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與思考

時間:2022-10-26 10:00:42

導語:南樂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樂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與思考

一、發展循環經濟現狀

近年來,南樂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絕不追求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GDP。堅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進工業強縣、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量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力度。尤其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不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一)低碳環保產業初步發展。南樂縣產業集聚區被河南省命名為“十二五”循環經濟聚集區試點單位,2010年宏業生化有限公司被評為“河南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工業建設邁出實質步伐。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基地建設進入實施階段,產業集聚區多家企業被列為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二)綠色城市建設起步良好。一是資源綜合利用率較高。二是推廣節能電動公交車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示范帶頭作用。三是能耗指標高、污染嚴重的小鍋爐大部分被取締淘汰,機關節能成效顯著。(三)高效生態農業已見成效。近年來,農業部門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一是“種植—養殖—能源沼氣建設—沼渣、沼液還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為一體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正在形成,逐步實現農村能源、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沼液作為優質有機液肥,其營養成分可直接被農作物吸收,參與光合作用,從而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另外,植物葉面噴施沼液,對部分病蟲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減少化學農藥污染,增加產量,降低種植成本,沼肥中基本不含硝酸鹽成分,是設施農業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的最優秀的有機肥料之一。二是積極發展生態養殖,畜牧業實現新的發展。嚴格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種養結合”和“循環利用”的模式。三是農村沼氣工程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沼氣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南樂縣從2006年開始實施農村沼氣項目,截至目前已有90個行政村實施了戶用沼氣中央資金項目,全縣有2萬余戶使用了戶用沼氣,建設小型沼氣工程20余處,大型沼氣工程4處。村級沼氣網點23處。隨著戶用沼氣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戶認識了沼氣,知道沼氣在農業生產中的意義,沼氣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秸稈原料型沼氣工程建設,消化農作物秸稈生產沼氣,實現農村統一供氣、統一供暖,達到生活用能高效化。做飯不燒柴和碳,煙熏火燎不再現。建設大型秸稈沼氣工程,秸稈統一管理,改變農村秸稈亂堆亂放習慣,減少火災發生。優化農村生活環境質量,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秸稈禁燒沼氣是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

二、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觀念滯后,認識欠缺。部分干部、群眾和企業,由于受經濟、文化、科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循環經濟理念了解不多,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尚未形成保護環境、維持生態、謀求循環發展的全局觀念,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造成資源與環境無謂的浪費與污染。循環經濟在農村實踐中缺乏明確的技術標準和實施規范。農民不知道怎么去搞。另外,農村循環經濟投資體制存在問題,投資資金缺乏,且來源單一,投資政策不能落到實處。(二)農業生產中廢棄物利用率低。農業生產過程中,副產品和廢棄物再生利用率低,不能充分發揮資源作用,主要有三類:一是農產品在初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豆類秧棵、玉米心、花生秧殼、棉花秸稈。二是畜禽糞便,規模養殖企業大都是將糞便直接作為肥料還田,畜禽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歸田,屬于一次利用,它嚴重污染周邊的水域、土壤等環境,造成農副產品產量和品質下降,最終影響人體健康。三是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農作物燃燒過程中還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直接污染大氣。直接還田存在不利于苗期生長,據分析表明,秸稈過腹發酵還田是秸稈資源利用最大化方式。所以農業廢棄物是一類具有巨大潛力的資源庫。(三)縣城生活垃圾浪費嚴重。據現場考察,垃圾填埋場的利用依然存在很大問題。垃圾填埋場封場后,大面積的土地資源就會被閑置浪費,而現今社會土地資源又極其寶貴,人地矛盾日益凸顯。并且垃圾一旦被填埋就很難在對其進行利用,將長久地深埋地下,可能要過幾百年甚上千年才能被分解。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填埋氣大部分被放掉,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危險因素,未能將資源集約循環利用。(四)市政污水處理后循環利。用率低南樂縣污水處理場占地4.88hm2,分兩期項目,分別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目前啟用了第2期項目工作,日處理污水1.91萬t(包括城市污水、工業污水和雨水)。一是雨水和污水管道不分開,首先是雨水資源流失浪費,再者就是雨水也和污水一樣要進行處理,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和運載負荷。二是污水處理后排放已達到排放標準,可以用于工業循環冷卻使用,建筑場地除塵等用途。但南樂縣污水處理后排放永順溝流至東沙河,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水資源嚴重浪費。(五)企業產業鏈條不完善。產業集聚區內龍頭企業為數不多,不能起到龍頭帶勁作用,產業鏈條短,兩頭或中間環節斷鏈。不能形成產業集群和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品單一,上下游產業脫節,難以形成彼此之間的鏈接,很難建立起園區系統內資源—能量—產品—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網絡。往往是中間在外、兩頭在外、高附加值產品在外、高技術含量在外。鏈條企業、集群效應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不能抱團取暖,使部分農副產品、可用廢棄物流失、浪費。(六)資金瓶頸制約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受經濟條件制約,縣財政比較困難,難以拿出更多的資金投放到循環經濟項目、技術開發上。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差,沒有完備的配套設施建設。資金使用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作者:李永杰 單位:南樂縣農業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