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材創新特征論文

時間:2022-08-31 09:32:00

導語:小學數學教材創新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材創新特征論文

人教版(第十套)小學數學教材,在編寫上體現了教材結構更趨科學合理;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更加人性化、多元化,教材體系立體化、實用化的特征,相比舊教材,在形式、導語、刪增、貼近生活,實踐探索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新世紀伊始,國家順應時展的需要,啟動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建國以來的第八次),改革了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六個方面。為此,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各科新的課程標準(實驗稿),隨之出現了各套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編制的新教材版本,2001年秋季開始在全國38個實驗區試用,目前已是走過了五個年頭,并在全國推開使用。

教材是學校課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載體,課程改革的核心也就是教材改革。就九義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的試用情況來看,華東師大版、北師大版、人教版各有特色。相對而言,因各地多年沿用人教版教材,就對教材的傳承性,教師的適應性等方面而言,有它自身獨特的優勢。仔細研讀新版新課標義務教育實驗教材,有如下幾點創新特征

一、新教材內容布置更趨科學合理

在此,不妨以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二冊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下冊目錄作對比分析摘要:

九義教材內容編排摘要: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熟悉圖形→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人民幣的熟悉→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總復習。

新課標教材內容編排摘要:

位置→20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熟悉→熟悉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熟悉時間→找規律→統計→總復習。

其創新特征體現在摘要:教材更具有符合兒童學習數學的認知特征和數學知識本身發展規律的知識結構;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加強數、估計、統計、拼組圖形,找規律等方面的創新意識培養內容;盡量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方法在解決新問題中的功能;從低年級開始加大數學思想和方法滲透的力度;同時注重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和規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

二、新教材內容呈現形式豐富多彩,設計活動引人入勝

新教材在內容呈現形式上,非常注重體現兒童的已有經驗和喜好特征,提供了豐富的和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例如,一年級下冊數學“位置”一節內容,通過一幅大橋彩圖,橋面上奔跑的汽車和橋下航行的輪船,讓學生熟悉“上、下”的位置關系;通過排隊乘坐公共車熟悉“前、后”的位置關系;通過活動“摸右耳”、“抬左腿”、“端碗的手、拿筆的手”熟悉了“左、右”的位置關系,并通過街道上的行駛車輛路線熟悉位置關系在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這樣的呈現學生樂學、易學;教師可以借助教材將數學理論課變成學生的活動課、體驗課。這樣的布置,相比前版教材(2000年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直接呈現熟悉長方形、正方形(P23),學生有了更多、更豐富的數學語言預備,為今后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位置關系熟悉,打下了良好的經驗鋪墊。

三、新教材扉頁的導言首次具有了人本主義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編制的第十套小學數學教材,從前九套教材一直沿用的扉頁“說明”到現在替換為“編者的話”,雖然只是一頁內容的變化,但它體現出它的思想上、意識上的轉變卻是劃時代、根本性的變革,讀后讓人耳目一新,其主要革新變化如下摘要:

(一)變指令性、政策性條文為,平等的指導性用語。如摘要:“說明”中的用語“要求……,必須……,力求……”,變為“編者的話”中的用語“給你們介紹……,我們一起……”體現了民主、平等和人文關懷。

(二)變“說明”中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的指導用語,為“編者的話中”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協助介紹用語。

(三)改變以學科中心為導向的編著思想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編著思想。

(四)改變以數學邏輯體系組織教學素材為以學生心理發展為基礎組織教材。

為了讓讀者更深刻地心得這次變化的精髓,后面筆者附上前版扉頁的“說明”和新版扉頁的“編者的話”,以試讀者。

四、新教材進一步強化了課程資源的選擇性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或活動的欄目,如小小商店一節,教師和學生就可以一起按教材圖示的啟示,自編自導一個購物活動,教室作商店、書桌作柜臺、文具、玩具、食品作商品,讓學生在活動中,心得加、減法,加強對人民的熟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也可以自行開發利用本土資源。

另外還有不少供學生課外自選的家庭小實驗,動腦筋活動,課外調查探究等欄目。同時,還提供多種不同的觀點,要求學生“判定摘要:他們誰說的有理?”以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獨特見解。

因為有了多樣的選擇性,對教師而言,新的教材呈現的例題,活動等就不是唯一的選擇,也就給了教師充分發揮教育教學藝術,一展個性教學風采的空間。

五、新教材體系上更顯立體化、實用化

新教材形成了以教科書為中心的立體化教材體系,整套教材包括了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學生學具卡片,教學投影片,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等,使之成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現代化,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手段,對教師而言,非常實用,也體現了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需的人性化關懷。

我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完善,越來越多的廣大一線教師在使用熟悉、心得了這些創新的特征后,新課程、新教材必將有力地推動教育改革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