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分析
時間:2022-02-19 02:40:49
導語: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上海自貿區是我國經濟開放的窗口,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的新的嘗試,必將對我國物流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文章研究了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及其對物流的影響,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上海自貿區概述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作為深化改革的實驗區域,為消費者和商戶提供了一個平臺,作為改革開放和提高經濟開放度的試驗田,其監管政策和優惠條件都有特殊性,將極大促進貿易離岸、轉口貿易等。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了上海自貿區,并于2015年擴展區域,包括張江高科技片區、金橋開發區、陸家嘴金融片區等。上海自貿區自設立以來,新設企業超過1.4萬家,一年投資企業累計2.2萬多家,進口通關速度提高41%,企業盈利水平增長20%,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2《上海自由貿易區實驗區總體方案》分析
從2013年國務院頒布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以來,囊括了金融、物流、服務、貿易四大板塊,在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促進貿易開放、擴大投資領域、完善法制制度、轉變政府職能和營造稅收制度環境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上海的發展與物流息息相關,物流為上海的發展提供了貿易、加工的基礎,沒有便捷快速的物流支持,那么貿易發展的水平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而在總體方案中將物流提升為自貿區建設的根本之一,具有積極的意義。
2.1提升上海航運服務能力
上海自貿區對于國際航運的服務推動作用明顯,將發揮洋山深水港、外高橋港、浦東空港國際樞紐港的聯動作用,形成先進的運作模式,并在國際航運中具備強勁的競爭力。
2.2整合四大保稅區
上海自貿區囊括了張江高科技片區、金橋開發區、陸家嘴金融片區等,覆蓋了四大保稅區,將整合四大保稅區的物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3開放上海遠洋貨物運輸能力
自貿區放寬了限制,中外運輸企業的合作將更加深化,遠洋貨物的運輸能力必將得到增強,在外貿進出口集裝箱、沿海捎帶等業務中進一步深化,提高其運行的效率。
2.4開放國際船舶管理權限
允許外資船舶運輸企業在自貿區設立公司,具備獨立的管理企業的權限。
3上海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
在總體方案的設計下,上海自貿區將對物流發揮深遠的影響,不單是在總體方案上直接影響運輸、裝卸等環節,還能整合四大保稅區的物流,給上海物流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契機。上海自貿區具有政策優勢、區域優勢、貿易條件優勢,將促進物流的發展,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3.1政策利好推動物流企業的發展
政策利好對于企業的發展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政策的頒布和實施被當作企業運營的風向標,政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因而對于上海物流企業而言,運用好政策的紅利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是當前許多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共識。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設計,必然要求政策、金融、制度、市場等都發生轉變,實現跨境貿易自由化,這給物流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上海自貿區對于稅收的優惠也比較明顯,如試驗區內的個人股東或企業可以分期納稅,這樣可以便于企業將資金用于發展當中,減輕稅收負擔。而對于進出口企業,融資租賃都有特殊的優惠,能衍生出更多的船舶飛機租賃企業,保證上海物流的發展基礎。為了吸引國外的物流企業加入自貿區,政府制定了利好政策,如以國民待遇對待外資物流企業,外資物流企業可以支配財產所有權,可以自由轉移其收益。允許外資物流企業在自貿區獨立開辦公司,政府減少限制,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許多外資物流企業為了把握在華發展的機遇,紛紛跟進,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企業,分享中國的市場,有的更以中國的發展為依托,向全球化市場進軍。由于上海自貿區減少了政策的限制,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有助于企業的升級轉型。隨著關稅等稅收的降低,企業運營的成本也在下降,加快了自貿區物流流通,物流量也會隨之增加。上海自貿區引入了外資物流企業,優化了市場環境,本土的物流企業將脫離單一的運營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流通加工、倉儲物流等,多元化的發展轉型利于企業提升競爭力,以滿足自貿區內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只有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才能倒逼本土的物流企業不斷創新求變,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可持續發展之路。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對于我國的企業而言,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
3.2上海自貿區明顯的區域優勢助推物流發展
