業,附帶涉及到農民增收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旅游、餐飲等行業,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強政策扶持和協調工作,推出配套政策,建立全面有效的服務、協調體系,為豆制品產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事實上,這些年淮南市政府以及各部門已推出一系列措施發展豆制品產業。如:2007年4月淮南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淮南豆腐產業議案辦理方案》,爭取在2007年~2010年,推進實施淮南市豆腐產業“62211”工程;2007年5月淮南市地稅局出臺了《關于促進淮南豆腐產業發展的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豆制品產業的技術轉讓、產品研發乃至個人或個體戶從事大豆種植等諸方面給與稅收優惠,鼓勵發展豆制品產業;市質檢局對豆制品生產實行市場準入制;市政府還利用每年的豆腐文化節,加大豆制品產業園的招商投資和豆制品的宣傳和推廣等。

總之,大豆制品是中華民族最普遍、最親近的營養源,作為豆腐的源地,淮南更應該抓住機遇,改變現狀,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豆制品產業,這必將有助于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符合以民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旨意。

參考文獻:

[1]凌慶枝許衛李明:淮南市豆制品產業的現狀及其發展戰略初論[J].安徽農業科學.2007﹙30﹚

[2]2007年08月27日15:03.金融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