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經濟下群眾文化的發展

時間:2022-09-27 11:10:23

導語:淺談網絡經濟下群眾文化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網絡經濟下群眾文化的發展

摘要: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有助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網絡經濟群眾文化之間的融合,有助于群眾文化的創新發展。本文從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入手,對群眾文化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存在的問題及群眾文化活動在網絡經濟條下的發展措施等內容進行了分析,以便讓群眾文化更好地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網絡經濟;群眾文化;群眾文化工作者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利用業余時間自發組織的帶有娛樂性、教育性功能的活動。它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作用。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是國家提高暗中精神素養,豐富精神活動的重要措施。在推廣傳統文化的同時,群眾文化建設也可以發揮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功能。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讓互聯網技術成為了群眾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在網絡技術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以后,人們也可以借助網絡渠道感受到多樣化的群眾文化形式。

一、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

(一)群眾文化參與主體的廣泛化。自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群眾文化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了黨和相關機構高度重視的內容。在中共“”召開以后,群眾文化發展問題仍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群眾文化的參與主體已經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在相關機構的支持與引導下,廣大青年群體也積極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之中[1]。群眾文化表演已經成為了節日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多樣化。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活動形式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除傳統的廣場舞與書畫藝術展覽活動以外,一些地方性表演形式也得到了公眾的關注。如海南地區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竹竿舞”表演就成為了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

二、群眾文化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參與主體的單一性。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雖然可以發揮出緩解群眾生活壓力,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的作用。但是從群眾文化發展現狀來看,群眾文化參與主體的單一性仍然是一些地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新形勢下城鎮居民仍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農村居民存在著缺乏群眾文化參與熱情的問題。就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而言,農村居民勞動任務相對繁重,農村地區群眾文化引導人員、群眾文化活動場地不足是影響農村居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的主要因素[2]。(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與活動內容的單一性。從整體上看,我國新時期的群眾文化活動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但是在具體到某一地區以后,群眾文化活動仍然存在著活動形式單一和活動內容單調化的問題。如一些城市的群眾文化活動僅為廣場舞,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多以打牌聊天為主。除場地、人員和物資等因素以外,群眾文化活動參與主體的數量與質量問題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從數量因素來看,人們多喜歡一些簡單易學的群眾文化活動,他們對書畫、太極等在長期堅持過程中有所收獲的文化活動缺乏興趣。在質量因素方面,群眾文化參與主體自身素養低于精英文化參與主體的素養,一些專業人員也存在著缺乏群眾文化活動參與興趣的問題。(三)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存在一定的問題。群眾文化活動在社會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效化的組織機制可以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現階段一些群眾文化活動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得以延續。

三、網絡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的發展建議

(一)協調區域內城鄉群眾文化發展。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具有著各自不同的優勢。在同一個地區,不同城市、鄉鎮和農村的群眾文化也存在這一定的差異性。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現狀,城鄉群眾文化發展的協調性已經成為了黨和國家在文化事業及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就城市而言,圖書館、體育場和公園等場所是人們了解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適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的增加,也讓城市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特點。相比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雖然存在著群眾文化資源貧乏的問題,但是農村地區也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加大對鄉鎮地區、農村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已經成為了協調城鄉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群眾文化涉及到了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地理學文化及建筑文化等多方面內容,借助互聯網渠道拓展宣傳群眾文化,也可以在城鄉群眾文化協調發展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在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的基礎上,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活動形式,也有助于本地區群眾文化的協調發展。為降低鄉村居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成本,相關部門需要在農村地區加強群眾文化場地及群眾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在群眾文化內容方面,書法展覽和繪畫展覽等活動可以發揮出提升群眾參與積極性的作用。這些活動也幫助群眾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以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感人故事或勵志故事為原型,開展優秀文化作品創作,可以讓這些文化作品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對一些悲觀化、消極化的群眾文化進行改善,可以讓群眾文化的參與者感受到一種樂觀向上的文化態度。(二)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性。群眾文化發展與新時期文化建設之間的融合,有助于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引導性的提升[3]。為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性的提升,相關部門需要在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的上,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并要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結合的基礎上,提升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的認識。(三)增強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群眾文化工作者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發揮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整體優勢,有助于本地區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為我國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群眾文化工作隊伍的充實與廣大工作者個人優勢或集體優勢的有效發揮,可以為本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得到強化。(四)加強群眾文化組織建設。網絡時代的到來,可以讓群眾文化組織建設的建設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如QQ群和微信群等交流平臺和可以發揮出群眾文化組織活動場所的作用。群眾文化興趣群、活動群建設工作的開展,可以發揮出集中群眾文化活動活動參與者的作用。為加強群眾文化組織建設,相關部門也需要讓文化領域專業人士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降低入門較難的群眾文化形式的參與門檻,可以發揮出調動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的作用。在鼓勵群眾以自發形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相關機構也可以通過組建相關組織機構的方式,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推廣。

四、結語

網絡經濟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網絡覆蓋情況和群眾對網絡的使用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下,各地區在群眾文化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注重群眾文化與網絡經濟之間的融合的基礎上,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性,有助于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群眾文化組織建設和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群眾文化發展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鼓勵群眾以自發形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相關機構也可以通過組建相關組織機構的方式,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晶.網絡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的發展[J].經貿實踐,2018(07):134.

[2]霍紅.網絡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的發展[J].電子測試,2016(17):112.

[3]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97.

作者:阿斯滿 單位:四川省阿壩州理縣文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