上海的基礎建設非常先進,交通優勢明顯,對國內的物流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自貿區整合了四區的物流企業,但上海各區的物流企業也會根據自身的優勢,重點發展,如洋山港保稅港區以建設國際中轉為中心,建設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以航空服務為中心,注重航空口岸物流功能;外高橋保稅區注重進出口貿易,建設國際貿易示范區。如高鐵方面,上海自貿區串聯了滬深高鐵和京滬高鐵,將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渤海經濟區連接在一起,成為交通和經濟的樞紐,是南北物流的支撐;如水運方面,上海自貿區自成立以來,已經對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自貿區中的物流企業定位更加明確,會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側重性的發展,其自身所承擔的角色也會有所轉變。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有助于建設成亞太供應鏈的核心樞紐地位,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跨國企業的建立及跨區域的營運中心,自貿區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優惠的政策,人才流、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等資源的提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上海是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國際航空貨運中心、先進制造中心,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和機遇,為上海成為亞太供應鏈樞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3自貿區便利的貿易條件為物流帶來機遇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改革開放深化的窗口,作為試驗田,能推動貿易的轉型升級,加快我國全球貿易價值鏈地位的提升,物流供應鏈的提升與價值鏈的提升相輔相成,價值獲取的速度快,貨物供應流轉的速度也快,自貿區的建設為物流的整合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將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機遇。上海自貿區能推動航運物流等行業的升級。由于放寬了限制,中資企業擁有的非五星旗船,可以在國內沿海從事捎帶業務或進出口集裝箱業務,減少了周轉過程,降低了物流企業的成本,政策放寬限制,增加了上海港口的集裝箱量,為企業帶來了業務上的優勢,降低運營成本。浦東機場國際中轉業務只占運營的5%左右,為了增加其吞吐量,自貿區方案將增加浦東機場國際中轉貨運航班,建成港區一體的優勢,加快空鐵聯運、空空中轉等效率和數量,有望建成全球第一大貨運空港。倉儲物流同樣重要,自貿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模式,一線區域的貿易更加自由,不受海關監督,保稅倉儲市場得到很好的發展。自貿區的交通便利,空運、水運、陸運等都具備優勢,并且整合在一起,極大地提升了當地港口、機場、鐵路等運行的效率,一則是政策的紅利為物流的發展做了鋪墊,二則是上海本身的發展優勢,具備各種豐富的資源,將有效拉動物流產業的升值發展,加快上海從傳統的物流樞紐向綜合服務物流樞紐發展。
4上海自貿區開展物流發展對策
4.1政策創新帶來的促進上海物流發展的優勢
上海自貿區在我國是首創,其運行的機制和以往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是依賴已有的政策制度,則失去了自貿區建立的意義,因而需要進行政策上的創新。自貿區的政策創新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研究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如存在的挑戰和機遇,針對性的研究,以便相關的政策能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如放寬對物流企業的限制,增強物流企業的獨立性,允許外資物流企業在自貿區設置公司,并以國民的待遇對待,保證企業的獨立性,對財產權和收益有自主轉移的權利。其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自貿區的企業或個人要特殊對待,在稅收上有一定的優勢,如企業或個人可以分期繳納稅收,這樣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以便企業可以將資金運用到發展當中去。其三,在監管方面適當的放寬,如減少海關的監管,提高自貿區企業的自主性,這樣不但加快了企業物流的速度,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運營的效率。
4.2促進上海物流整合策略的實施
上海自貿區將四區的物流整合到一起,著力于建設空空聯運、空港聯運、空陸聯運、海陸聯運等整合,上海是我國的交通樞紐,也是國際進出口的中心,物流是其中的關鍵環節。自貿區的成立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契機,因而要制定物流整合的策略。物流整合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研究四區的物流特色,有所側重,發揮各區的物流優勢,洋山港保稅港區以建設國際中轉為中心,建設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以航空服務為中心,注重航空口岸物流功能;外高橋保稅區注重進出口貿易,建設國際貿易示范區。其二,整合物流產業,形成綜合大物流,包括航空、陸運、水運形式,并結合中外物流企業的優勢,發揮二者的優勢,這樣不但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還能降低成本,具有積極的作用。其三,細分物流市場,這樣不但可以發展多元化的物流產業,還能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增加效益。
5結論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創新性的探索,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為經濟先行發展的試驗田,自貿區的發展對各種產業都會產生影響,物流產業是重要的領域,因而研究上海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及相關應對策略,對于提升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增強其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Z].2013.
[2]華頓.“放開一線,管住二線”上海自貿區解析[J].上海經濟,2013(8).
[3]葛豐.上海自貿區試點激發改革紅利[J].中國經濟周刊,2013(19).
[4]佚名.上海自貿區獲批政策紅利助企業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26).
[5]馮玨曦.上海自貿區對物流發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14(6).
作者:王子銘 袁雪妃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 上一篇:VOF方法在水利水電工程的運用
- 下一篇:爆破拋擲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