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23 09:48:22

導語: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農民工也在不斷地改善農業生產模式。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它不僅提高了農民工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引導農民科學地進行種植和養殖,促進我農業的發展。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就是將水稻、鴨子、水三種共同組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實現了水稻發展的新的經濟模式。本文通過對中山市獨特的環境氣候以及中山市政府方面分析了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興起,但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一開始總是很難被接受的,要經過不斷地實踐才能發現全新的循環經濟模式促進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

中山市位于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在環境氣候方面,中山市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終年氣溫較高,光照充足、雨水豐沛,非常適合水稻作物的生產種植。作為廣東省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中山市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為了加快地區農業發展,地區政府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提升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加快地區農業經濟發展。2000年以后,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開始逐步在中山市推廣開,得到了政府的極大關注和重視。一直以來,中山市水稻種植面積比較廣,種植區域也比較集中,這為稻鴨共作經濟模式的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地區政府也積極組織各區鎮政府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和水稻種植大戶召開了“鴨稻共養”生態種養技術現場會,農戶對于稻鴨共作經濟模式也非常感興趣。

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之下,稻鴨共作種養技術在中山市各區鎮推廣開,許多水稻農戶都積極引入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實踐和推行距今已經過去了近十年,針對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普及和推廣,中山市建立了多個稻鴨共作循環經濟示范區,對于地區農業種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客觀而言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前期投資和籌措時間上的不足,導致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在實踐中遭遇到種種問題。首先,示范點建立僅三年實踐,稻田與鴨子混合種養的情景開始變得越來越稀少。很多種植農戶也重新恢復正常的水稻種植,不再實施稻鴨共作。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推廣效率,關鍵在于農民收入是否得到明顯提升。在飼養鴨子的過程中,鴨子的確能夠向稻田當中排放一點糞便,這些糞便對于水稻的生產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水稻的產量并沒有獲得理想中的增量,且鴨子的生產速度比較緩慢。而且,這種種養模式下農戶所投入的精力也相對更大,按照普通的價格賣鴨子和稻米,農戶收入沒有得到明顯提高。但是價格定得太高,產品銷量又無法得到保障。一方面,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沒有得到普及的關鍵原因在于品牌建設方面非常薄弱。品牌和技術的推廣和營銷是保證市場信心和農戶信心的核心所在。農戶個體的思想比較局限,缺乏有效的營銷渠道,鴨子和稻米的產品銷量難以保證,價格也沒有競爭力。而政府對于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扶持力度的不足,更是導致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遭遇重大障礙。在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下,稻米的品質得到了明顯改善。

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下,稻米的口感、營養方面都相對較低。而在采用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后,稻米的外觀品質、營養價值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在對稻鴨共作模式下的稻米產品檢查中發現,稻米的蛋白質含量提升了11.8%,稻米的淀粉含量、堿消值以及膠稠度等明顯改善,淀粉含量和堿消值分別下降了6.3%和7.2%,膠稠度提高了12.6%,與普通稻米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應用,對于中山市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研究調查數據顯示,稻鴨共作種養下水稻的高峰苗、成穗率、結實率以及理論產量上都比普通水稻種植模式下要高。其中,成穗率增加了3.9%、結實率增加了5.7%,水稻的實際產量也有所提升,可以說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應用對于水稻增產是比較有利的。另一方面,稻鴨共作模式下也增加了養鴨的經濟收益。鴨子與水稻種養是非常科學的模式,一方面鴨子養殖需要水,而稻田為鴨子提供了天然的棲息的生活場所。在這種生存條件下,鴨子的免疫力更強,鴨子也能夠獲取多種的食物來源,鴨子的肉質也相對更好。而大量自然食物的提供,也極大地降低了鴨子的飼料成本。在未使用飼料的情況下,鴨子的鴨肉口感更好、鴨蛋個頭更大,更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稻鴨共作模式,對于農戶而言也獲得了更高的收益。首先,最直觀的收益是水稻產量的提升。通過對水稻種植數據來看,稻鴨共作模式下農戶可以獲得更高的水稻產量,農戶收益能夠顯著增加,而鴨子的養殖還可以為用戶帶來額外收入。與此同時,稻鴨共作模式下的水稻和鴨子更具市場競爭力,產品定價更高,農戶收入也相應地得到提高。

稻鴨共作模式使得水稻、鴨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了,這樣農民不僅生產出了高品質的稻米同時還為家禽市場提供了安全綠色的優質鴨肉。但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現狀仍然不太樂觀,在品牌建設方面和農民收入少的原因的實踐中,這種全新的經濟模式并沒有得到農民們的認可,并沒有得到較大的發展。但在這種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下,稻米的品質和營養價值都得到了提高,增加了水稻的產量,農民也得到了更高的收益。在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下正在不斷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人們也在不斷地接受新的農業經濟模式,促進了中山市稻鴨共作循環經濟模式不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欣,王強盛,許國春,等.稻鴨共作農作系統的生態效應與技術模式[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9):90-96.

作者:殷穎珊 陸子璇 寧延 單位:中山市南區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