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筑市場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12 02:37:00
導語:外國建筑市場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對美國建筑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目前乃至短期內,大部分行業領域仍將處于低迷狀態。
(一)金融危機前美國建筑市場持續發展
2000年以來,美國建筑市場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盡管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二季度出現小幅下跌(環比分別下降0.9%和1.4%),但美國建筑市場總體上仍然保持發展趨勢。而且,從2003年第二季度開始,建筑行業的收入幾乎呈線性增長。2006年第一季度,美國建筑業的產值為6657億美元,達到這一周期的波峰,與2003年第二季度的4720億美元相比,增長了41%,季度復合增長率高達2.9%。
(二)金融危機對美國建筑業影響巨大
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建筑市場已經出現下滑。按照產值計算,從2006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建筑業產值就開始下滑。2007年第二季度,美國建筑業產值為5647億美元,已經比2006年第一季度減少了15.2%。而同期建筑業在美國國內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下滑更加明顯,從5.7%下降到4.6%。與此同時,2007年美國建筑業的雇員數量也從上年的790萬人減少到785.1萬人,降幅為0.6%,明顯低于同期全美產業雇員總量1%的增幅。
2008年,美國建筑市場繼續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建筑業產值為5104億美元,同比下降5.7%,與2006年第一季度的周期頂點相比,下降了23.3%,已經跌回2004年第二季度的水平。
(三)美國建筑業的未來發展不容樂觀
盡管奧巴馬總統上任后推出了大型經濟刺激計劃,接管“兩房”,阻止現有房貸等級繼續惡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投資,但是2009年美國建筑業市場仍呈現下降趨勢。第一季度,建筑業產值為492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6.6%。建筑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降到了4.1%,比2001年第一季度低1個百分點。
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ENR)今年5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工程承包商對美國建筑市場的未來發展并不樂觀。受訪的752家企業中,86%的受訪者認為建筑業仍將繼續下滑,13%認為將保持平穩,僅有約1%的受訪企業認為市場將觸底反彈。
(四)傳統領域受影響較大。生活必需和新興產業較為樂觀
根據ENR的調查,各個行業的發展有較大不同。目前,企業對商業寫字樓的預期最為悲觀,92.1%的受訪者認為該細分市場將繼續下降,而健康醫療、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運輸、能源和危險廢棄物處理等市場領域則相應要好得多。僅有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認為這些市場會下降,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這些行業領域將保持平穩發展。
受訪企業對未來一個季度至半年內各行業的發展情況要樂觀一些。除商業寫字樓、物流倉庫、娛樂設施、多單元住宅、零售和旅館外,其他領域都有復蘇。有半數受訪者認為美國的運輸業、給排水和污水處理、發電、環境保護和危險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將率先復蘇。
受訪企業對未來一年至一年半內美國各行業的發展普遍持樂觀態度,大多數細分行業領域都將平穩發展,一些新興領域和能源產業將步入上升周期。二、對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建議
面對處于發展低谷的美國建筑市場,中國企業有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應該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努力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一)規劃企業長期發展路徑,制訂發展戰略
金融危機影響了全球格局和實力對比,給中國企業帶來了一個嶄新的天地。盡管按照ENR排名,中國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進入全球225強的數量逐年上升,但大多數企業還只是跟著自身的感覺走,著力于短期的營銷和業務拓展,缺少長期戰略指導。在機遇面前,中國承包企業要精心謀劃,確定自身的定位和發展戰略目標,設計發展路徑。
(二)積極開拓美國市場,經營形式更為靈活
美國市場是全球最為重要的建筑市場之一。盡管由于中國尚未加入“政府采購協議”,企業參與美國政府采購的難度較大,但仍然存在不少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上,企業總是努力提高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盡可能降低成本。金融危機對建筑市場的各種消費者影響巨大。作為全球第八大經濟體,美國加州的現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8期金將于7月24日告罄,其他州也會先后出現流動性危機。而作為微觀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現金流更為緊張,不少企業瀕臨破產。
與之相比,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所受影響較小,可以探索進入美國市場的新渠道,形式上也應更為靈活。除直接接包以外,可以更積極地探索分包、轉包等形式,也可介入一些由于開發商資金不足而中途暫停的工程項目。
(三)適當考慮資本運作,利用領先企業現有資源
開展工程承包的企業可以探索國際資本運作的新渠道。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往往只是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與領先企業在技術、管理、研發上相去甚遠。而這種差距在近幾年還有擴大的趨勢。盡管中國企業承包的海外工程業務額增長較快,利潤率卻普遍不高。而且由于技術缺乏、不適應國際規范和標準,企業在不少領域無法與其他企業開展競爭。
金融危機下,美國一些工程承包企業,特別是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領域承包商可能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出現破產。中國企業可以在自身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適時通過并購或參股等資本運作模式,獲得這些企業的管理權,充分利用其優質資源。
(四)加大技術創新,“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
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領域和服務性領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且復蘇速度較快。中國的工程承包企業在路橋、涵洞堤壩、高層建筑等領域的施工上已經形成了自身的優勢。然而,在新科技、新能源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中國企業進入得還不夠,技術能力還存在較大差距。
金融危機下,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可以通過合作、收購等方式以更低的成本獲得一些高端的工程技術,快速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同時,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經濟社會都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這些保障經濟運行、滿足人民日益提升的需求的技術,在中國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能夠在金融危機中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有機結合,就有可能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未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從比拼勞動力價格的低水平競爭中脫穎而出。
(五)人才培養和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增加品牌影響力
在開拓美國市場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熟悉有關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規定。既要避免在經營中陷入侵權的法律糾紛,又要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在加快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要用好各類人力資源,奉行“拿來主義”,把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在培養和鍛煉企業派出人員的同時,也盡量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在投標過程中,中國企業應當遵守當地的行為規范,盡快轉變在一些制度不規范地區投標的理念。把好建筑的質量關,建設地標工程,迅速提高企業自身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 上一篇:世界經濟發展論文
- 下一篇:企業國際化經營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