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對高職學生消費觀的思考

時間:2022-09-06 08:31:02

導語:校園貸對高職學生消費觀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貸對高職學生消費觀的思考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信用借貸平臺相繼產生,刺激了消費,客觀上促進了消費經濟的快速發展。2016年3月的大二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人們對校園貸的安全問題產生了質疑。

1校園貸的產生及影響

1.1校園貸的產生

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2002年第一批信用卡對大學生實行了發放,學生的未能按期還款,導致違約率、壞賬率不斷上升。因此,2009年,銀監會全面叫停對大學生的信用卡發放業務,鑒于投資和消費需求,校園借貸業務應運而生,校園貸具有門檻低、手續簡單、放寬迅速的特點,因此備受在校大學生的歡迎和青睞,給學生帶來了便利。

1.2校園貸的影響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大二男生因沉迷于賭球,借用28名同學的信息在多家校園信貸平臺上借款,接到催款的通知后因無力償還,最后選擇了跳樓自殺。這場悲劇的受害人不僅是他自己,還有他的親人、同學及學校教師。類似的案件還有廈門學院的女生燒炭自盡,她的裸照成為放款公司逼其還款的抵押物??梢?,校園貸高額利息不僅給學生及家庭帶來經濟損失,極端的催款方式更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裸貸不但對學生的名聲有潛在威脅,而且不利于學生勤儉節約、良好消費態度的養成。

2高職學生的消費特點

2.1自控能力不足

作為90后,從小都是在父母的溺愛順境中長大,把沒有規劃的消費習慣帶到校園,同學之間盲目攀比,除了生活費用,幾乎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面對校園貸的種種誘惑,選擇了超前消費。調查顯示,校園貸款學生用于購買奢侈產品的居多。高職學生大都缺少金融風險安全防范意識,缺乏理財和規劃能力,再加上他們的休閑和娛樂時間比較多,同學之間拉幫結派,開銷遠遠超出自己的經濟承擔能力,校園貸可以輕松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

2.2追求個性、追求時尚和新穎

高職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喜歡新潮、時尚的產品。在他們的消費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攀比和從眾的心理,相互影響、互相比較,當看到別的同學購買高檔產品時,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隨去買,這實際上是虛榮心和攀比心在作怪。家庭條件的不同,貧富差距更滋長了不良消費心理的產生,家庭困難的學生就會選擇校園貸來滿足自己追求時尚和新穎商品的愿望。

3高職學生理性消費觀養成的措施

3.1部門監管

首先,職能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來規范金融市場,完善監管,我國在2016年4月教育部和銀監會制定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重慶、深圳和廣州相繼也出臺了有關文件,最后由2015年的108家校園借貸平臺縮減為2017年的74家。據相關資料統計,截至到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47家校園貸平臺退出校園貸市場,可見職能部門的監管非常有力。其次,在學生借貸的審核階段就要對學生的個人征信體系進行嚴查,貸款必須征得父母的同意,做到透明化和規范化。為了避免連還貸的危害,各個借貸平臺之間互相開放,對學生的違約及時查處。

3.2學校教育

學校必須對社會上出現的惡劣事件進行整理和歸類,并對潛在的危及學生的安全事件進行分析和研究,科學規劃,未雨綢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對學生開展的教育課題和教育內容也要跟上時展的步伐,教育方式要多樣化,運用案例剖析,情景化模擬等方式使學生增強防范意識。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和生活,融入學生的交際圈,通過學生了解其他學生的狀況。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立刻進行說服教育。

3.3家庭培育

父母的生活習性、態度和消費理念對學生的消費方式有直接的影響,父母要發揮良好的榜樣師范作用,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學生從小就體驗到自食其力的過程,學會規劃生活,科學理財,養成良好文明的消費習慣。有許多學生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不能對家長敞開心扉,自我封閉。家長要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發現有額外大的支出要調查清楚,防止走入誤區。

3.4學生自身建設

良好文明的行為習慣從自身做起,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評判是非的標準,培養自己的意志力,約束自己的行為,科學合理消費。針對校園貸這種利弊皆有的新鮮產物,要充分利用起來,校園貸對想創業但又資金缺乏的學生是一場及時雨,對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暫時緩解經濟壓力,按時還款可以培養學生的守約意識和契約精神。但對于那些一味追求享樂,不想還款,不守誠信的學生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加強學生的自身建設尤為重要。

4結語

校園貸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作為順應時展的產物,客觀上促進了消費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引發了對人類道德文明的思考,利益的追逐不能無視人的生命財產于不顧。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在完成為祖國培養高素質職業勞動者任務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人格素養和道德修養的培育,更要增強對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同時,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有責任和擔當能力,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作者:王曉慧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黃志敏,熊緯輝.“校園貸”類P2P平臺面臨的風險隱患及監管對策[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6.3.

[2]曹延洶,肖楠.對校園貸的探究與思考—兼談現代大學生消費觀[EB/OL].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