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研究

時間:2022-01-17 09:13:21

導語:女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以山東女子學院為調查區域,對在校女大學生消費現狀進行分析,探討當代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提出提升女大學生“財商”水平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女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分析

1.引言

女大學生擁有女性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接受著高等教育,擁有先進的知識和理論,其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存在著特有的特征。因此,了解當代女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分析其具體的影響因素,探討提升其“財商”水平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

2.調查結果及分析

2.1數據來源。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文依托山東女子學院,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兩種方式對在校女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進行深入調查。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了解在校女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本文共發放調查問卷256份:網上問卷206份,其中有效問卷206份,無效問卷0份;實地發放問卷5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問卷50份,無效問卷0份,問卷回收率100%。面對面訪談主要是為了深入了解在校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消費觀念和理財需求。為確保訪談資料的真實可靠,本文對所有訪談均進行了錄音,并對錄音資料進行及時整理后又反饋給受訪者進行確認。本文取得訪談錄音大約300分鐘。2.2女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分析。本文在設計調查問卷時主要從消費來源、消費水平、消費支出結構和消費理念等方面了解和確認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區分經濟類專業和非經濟類專業)的女大學生的消費現狀。2.2.1消費來源分析。調查發現,在校女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呈多樣化趨勢,有部分女大學生已通過打工(包括勤工助學)、獎學金和投資等手段進一步拓展消費來源,但大部分仍以家庭支持為主,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說明部分女大學生開始有獨立意識,但大部分女大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較差。2.2.2消費支出分析。調查發現,大部分女大學生的月支配生活費低于1500元(占比86.41%),月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僅占3.4%,具體數據如圖2所示。濟南屬于二線城市,女大學生消費支出水平具有現實合理性。另外,數據顯示,大部分女大學生的月生活費能滿足消費需求,有52.25%的學生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每月都能有結余,僅有10.81%的女大學生經常出現超支現象,具體數據如圖3所示。說明大部分女大學生能做到“理性”消費,但不排除有部分女大學生存在非理性消費的現象。2.2.3消費結構分析。對女大學生在校消費從衣食住行五方面進行研究,具體數據如圖5所示。調查數據顯示:女大學生消費支出占據前三位的是飲食、服飾和化妝品(三者占比達到73.6%),這符合女性“愛美”和“注重形象”的特點。女大學生花費在旅游和社交方面的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15%,說明女大學生開始注重人際交往和精神層面的享受;遺憾的是,女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支出過少(僅占9.4%),顯現出重玩樂輕學習的現狀,這極不利于女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女大學生消費結構顯示出一定的不合理性。2.2.4消費理念分析。為了解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理念,問卷專門對女大學生就消費時更注重品牌還是選擇物美價廉做出選擇,統計數據顯示,選擇物美價廉占84.95%,選擇注重品牌占15.05%。但訪談進一步發現,不同年級的女大學生消費心理受年齡、環境和社交等因素的影響,高年級女大學生消費時更多的考慮品牌,更多的有超前消費情況的發生;社交需求也可能導致女大學生出現高消費,而且部分女大學生消費時有盲目攀比的現象。2.2.5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分析。為了解女大學生是否有理財意識,問卷首先從“是否有記賬習慣”角度進行調研。調查結果表明有68.93%的學生沒有記賬的習慣,而只有31.07%的同學有記賬的習慣。另外進一步通過對不同專業學生“是否記賬”的角度調研發現,如圖5所示,經濟類專業比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記賬意識,因為不同專業學生的行為趨向受到其知識構成、價值取向的影響,造就了經濟專業的學生理財意識相對較好。但總體而言,多數女大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缺乏理財意識。圖5對每月都有結余女大學生進一步調查發現:結余資金用于投資理財的僅占4.37%;有75.73%的人雖然對結余資金不理財,但有花銷規劃;19.9%的女大學生完全無規劃,如圖6所示。說明當代女大學生雖大部分能做到理性消費,但普遍缺乏投資理財意識,“財商”水平較低。2.2.6小結。綜上分析知,女大學生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父母,雖部分女大學生開始有經濟獨立意識,但大部分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女大學生消費支出水平基本合理且符合現實,但其消費結構有不合理之處,存在超支消費和盲目消費現象;另一方面,女大學生普遍面臨著缺乏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財商”水平較低。

