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國際化經營
時間:2022-03-08 05:51:00
導語:企業國際化經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進入九十年代之后,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加利宣布:“世界進入了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對我國而言,經濟全球化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積極影響有:加速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為我國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進行生產和經營創造了條件;給我國帶來了新技術、新產品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為我國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拓展了道路;有利于我國企業向現代化、集團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但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也使得資本的國際流動更加無序,從而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可能性。
(二)我國加入WTO。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國,這對我國企業發展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這要求我國企業經營者具有全球眼光,實現經營思想和經營理念的徹底改變。
(三)企業國際化經營是大勢所趨。如果說20世紀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叱咤風云,那么21世紀無國籍公司將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舉足輕重。跨國公司經過100年的發展,進入了自己的最高級階段:無國籍時代。在無國籍經濟的旗幟下,人類將實現真正的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
二、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國際化的投資、生產、經營能力薄弱,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較差。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企業規模小、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與國外技術力量強、資金雄厚、市場占有率高的跨國公司形成鮮明對比,這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明顯地表現出競爭力差的弱點,由此而成為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
(二)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體制落后,阻礙企業國際化發展。同發達國家企業或知名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落后,尤其是企業的戰略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等很難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體制也很落后,大多數企業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對境外企業要么管得過死,要么放任自流,嚴重阻礙企業國際化進程。
(三)缺乏高素質人才及信息服務網絡。企業國際經營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因此高素質人才特別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另外,由于我國的信息服務網絡尚未形成并發揮作用,使得我們對國外商情知之甚少,從而阻礙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進程。
(四)國家對企業國際化經營缺乏科學指導,制約企業國際化發展。一方面國家沒有建立對企業跨國經營的權威性管理機構,對企業海外投資的管理政出多門,比較混亂;另一方面國家在總體上缺乏統一規劃和指導,海外投資呈現出無序性和隨機性,難以形成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整體優勢。此外,宏觀協調管理機制的欠缺還表現在我國至今尚無對外投資的法律規則,也沒有像多數發達國家那樣建立海外投資的保證機制,也缺少對企業海外投資的整體推進政策,致使企業的跨國經營缺乏法律上的指導和制度上的保證,不能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
三、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對策
(一)通過企業兼并重組,為建設國際化大企業打基礎。我國企業應通過收購、兼并、改造和調整資產結構實現企業重組,以擴大經營規模,形成集團作戰的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實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為建設國際化大企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推進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了勞動成本,上升到首要地位。與此同時,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科技投入、知識投入的比例越來越大,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并成為跨國經營企業增強競爭力的制高點。因此,企業必須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步伐,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逐漸從以物質產品為中心,向知識產品為中心轉變,培育文化型、信息型、知識型、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品來引導和滿足市場的需要。
(三)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現代企業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建立必要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以保證企業所有者和利益相關者的根本利益,使企業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為防范“走出去”的風險,政府部門就采用諸如境外投資審批制度等各種行政性措施來控制。其實,防范風險的主要措施應該是企業的利益約束,而利益約束又應該主要來自現代企業制度的優越。
(四)重視優秀人才的培養、招攬及使用。首先,應多層次、多渠道對企業骨干人員進行培訓,既可通過與國內高校、研究機構合作,也要注意同境外機構合作,培養善于管理、通曉財務、熟悉法律、擅長外語的復合型跨國經營人才。其次,要采用多種方法,吸引我國留學人員和境外華人、外籍人士加入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國內外經驗表明,盡快實現境外企業人員的本土化,可以較容易地開辟當地市場,也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這方面,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吸引和培養當地人才的成功做法值得國內企業借鑒。再次,要深化企業用人制度改革,以先進的制度招攬人、培養人,通過嚴格科學的選擇、任用、輪換、淘汰和退休制度,通過完善境外企業選人、用人制度,完善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大大增強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五)加強國家對國際化經營的管理、支持,為國際化經營創造條件。發展跨國經營、搶灘國際市場,已成為我國發展經濟的共識。跨國經營是帶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綜合性的重大問題,是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應對其實施進行總體規劃和科學指導。為此,應該成立國家海外投資管理委員會,研究制定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總體發展戰略,并對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進行科學引導,使企業能夠遵循明確的發展思路,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國家海外投資管理組織的基本職能應該是負責對全國的跨國經營企業進行戰略性管理指導。
(六)建立著名品牌,提高企業形象策劃水平。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已進入品牌國際化的競爭年代。品牌已跨越國界和文化障礙,作為一種新的國際語言進入到千家萬戶。面對強手如林的國際品牌,我國企業必須采取品牌戰略,并走向世界大市場。為縮短與世界品牌的差距,我們可以市場換品牌,與國際一流企業合作,然后再“借船出海”。
總之,企業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睿智的經營管理者應該及時告別舊時代,通過企業兼并重組為建設國際化大企業打基礎,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快企業制度建設,重視優秀人才的培養、招攬及使用,建立著名品牌,提高企業形象策劃水平,在競爭白熱化的經營環境中順勢而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我國同世界市場的融合,使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皮為志.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戰略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7.9.
[2]溫海成.淺談國際化的一般理論及我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J].經濟研究參考,2007.16.
[3]韓崇勝,葉娟.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策略研究——以格蘭仕為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5.
[4]趙偉.我國企業國際化:全球的與歷史的視點[J].國際經濟合作,2007.2.
[5]何文成,黃健柏.我國大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反思與突破[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我國加入WTO及企業國際化經營成為大勢所趨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存在著企業規模小、效益差、企業分布集中、科技含量低、創新能力弱的現狀,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出現了企業競爭力差、管理體制落后、缺乏人才等諸多問題。
關鍵詞:企業國際化經營;現狀;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