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綠色校園”對策研究
時間:2022-10-29 10:52:42
導語:循環經濟“綠色校園”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廢棄的快遞包裝物已成為大學校園環境的負擔。針對這個日益嚴重的普遍現象,結合當下循環經濟的訴求,快速推進我省高校“綠色循環”措施勢在必行。在此,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為我省高校建立“綠色校園”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
關鍵詞:綠色校園;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浙江樹人大學
杭州一直以環境立市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在建設生態文明的背景下,在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創新和突破方面,杭州也遇到了資源的限制和技術的瓶頸等問題,顯現出對新的發展思路和對策的迫切需求。
一、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并提出從五方面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一是法律規范,強化制度約束。國家頒布實施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和“減量化優先”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杭州的相關企業可以好好利用這些法律法規,促使自己企業的發展,改善自己的企業。二是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循環經濟與經濟結構、產業布局、資源環境是相輔相成的,科學規劃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三是政策驅動,建立激勵機制。中央財政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開展示范試點。四是科技支撐,注重技術引領。發展循環經濟,科技創新是支撐,鏈接技術是關鍵。五是示范試點引路,帶動全面發展。國家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從省、市、園區、企業等多個層面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試點,探索出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杭州可以模仿已經有實施的相關城市,借鑒一下它們成功的因素,從而更好的發展自己。有了以上政策的支持,對于促進杭州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有了強大的后盾。對于促進杭州的相關企業的轉型,有很大的幫助。從而慢慢使杭州成為環保綠色城市。
二、杭州電商快遞業的發展及負面影響
(一)杭州電商物流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浙江省電商物流的發展速度可謂突飛猛進,應用程度不斷普及,經營業態日益豐富,配套支撐逐步完善,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已然成為了浙江省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作為零售大戶全國分倉的杭州是名副其實的快遞之都。杭州作為“三通一達”之鄉,匯集了國內1/3的電商企業,占據了中國快遞行業近60%的市場份額。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杭州經濟的整體發展。杭州阿里研究院針曾對2015年電商物流形勢總結出四大特點:總體增長速度穩中趨緩;中部地區開始崛起;多元化態勢不斷增強;村淘物流成熱點。(二)電商快遞業的負面影響。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消費,帶動了我國經濟的活力和增長,增加了物流行業的就業,然而劇增的快遞垃圾對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每年“雙十一”就像快遞業的“春運”。高校生就是這“春運大隊”中的一員。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堆積如山的快遞盒,給校園垃圾處理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高校生作為網購的主導力量,快遞員送貨的方式完全不能及時將快遞送到學生手中,因此各大快遞公司在浙江樹人大學校園內設立了快遞收發點,以收件人自主取件的方式達到及時高效的要求。雖然有固定的快遞點,但是學生取件速度慢,每到下課時間,快遞點外仍舊擠滿了人,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更為嚴重的是,快遞點和寢室樓下的垃圾桶旁都堆滿了快遞包裝盒。并且校園內沒有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類回收機制,這種情況難以緩解,對校園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三、發展“綠色校園”的進展和阻礙