3.影響女大學生消費行為和“財商”的因素

3.1個人因素。女大學生作為尚未完全離開象牙塔的“準成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控能力弱的問題,從而對社會上不合理消費行為缺乏一定的主觀判斷,容易產生不明智的消費行為。其次,女大學生相對于男生而言,虛榮心更強,過于強調個性化,更容易出現盲目攀比、互相炫耀,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名牌,導致不合理消費。3.2家庭因素。父母的消費行為和觀念影響孩子,部分家長沒有樹立良好的消費和理財榜樣從而導致孩子未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及理財行為。再者,很多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的要求言聽計從,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淡化了孩子對金錢的認識。還有些家長更加注重于學習方面多于個人理財能力的培養,使得家長無法傳授給孩子規劃自己的錢財和投資理財的知識。3.3社會因素。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女大學生過分追求物質和熱衷于品牌消費,從而推動了女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購物平臺的出現,使其消費形式多元化,對女大學生的不理智消費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傳統理財方式根深蒂固。人們缺少投資意識,尤其是對于女生來說,社會上普遍認為女孩子應更加注重于家庭方面,不應該注重對金錢的追求,使得現在女性在金融理財方面仍處于相對劣勢地位。3.4學校因素。當下學校普遍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對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力度不足,尤其是對非經濟專業的女大學生來說,缺少獲取消費、理財信息的渠道,沒有系統的理財知識體系,因此很難養成良好的理財行為。另一方面,學校理財設施不完備,缺乏對學生進行理財指導的教師,使得學生學習消費理財知識的渠道有限。

4.針對消費行為和“財商”提出建議

4.1學生自身方面。(1)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女大學生要通過記賬的方式對自身的消費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總結經驗并制定切身實際的消費計劃,盡量保持在合理的開支范圍內。(2)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女大學生通過查閱書籍和運用互聯網以及參加有關理財的講座增加自己的理財知識,學會適當投資理財,樹立投資理財的意識,并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比如選擇一些風險較小,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來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3)正確利用互聯網。互聯網帶來消費便利的同時存在著巨大的誘惑,加之網絡店鋪的優惠促銷,會讓女大學生陷入盲目消費的漩渦。因此,女大學生要重視網絡消費的弊端,避免盲目消費行為。4.2家庭方面。父母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做好榜樣,在自己了解理財知識的同時,讓孩子對自己可用的資金擁有控制權,并積極教育和鼓勵孩子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和技能,培養孩子投資理財的能力。4.3社會方面。社會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營造和諧的社會消費環境,并且通過合理方式進行正確的消費教育,改變傳統觀念對女性理財的偏見,引導女大學生養成合理消費的觀念和“財商”意識。國家和政府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凈化網絡環境,積極引導和鼓勵女大學生開展理財活動。除此之外,要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引導孩子養成合理的消費和理財觀念。4.4學校方面。學校要重視“財商”和消費的教育,關注學生的消費和理財現狀,針對發現的問題,邀請校外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和開展專題教育,普及理財知識,使大學生更加了解“財商”的內涵,以便后續引導學生參與到更高層次的金錢活動中來。另外,學校要加強對老師在理財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重視老師對學生理財實踐的教育,傳播與消費和理財有關的知識、技巧和心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理財水平,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財商”水平。

參考文獻:

[1]徐紹文.高校大學生消費特征及消費心理引導[J].廣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0):35-36.

[2]李梅娥.在校大學生消費現象調查及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4.

[3]鮑守存.當代大學生消費價值觀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8):291-292.

[4]勞小燕.廣西大學生理財現狀研究——來自廣西財經學院的調查[J].市場論壇,2015(01)

[5]張大龍,沈子清等.關于當代大學生消費、理財和“財商”現狀的調研報告[J].市場調研,2014(08)

作者:周汝珊 王錫鳳 單位:山東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