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31 09:33:00
導語:我國體育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與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僅處于胚胎期,全國體育部門收入的自給率不到體育事業支出的一半,體育產業創增加值約占我國總體的0.5%,與發達國家的5%的占據比例相差甚遠。文章指出了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提出了我國的體育產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體育經濟發展障礙出路
據報道,目前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達到4500多億美元,并且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長。在一些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990年亞運會后,我國就已逐漸將體育全面推向市場,使其市場化、產業化、商業化,并實施適應“兩個轉變”的體育經濟政策。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15年左右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形成以主體產業為基礎,多業并舉,多種所有制并存,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所有這一切,都促使我國體育經濟在隨后的十多年里實現了迅猛發展。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實施,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和對高品質生活的崇尚,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使得整個中國的體育產業蘊藏著巨大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雖然我國目前可堪稱世界體育強國,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與這些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極不相稱。
一、當前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障礙
1.體育人口比例相對偏低
據《中國體育報》2001年3月9日的內容顯示,我國體育人口比例僅為35%,略低于韓國的37%,而日本和英、美、澳等國家基本上均為70%以上,加拿大和新西蘭則為90%以上。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廣大農民至今還無法涉足體育運動,中國的體育人口主要在城鎮。近年來,我國體育人口雖保持持續增長,但預計到2010年比例也僅僅是升至40%。
2.體育有效需求的不足
體育內需包括體育消費需求和體育投資需求,二者是國內體育市場的兩個輪子。這里的體育消費需求必須是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體育需求。我國有13億多人口,是國內外投資者普遍看好的消費市場,但人口并不與消費數量成正比,國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層次低下是制約國內消費的最大障礙。從體育投資需求看,買方市場的出現和價格競爭、成本競爭弱化了許多人的投資能力,體育投資需求不足不僅成為體育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而且成為決定體育產業預期的主要因素。從體育投資拉動的持久性看,必須動員社會體育投資力量,形成具有一定投資規模和質量推進的社會體育投資“方陣”。在體育市場化的投資環境下,體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及體育投資領域的多樣化要求喚起社會各方面的體育投資熱情,但由于私人資本投資熱情主要取決于資本回報率,在新的體育投資熱點尚未形成前,私人資本對國內體育投資前景看淡,謹慎的投資行為很難在短期內形成體育投資擴張態勢。多元體育投資偏冷和有效體育消費不足成為體育經濟增長的兩大制約力量。
3.體育消費的不足
制約體育消費需求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體育消費需求不足是多個因素綜合影響形成的結果。從近幾年對體育消費的研究來看,主要包括微觀角度和宏觀角度的研究,其中微觀角度研究集中認為,影響體育消費需求的因素包括居民的愛好與收入、消費價格、消費結構、政府政策;宏觀角度研究表明,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學因素、城市化進程、邊際消費傾向等。有資料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場所依然以非經營性體育場所為主,我國城鄉居民以家庭為單位的體育消費平均每年不到500元;在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生活消費以外最主要的11項消費支出中,購買體育比賽門票和購置體育器材分別占7.4%和4.4%,居第五位和第九位。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城市居民用于運動服裝、鞋襪等體育實物的消費,占體育消費支出的81%,而運動器材等所占比例僅為9.5%,體育勞務與體育信息消費所占比例更少,合起來也不過占體育消費的10%。
4.體育產品價格過高
體育消費屬于消費彈性比較高的消費。隨著收入的增長,它的增長速度非常快;隨著價格的變化,它的需求變化也很明顯,即價格剛性較強。體育作為服務行業,是圍繞人類本身、人的消費主體展開的,要充分考慮人們的收入水平。據趙子江對北京市職工的體育活動消費調查,每次消費能夠接受20元以下的人占所有受訪者的比例為71.8%,可接受20元~30元之間的為10.7%,僅有7.5%的人可接受50元以上的消費。上海的公共體育館已達82家,人均占體育場地面積達0.9平方米,居全國之首。但由于收費偏高,場館“人氣不旺”。北京、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區更是不言而喻。
5.品牌意識差,名牌產品少,缺乏競爭力
體育用品業是體育產業的排頭兵,體育用品品牌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高檔體育用品市場被國外著名體育用品公司的產品和名牌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中的一些明星企業產品如李寧、安踏等與國外耐克、阿迪達斯等產業巨頭相比,在整體上仍有很大差距。在國際性的重大賽事,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的冠名權,指定性產品等的商業競爭中也難占有一席之地二、當前大力發展我國體育經濟的基本對策
1.大力培育市場,引導體育消費,完善市場體系
