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背景下人才培育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17 06:59:17

導語:新經濟背景下人才培育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背景下人才培育問題研究

摘要:對于河南省而言,雙創人才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河南省在加快推進雙創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雙重創造性人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和反思河南省雙重人才培養政策,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經濟;雙創型人才;人才培育

基金項目: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成果,項目編號ZLG201703;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成果,“河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B202。

一、緒論

人力資源是創新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檢驗是否能夠培養出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的“雙創”人才,培養出具備科學知識、技能和創新創業精神的雙創人才的重要標準。實踐表明:人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產業升級,促進改革以及創新。中原城市群的發展、中部地區崛起、新舊動能的轉化、內陸開放高地的結構性改革,都離不開人才,所以必須以促進人才發展為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創新能力,創造創業活力。“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構建河南新模式,追求‘雙創’,是實現河南城市普遍性,增強吸引力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中國的新標準和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新經濟背景下河南雙創型人才培育勢在必行。

二、基本概念

新經濟是指新的經濟形式。社會主導產業形態的差異決定了社會經濟模式的差異。新經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意義。當今新經濟是指智慧經濟,創新主導知識,創意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的智慧經濟。

三、河南省雙創型人才培育現狀

1、省雙創型人才總體情況近年來,河南省對雙創人才的培養力度逐漸加大,形成了由“兩院”院士、科技創新優秀人才、科技創新優秀青年、創新科技隊伍等一批優秀人才組成的金字塔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2016年4月,已經擁有院士23人,中原學者49人,長江學者5人,省杰出人才383人,院士工作站總數223個,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9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26人。

2、省雙創型人才的平臺建設

到2017年底,全省將有1136個省級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84個,省級616個(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46個。現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0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28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84個。一是建設重點實驗室。河南有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2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二是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現有員工9,046人。其中:78,555名正式員工,11,491名客座人員,2,922名博士。高級專業人員9,683人,中級專業人員2,259人。規劃參加各類項目9,696個,國家級527個,省級1,222個。2015年,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取得7,388項成果。三是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目前河南省共有42個聯合實驗室。全國“千人計劃”21人,高級人才14人,優秀青年11人,創新人才41人。在過去的五年里,81名博士后和191名博士生,1,870名碩士學位和21名外國學生接受了培訓。四是創新創業平臺建設。2017年,河南將新增24個國家級創意空間,共38戶。全球新創20個國家的總數達到50個。共設立了36個新的國家級技術孵化器。新增18個國際科技合作新基地。

3、河南省雙創型人才培育和激勵政策.河南省黨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把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和制定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若干實施意見》《關于實施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計劃”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

四、河南省雙創型人才培育存在的問題

1、人才數量不足。河南省雙創規模雖有,但需求差距仍在。

2、各地區差異大。通過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結果比較,發現鄭州市排名第一,97.39分,接下來排名第二的洛陽市得分54.55,排名第三的南陽市,34.04分。城市創新能力分數差距,折射出城市間雙創人才分數的差距。

3、高層次人才分布不合理。河南省的院士和中原學者主要分布在傳統的職業和行業中,他們大多位于大學的科研機構,無論是中原學者還是研究人員。這種分配結構極難提高高層次人才的研發創新能力。企業是創新的主要載體,高層次人才很容易轉化為企業研發創新的新生力量。深圳作為一個強大的創新型城市,盡管名牌大學和研究機構很少,但城市的創新能力很高,如騰訊、華為和中興等。但目前,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的分配不利于產業創新。

五、新經濟背景下河南省雙創型人才培育對策建議

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1)多形式引才。堅持原則,鼓勵用人單位通過技術指導、培訓咨詢、項目合作等方式靈活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院士工作站建設,加大博士后工作支持力度。加強項目征集、協會推薦、專項招聘、搜尋、人才(團隊)招聘等多渠道吸引方式,形成河南人才多元化新機制。

(2)“鄉情”引才。根據河南省人口眾多的資源優勢,要重視人才流動規律,開展“豫才聚鄭”活動。建立國內外骨干人才庫,加強與國外人才的聯系,吸引他們在河南創新創業。“特聘人才”將授予在相關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或學術地位的人才,促進河南省發展優勢和人才引進政策。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加快人才培養載體建設。支持部分二本學校設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培養創新人才和技術人才,以適應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支持地方高校根據市場需要設置專業,為當地企事業單位提供培訓基地,為海外海歸人才和海外人才基地搭建孵化基地。

(2)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建立健全政策制定、產業規劃等政治參與的渠道和機制。舉辦企業家講座,培養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經營者駕馭市場、管理企業的能力。合理增加國有企業企業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比例。營造尊重、關懷、寬容和支持企業家的社會氛圍。

(3)加快培養“河南工匠”。積極推進河南技能開發,加快建立現代職業培訓體系,深化技術培訓體系改革,加強綜合協調,形成協同效應。創新技術和員工發展模式使公司和專業學校成為技術和技術培訓的“雙重隊伍”。研究如何鼓勵創建技術和技能,改善農民專業人員發展機制的選擇。

3、推進人才管理

(1)全面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積極探索和實施機構人員培訓。高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公開招聘高水平的人才,對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自主招聘。在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機關設立專門崗位,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建立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辦理綠色渠道,優化工作流程,建立辦結時限。

(2)深化對工作人員職業資格的評價和獎勵制度的改革。強調從綜合能力評價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市場、專業組織、單位選擇和參與的多層面人才評估系統。優化和改進現有的職業資格制度,使其在評估職業資格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并促進大學進行全面的獨立評估。公共機構引進高水平人才,不受組織結構的限制,并能通過特殊的職位來評估專業和技術職位。加快職業資格信息化的發展,并逐步實施在線應用和職業資格評估。

(3)優化人才服務。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對人才開辟綠色通道服務,設立服務窗口,并且發放綠卡,基于人才類別確定服務項目,并明確定義程序、期限、負責人。指定服務專家在相關功能單元提供方便、高效和標準化的人才結算、居留簽證、兒童入學和醫療保險等服務。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支持、市場操作和自我選擇”,通過政府的統一建設、自身建設的單位,轉讓國有土地、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振興股市土地,安置住房資源的整合,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等,將公寓出租給在鄭州工作的各類人才以及大學畢業生。在鄭工作,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助理高級職稱(高級技師),可以免予提供社會保障和個人稅務證書時購買自用住宅的第一套住房。增加人才定居點,優先考慮人才公寓建設,鼓勵建設精英社區和青年人才公寓。開辟醫療“綠色通道”,配備健康顧問和醫療服務聯絡人員,并提供優先級醫療、健康管理和咨詢服務的高級人才。優化人才及其配偶的搬遷服務,建立人才服務平臺。建立鄭州人才發展促進會,承擔政府轉移人員培訓和服務功能,組織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招聘、項目推廣,為創新和創業項目路演,并進行高層次人才日常交流與合作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1]河南雙創藍皮書:河南創新創業發展報告(2017).

[2]張金典、楊紅霞、張倩:河南省高層次人才建設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J].創新科技,2017(2).

[3]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

[4]: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智慧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2016.

[6]新華網: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R].新華網,2016.

[7]高洪濤、徐文洪、曹武軍、李玉楠:河南科技人才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創新科技2016(5).

作者:張莎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