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心態探析論文

時間:2022-09-30 11:18:00

導語: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心態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心態探析論文

論文關健詞:市場經濟就業指導自主擇業

論文摘要:本文從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出發,指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關健不僅在于開拓畢業生窩求信息網絡,還要注重專業的改革和人才的培養要與社會禽求相結合,從而使大學畢業生由國家分配逐步走向市場自主擇業

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畢業生就業形勢發生根本變化

1.業生就業政策逐步放開搞污從五卜年代初開始形成的高等學校學生培養費全部由國家承擔、些業牛全部由國家以指令性計劃分配當國家干部的“統包統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種“統包統配”制度的弊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主要是政府對畢業生分配統得過死包得過嚴,影響了用人單位、學校和學生積極性的發揮。

2、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逐步由單純的管理型向管理和服務型轉變。為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各地方人事部門還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其中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為廣大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不僅如此,在原來供需見面的基礎上還開辦了人才市場,作為常設機構為廣大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提供經常性服務。把學生、學校、用人單位直接推向人才市場。

3、畢業生就業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形式的承包制、租賃經營制、股份制、國有大中型企業轉換經營制等,企業成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在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挑選和聘用自己需要的人才,也可以拒絕接受自己不需要的人才。用人單位擴大了用人自主權,使畢業生就業有一個比較寬松的就業環境。

二、學生的就業期望與現狀

近年來,不少學業有成,躊躇滿志,準備走上社會大顯身手的學子們,一走出校門就高不成,低不就地飽嘗了擇業的千辛萬苦。突出的供需矛盾,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據有關部門對北京、上海、天津等15個城市的22所高等院校的1682名應屆畢業生調查表明,93.5%的學子對就業形勢不感樂觀。“學生們走出校門能順利就業嗎?”這種擔心并非完全是杞人憂天。當前,大學生不良的擇業心態主要有:

(I)期望過高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擇業就應該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供需雙方可以自由選擇。有的學生說:“我愿意去哪里,就選擇哪里,誰也管不著”。“海闊憑魚躍,天大任我飛。”這反映了當前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制度改革要求過急,期望過高,看不到改革是一個過程,不能實事求是地看待目前的就業政策。

(2)強求平衡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畢業就業應絕對公正。就業不太理想,就抱怨:“市場規律的公平到哪里去了?”這反映出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強求平衡擇業心態,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不現實的認識。

(3)追求實惠心態。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關心的是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怎樣、獎金有多少、住房狀況如何、地處市區與否等。這體現了當前部分大學生在擇業觀上追求實惠的價值取向。

(4)懦弱自卑心態。部分大學生面對突至而來的畢業就業,面對不可避免的職業選擇,宿手宿腳,不敢展示自己,前怕狼后怕虎,消極等待,聽天由命。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心理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被動依賴、懦弱自卑問題。

(5)自高自大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一本文憑在手、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將自己禁錮在象牙塔內,自以為高人一等,對自謀職業不屑一顧,似乎精通十八般武藝,什么工作都不在話下。在職業選擇上虛榮心極強,好說大話、空話,一味自我標榜。這反映在部分大學生擇業觀中仍存在自高自大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初探

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教育,從經濟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優化人力資源分配的一種手段;從社會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實現人的社會化一項必要工作;從教育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分內工作。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高校教育的關

(1)學校教育不是自我服務的封閉系統,它要通過培養勞動后備軍和造就各類專業人才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此必須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密切關注社會對于不同專業人才需求的動態信息,以確定和調整學校教育的科類比例、層次結構、課程安排和教學活動等,但是這些都不能代替畢業生就業的信息反饋,因為高校的根本任務是通過培養專業人才為社會服務,畢業生的就業是對高校教育最直接的檢驗,就業指導中的信息反饋,對于學校教育的改革、工作的促進、目標和方法的調整,具有其它信息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

(2)就業指導不僅僅是畢業和就業那一段時間的工作,應該延伸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也不僅僅是擇業信息的提供和擇業技巧的輔導,應該拓展到職業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全面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全面訓練。從這種意義上說,就業指導是學校專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過程中,高等學校必須把就業指導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和取得教育工作反饋信息的重要環節切實抓緊抓好。

四、努力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指導新路子

1、適應市場需要,及時主動進行專業綜合改革。通過這幾年的就業信息反饋,應及時調整一些舊專業。開辦輔修專業,實行主輔修制。為拓寬學生的就業面,增強學生擇業的競爭力,增加學生就業機會,根據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需要,開設一些與現有專業交叉或復合的輔修專業(即第二專業),成績合格發給輔修證書(即第二專業證書)。同時,強化各專業的外語教學、計算機教學、實踐性教學。公務員之家

2、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思想品德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畢業生應當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因此,在畢業生思想教育過程中,應堅持“三個結合”。(1)把就業教育與入學教育相結合。學生剛入校,就抓緊時間對他們進行就業思想教育,重點解決理想、人生、價值觀的問題,為今后畢業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向學生講清楚國家有關就業政策,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爭當優秀畢業生。(2)把畢業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課相結合。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中進行人生理想與擇業觀教育。(3)把畢業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畢業生在寒、暑假中必須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以便學生了解社會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摸索和總結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確引導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以滿腔的熱情進入人才市場公平競爭,積極就業。系,可以從兩個方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