建立一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功能齊備的體育市場體系,是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需要,也是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體育市場是一個以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體育無形資產市場、體育人才市場、體育咨詢市場作為本體市場,帶動相關體育市場。應該加快引導健身娛樂市場的擴張,把健身娛樂、競賽表演兩類市場作為龍頭來抓,在廣大群眾中提倡科學、健康的健身娛樂觀念,引導消費結構的調整。
2.健全體育產業法規,制定體育產業指導政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證
體育事業如果作為一個產業,它的發展和運作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同時,體育事業本身還具有不同與其他生產物質產品產業的特殊屬性,既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人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提高中華民族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制定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時,必須加大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植力度,要盡快制定體育投資法規,規范財務運作,確保體育投資者的利益;要賦予著名運動員、教練員廣告權;規范現有體育產業中的稅制、稅率及征收年限,以利于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既要考慮適合經濟規律,也必須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隨著國內體育產業市場逐步地向國際開放及國際資本的介入給國內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等因素,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必須首先改變人們思想中對體育產業存在的固有觀念;用高科技來帶動我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體育消費的市場化;認真地研究如何應對的策略,并及時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中長期計劃和方針,明確哪些體育產業的領域需要暫時的扶持與保護,哪些領域需要鼓勵競爭。為完成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
3.要探索消費途徑,健全消費機制,培育消費市場
體育消費是體育產業的出發點和歸宿,體育產業的興旺又可以大大促進消費的增長。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門類繁多的體育消費,必然帶來廣闊的體育消費市場,有市場就意味著有效益,體育消費對國民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杠桿作用。目前,我國在推動體育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凈出口三大因素中,體育消費的需求是主要因素。根據我國體育市場的現實情況,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將已進入競賽表演市場的職業體育俱樂部聯賽作為競賽表演產業的優先發展領域,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商業性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及社會體育競賽市場的開發力度。與此同時,注重競賽表演市場經營主體和中介機構經營機制的健全和完善;體育健身娛樂產業,則要以提供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供應為重點,堅持常規體育健身娛樂消費項目與新興體育健身娛樂項目并舉的開發方針。另外,辦好體育博彩業,增加博彩的范圍和數量。
4.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借助科技進步
在國際市場上,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面對的是一種科技的競爭,更確切地說是高新技術的競爭。我國的體育產業要想進步和發展,必須借助高科技。并且,只有培養一批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并具備自主新的體育產品研發能力的體育企業。我國的體育企業才能最終擁有國內體育產業市場的更多份額,并有能力去爭得相當的國際市場分額。這里舉一個反面的,但又很通俗的例子:山西農村娃朱朝輝駕駛摩托車飛越黃河,這一舉動,給當地帶動了幾萬人的消費。但當時他身上穿的,身下騎的都是國外的產品,而惟獨飛越的跑道是國內產品。中國的體育產業要想升級和發展,沒有高科技武裝根本不行。高科技將是將來推動任何產業的原動力,沒有它,我們競爭不過別人。同時,組建中國體育產業的“航空母艦”,中國體育經濟要步入國際體育經濟的大循環,并最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格局。
5.借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的東風,推動體育產業大發展
從美國舉辦洛杉磯奧運以后,歷屆各類運會都會為舉辦國帶來巨大的高機和可觀的經濟效益。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不例外,它對我國經濟生活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來自于門票、旅游、住宿、餐飲、交通、購物、電視轉播權的轉讓等直接收入;其次是舉辦奧運會所帶來的直接投資對DGP的推動作用,奧運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至少持續十年。我國應借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東風,把奧運經濟和宏觀經濟結合起來,推動體育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使奧運會經濟的效益最大化,可持續化。
6.培養產業人才,加快國際化進程
當今及未來經濟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我國的體育產業人才比較缺少,這與我國的體育人才培養只注重體育特長的特性有關。我國應該重視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體育運動具有規則性很強和國際化程度很高等特點,體育運動的國際性決定了體育產業必定具有同樣的國際性。競技體育的國際化趨勢,注定了體育產業必定要突破國界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經濟活動。體育產業的國際化使體育人才的國際流動性加大,體育競賽的國際性加強,體育產品與服務更加面向國際市場,體育產業背后的金融活動更具有國際性。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材創新特征論文
- 下一篇:檔案工作暨先進表彰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