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5 09:43:00
導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
(一)日本
日本通過法律制度作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其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是通過社會、企業及家庭這三個主體來完成的。日本的循環經濟以廢舊物資的回收及利用為主。大力倡導靜脈產業的發展,具體包括垃圾的處理及再資源化與發展新產品制作技術等。
(二)德國
德國與日本在以法律制度作為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上是一致的,但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確是不同的,德國是以物質流的管理作為循環經濟管理的關鍵,德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是探索區域性的發展模式。具體的方式是把德國的企業組織起來,在回收的包裝物印上綠點標記,綠點公司委托企業來進行處理。
發達國家的消費型社會結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因而成為環境保護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由此循環經濟在各國都以自己的特色逐漸發展起來。
二、我國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宏觀
第一,自然資源破壞嚴重。自然資源中較重要的煤、石油等因過度開采及不當使用,面臨著能源枯竭的問題,同時空氣環境也因為污染物的排放而受到嚴重影響。我國各行業的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長期不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進一步使自然資源的破壞程度加重。
第二,環境治理體系不完善。我國完備的的自然環境治理體系并沒有形成,表現為還沒有形成污水完全處理、空氣凈化及垃圾分類后無害化處理等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管理模式。
第三,自然資源保護事業發展水平低。自然資源保護政府進行行政管理時缺乏科研技術的有效支持。自然資源保護科研體制不完善,基礎科研投入低,成果應用效果差,專業科研人員明顯不足。
(二)微觀
第一,從區域性循環經濟發展角度看,沒有形成適合區域性發展需要的機制及政策體系。區域經濟在發展中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不到位,表現是在一些城市雖然設有垃圾再生處理的設施,卻因缺乏運轉費用而擱淺。中央政府雖然重視循環經濟的發展,但在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中,并沒有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環節進行落實。
第二,從企業的角度看循環經濟。中國的企業規模較小,發展循環經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尤其是在中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企業污染密集型大多都是中小型企業。而規模經濟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我國的企業自然保護觀念淡泊,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沒有確立環保為先理念,經濟利益高于一切仍舊占主要地位。第三,從個人的角度看循環經濟發展。我國人口分布不均衡,多數的人口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帶,西部人煙稀少,農村和城市生活水平差異較大,導致具有較高環境保護意識的人多集中在東部發達的城市,給環境保護的推行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除以上提到的微觀和宏觀兩方面的問題外,我國沒有形成適合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也是造成循環經濟發展緩慢的因素之一。
三、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一)宏觀
第一,完善法律體系及制度建設。我國的《循環經濟促進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一部“框架”性的法律,其中規定的大多是理念和原則,具體運作和實施還需其他法律法規加以配合。還應具體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從而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及制度。
第二,加強政府對循環經濟的推動。我國政府應將資源節約及環境友好作為進出口貿易中廢舊物資的標準。促進的國際大循環及原料替代的良性發展。我國政府應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效政府機制。在具體管理中政府應采用企業有效的靈活措施進行循環經濟管理。如在節能中通過對節能產品的標識來進行市場管理,從而正確的引導社會上與環保相關的消費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在社會上建立節約光榮的社會氛圍。
第三,加大與循環經濟相關的科研投入。對于與循環經濟相關的科研應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加大對科研人員的培養及教育工作。同時對循環經濟的聯系密切的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要放到重要位置上,如開發新型燃料機動車、研發可取代化石類能源的燃料電池等。同時還要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廢舊物的循環使用技術,無公害產品的生產技術。
(二)微觀
第一,區域政府加強管理。政府之間應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區域性政府有著不同的行政管理范圍,因而容易造成同一樣分散去做,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因而應加強區域性政府機構之間的溝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循環經濟管理的有效性。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身體力行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企業及個人的有效利用能源的管理。加快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的淘汰。同時各企業應按照國家或者行業規定的標準淘汰現有落后的、高能耗的生產設備,做到節能。提高全民環保觀點,加強環境教育,各種用電器在不使用時應切斷其電源,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等。
在自然資源緊張及污染日益加重的國情下,建設閉合型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及重要任務。通過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有效地利用現有能源,可以實現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達到自然資源和人類的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煥新,宋長生.國外循環經濟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交流,2009,1
[2]章鵬.生態文明話語模式下的循環經濟[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9,4
[3]李云.有色金屬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J].中國金屬通報,2009,24
摘要:循環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趨勢。本文從循環經濟的定義出發,結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在分析我國循環經濟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我國目前發展現狀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
- 上一篇:教育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匯報材料
- 下一篇:教育局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