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領域下產業構成調整路徑
時間:2022-12-11 11:42:00
導語:循環經濟領域下產業構成調整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是各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與聯系方式,它動態地揭示了這種聯系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及各產業的替展規律,也靜態地揭示出一定時期內產業間聯系和聯系方式的技術經濟數量比例關系??梢哉f,產業結構的優劣與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和增長質量的優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要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優質增長,就必須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現在不合理、低效、不環保的產業進行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
一、經濟視角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幾點不足
(一)忽視資源環境的稟賦性
傳統的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資本有機構成和技術含量為主導,重視各產業的構成比例、強調產業梯次轉換,往往采取改進區域內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生產聯系和比例關系的方法來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但對各區域間產業結構的生態性和資源環境的稟賦性重視不足。在經濟發展初期,這些資源要素對該產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能有力地促進經濟的增長;但當產業進一步發展時,知識和技術等需要長期投資和培育才能創造出來的要素逐漸變得稀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的保護,出現資源瓶頸和環境制約現象,甚至出現惡性循環現象,影響產業發展。
(二)忽視產業結構性污染
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工業生產的影響,我國各地區的產業結構都具有趨同性。如大多數縣區都有中小型的磚瓦廠、酒廠、肉聯廠、食品加工廠、造紙廠、紡織廠、毛巾廠、印染廠等等。這種重復建設是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的重要根源,在水泥、化肥、鋼材、玻璃、機床等行業尤其明顯。這種產業發展狀況必然造成該地區自然資源的相對緊張,片面追求產業外延擴大再生產,地區內舊有的產業結構矛盾尚未解決,又出現新的重復建設產業項目。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往往忽視對這種結構性污染的調整,導致各縣區間相同產業間的低水平過度競爭,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資源利用的高消耗、技術改造的高成本和環境保護的高代價。
(三)忽視產業內部結構層次提升
在調整產業結構時,我們往往重視三次產業區域間和區域內結構比例的調整,而忽視各產業內部結構層次的提升,導致各企業生產對資源的高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無法實現產業內部生產循環式發展。主要表現在:其一,第一產業內部結構層次低,還缺乏有序調整,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規模經濟的形成。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增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40%,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60%~80%,農業產業結構中的低科技利用率不利于產業內部資源消耗率的降低,容易破壞農業生態。隨著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農業污染在我國東部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區出現。其二,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層次低,高能耗、重污染的資源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三廢”排放又主要集中在高能耗部門?!澳壳爸袊?個主要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8個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的73%。按此推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的工業部門每年多用能源約2.3億噸標準煤。”其三,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也還不完善,許多知識型和科技型的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滯后,例如信息咨詢業、科技服務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服務業等都相對發展不足。
(四)忽視產業結構體系的完整性
從產業結構的整體性來看,我國產業結構體系中還有不完善之處,突出表現為環保產業發展不足、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產業規模太小、生態產業和綠色產業還未成規模。例如我國的環保產業,目前主要靠政府環保部門監督管理,還未形成大規模有影響力的環保產業,表現為環境保護設備制造業的成套化和高標準化還發展不足,對一些新的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力不從心,處理環境污染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還有待研究發明,特別是需要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設備制造業。就資源回收與再資源化產業而言,目前也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僅靠現有的一些廢品回收公司和廢物再資源化的中小企業,不能對各產業的資源進行大量回收和再利用。根據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03年消耗能源總量為174990萬噸標準煤,回收再利用能源僅為2043萬噸標準煤,回收率僅約為1.17%。2004年消耗能源總量為203227萬噸標準煤,回收再利用能源僅為2508萬噸標準煤,能源回收率僅約為1.23%。2005年消耗能源總量為223319萬噸標準煤,回收再利用能源僅為2840萬噸標準煤,能源回收率僅約為1.27%。
二、循環經濟理念對產業結構的要求
(一)調整產業結構必須堅持循環經濟理念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是一系列的產業形態?!把h經濟是企業通過對資源的再利用、循環使用或深度加工,減少廢棄物排放量,從而達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循環經濟的最佳狀態應該是污染物的少排放直到‘零排放’,即所有進入企業生產環節的原材料部能得到合理利用,成為本企業的產品或其他下游企業的生產原料。因此,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能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保證。”
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綠色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環保型產業。與先進國家相比,當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資源再利用率低,不得不對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等進行治理,耗資很大。如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表明,2005年我國投資治理廢水用了1337146.9萬元,投資治理廢氣用了2123571.3萬元,投資治理固體廢物用了2123571.3萬元,投資治理廢氣用了274181.3萬元。投入如此多的資金治理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而且,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人口仍將繼續增長,據估算,到2020年我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4億至15億,這勢必對環境和資源造成巨大的壓力。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如何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制,更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循環再利用廢棄原料,形成強有力的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國家經濟安全。這迫使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
(二)循環經濟對產業結構的要求
第一,發展循環經濟要求構建新型產業結構系統。發展循環經濟,本質上是遵循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安排經濟活動,生態規律可概括為“整體、協調、循環、再生”。按照循環經濟的“3R”原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內在要求,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構建新型產業結構系統,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態化產業模式。這就要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在不同類別的產業之間形成類似于自然生態鏈的關系,運用反饋式、網絡狀動態聯系,使物質能量流在系統內不同行業之間有序循環。第二,發展循環經濟要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從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出發,要求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爱a業結構的優化是一個國家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過程,是依據產業關聯技術經濟的客觀比例關系,來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行資源優化配制與再配置,來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庇纱丝磥恚笪覀儗l展循環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不僅要淘汰技術水平低、能耗高、效益差的產業,還要積極利用高新技術發展綠色產業、環保產業和再生資源產業。
三、循環經濟視角下的產業結構調整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循環經濟視角下的產業結構調整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積極發展地區資源特色產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根據我國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實條件,結合各地區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基礎水平差異大的狀況,要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就需要制定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具有地區資源特色的產業和產業集群。第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資源特色產業種類。在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制定前,需要科學估量、測算和分析本地區的資源儲量及特色優勢,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各種資源要素稟賦,分析社會對資源特色產業的需求結構,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確定資源特色產業的種類。第二,要在整合區域資源和發揮內外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發展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有條件的還可以發展跨區域的龍頭產業,實現區域內外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制,形成專業化、規?;漠a業集群。第三,要以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區域內其他生產部門的綜合發展,并形成具有地區資源特色的主導產業、配合資源循環利用的輔助產業及資源型基礎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如有學者提出:“西部地區可以將旅游業作為全國性的特色優勢產業來培育,使旅游業成為未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西部地區擁有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這里有雪域高原、有絲綢之路、有黃河風情、有大漠雄風,具有極其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推出很多獨具特色的旅游線路。應努力使旅游業成為西部區域的特色優勢產業,并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刺激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克服結構性污染
針對當前我國各地區產業發展的結構性污染問題,我們應當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空間布局的總體規劃性。第一,要合理調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比例和基礎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加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產業。
- 上一篇:稅務干部年終個人工作報告
- 下一篇:物價局穩定物價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