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循環經濟發展基本問題

時間:2022-10-26 09:59:00

導語:淺談循環經濟發展基本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循環經濟發展基本問題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對此,本文從高中生角度出發,對發展循環經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論述,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相關人士的注意,在經濟活動中做好調整與優化,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基本問題;調整優化

所謂的循環經濟,就是一直以物質循環的流動性經濟,在這個經濟體系內,將人、資源、技術等都納入其中,將傳統的以耗費資源發展經濟的模式轉變為生態型的資源循環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提出,主要在小范圍內進行運用,比如化工等領域。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全面化的大趨勢下,循環經濟就需要拓展到更多的行業中,從而促進整個經濟市場的循環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效益。

一、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幾個問題

(一)制度問題。經濟發展雖然目前是以市場作為主導,但是制度對于經濟活動的限制和規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仍由市場發展而不通過制度對其加以約束控制,很可能就讓經濟發展陷入到一個不可控制的地步。對于循環經濟的發展而言,制度同樣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還不是很全面,不僅存在制度上的一些遺漏,現有的一些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制度的更新發展明顯跟不上實際變化,從而對循環經濟不能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1](二)技術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核心關鍵就在于對各類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和循環利用,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損耗。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說,我國不同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行業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一些傳統或是技術性不強的行業,技術水平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循環經濟只有在部分行業中才能顯現出效果,而在部分行業中,由于技術水平較低。要實現高效的循環就是比較困難的。(三)產業問題。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不同產業之間具備一定的對接途徑,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端口。但是目前我國整體經濟產業在結構上不是很合理,低科技、低水平的產業較多,而且分布零散,缺乏監管,這為循環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而且,產業結構的問題,不僅僅影響了循環經濟的發展,也影響到各個產業自身的地可持續發展。同時,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中,整體結構的不合理,也會導致循環經濟發展陷入困境。[2]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幾點建議對策

(一)完善制度引導循環經濟發展。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制度進行完善,只有制度上做好了保證,循環經濟的發展才會快速穩定,并且取得可靠的成果。首先,要對相關制度進行補充。目前循環經濟發展催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生態問題、經濟問題等。這些新問題是以前沒有過的,在制度上就沒有對應的規定。所以,需要對這些沒有制度的方面,及時制定合理的制度,用以規范約束經濟活動。其次,要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目前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還是存在一些適用的制度。但是由于行業的拓展和經濟的多樣化發展,使得制度上產生了一些漏洞。因此,需要對這些漏洞及時進行彌補,健全制度。最后,還需要構建輔助機制,對發展循環經濟予以保障和刺激。(二)努力提高技術水平推動循環經濟。科學技術是發展經濟的內在動力,每一次經濟的大發展,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的,可以說是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的飛躍。所以,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也需要努力提高技術水平。首先,對于低技術水平的行業而言,需要大力對新技術進行研發。具體而言,可以創建技術扶持兼職,對于技術創新予以一定的獎勵和政策優化,這樣必然可以促進技術的革新發展。其次,要加強技術的對接與交流。如果光是依靠自主創新發展技術,那么所花費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因此,為了能夠更快的發展循環經濟,可以進行技術的交流互動,不同企業、不同產業之間進行技術交互,彼此借鑒取長補短,促進雙方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3](三)調整產業結構為循環經濟鋪平道路。產業結構的問題是制約循環經濟取得成效的一個關鍵,所以必須結合經濟實情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首先,需要對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整體性結構予以優化,調整三者之間的比重,使其處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狀態,為資源和經濟的循環奠定基礎。第二,要對每一類產業進行內部的結構優化。每一個產業內部都有高下之分,要對高端企業和低端企業進行優化,加強產業的聚集,形成完善的產業鏈,讓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完整的渠道。

三、結束語

發展循環經濟是大勢所趨,對于我國而言,循環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制度、技術和產業結構等方面存在問題,因此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完善制度、提升技術和調整產業結構,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趙星宇 單位:長沙市雅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