(一)在杭高校發展“綠色校園”的成果。綠色校園是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指導思想落實到在校的各項活動中,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中。杭州市自20世紀80年代起,一些學校開設綠色教育課堂。經過長期的實踐,綠色校園的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并且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據統計,杭州市已創建成國家級綠色學校7所、省級綠色學校244所、市級綠色學校395所,實現了每個區、縣(市)都至少有1所省級綠色學校的目標。浙江科技大學響應“綠色校園”計劃,從五個方面推廣“五綠共創”綠色校園行動。一是開展綠色教育,建設無垃圾校園,實施垃圾分類,提倡全校師生自己處理自己產生的垃圾。二是實施綠色認領,利用互聯網思維,建立微信公眾號綠色校園認領平臺,將全校劃分為50塊綠色校園責任區,由全校各組織在線上進行認領,線下進行維護。三是響應綠色環保,改善學校不環保的體制機制,改造不環保的設施條件等,為徹底節能降耗創造條件。四是倡導綠色行為,提倡低碳出行,創造綠色、安全的校園交通環境,鼓勵師生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五是呼吁綠色創新,總結綠色教育、青年創業的經驗,推進綠色校園和青年創業的實踐。(二)在杭高校發展“綠色校園”的阻礙。近年來,綠色校園的建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由于高校領導缺乏主動建設“綠色校園”意識,因此高校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這種情況導致建設“綠色校園”難以作為一個規劃在校內開展。1、政府層面。建設綠色校園,對于學校來說是系統性的大工程。而政府在建設“綠色校園”方面只能起到倡導作用,高校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建立。以往地方政府較多關注的是學校的硬件設施配備,在綠色教育和政策的推進上相對弱化。同時,地方政府與當地高校的交流少,地方政府和高校領導均未意識到建設綠色校園的緊迫性。2、學校層面。高校沒有從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等角度看待“綠色校園”的建設,缺乏主動性,領導和師生均不重視。同時,在綠色教育方面,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帶頭作用,導致綠色教育沒有深入人心。
四、創建杭州“綠色校園”——以浙江樹人大學的經驗為例
2017年“雙十一”和“雙十二”期間,浙江樹人大學校園內舉辦了兩場以“綠色校園環保”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回收在校師生的廢棄快遞盒,來推廣“綠色校園”的環保理念。在此期間,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支持。(一)建立校園回收再利用獎勵機制。以浙江樹人大學“快遞盒的二次旅行”活動為例,課題組建立了回收廢棄快遞盒的積分獎勵制,每提供一個可再次投入使用的快遞紙箱獲得一個積分,集滿五分,即可獲得一次免費代拿快遞的機會。在此獎勵機制的作用之下,此次綠色校園活動受到了校內外的多方關注,擴大了本次綠色環保活動的影響力。兩輪活動共回收800余個快遞紙箱,并再次投入使用,促進了綠色校園環保活動的推廣。針對創建杭州“綠色校園”,采用一些回收資源的獎勵機制是提高綠色校園活動的積極性和推廣綠色校園環保文化的必要手段。在制定獎勵機制的前期,課題組借鑒了例如日本大阪鼓勵學校社區等人口密集區域將紙張、舊衣褲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進行回收。又例如,在歐美國家綠色補貼政策實施效果顯著,即政府的部門機構對遵守環保理念的企業給予政策補貼,支持企業完善綠色可持續發展,極大調動了廣大企業家的熱情和激情,紛紛開始向綠色環保企業轉型。(二)設立回收循環的新模式。1、與快遞公司及校園點合作。浙江樹人大學已完成與中通、申通、匯通等快遞站點建立了校園綠色回收合作關系。將校園中回收的快遞盒提供給個校園點和菜鳥驛站總部,經相關質量篩選流程后,做再次循環使用,從而實現快遞盒在校園內的循環利用。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校內做電商創業的學生團隊的創業成本。在綠色校園活動期間,校內快遞點缺乏主動回收快遞包裝的意識,促使課題組設立在校內設立回收循環的新模式,使校內快遞點成為綠色校園活動的主導者。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回收。借鑒順豐公司,直接由派件員取回廢棄快遞盒,從而減少后期收集回收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能大大減少快遞公司的包裝成本。二是設點回收。借鑒舊衣回收的模式,在小區或快遞點設置“快遞包裝專用回收箱”,并由快遞公司派人員前去定時收取,將生活垃圾與快遞包裝垃圾分開,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2.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近年來,在杭高校紛紛自發組織綠色校園活動,卻成效不佳。以浙江樹人大學的校內試點活動——“快遞盒的二次旅行活動”為例。由于是校內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雖然與校團委、學院合作,但其活動的輻射范圍有限,影響力不夠持久,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將活動的輻射范圍擴大,如何激發活動的影響力,已成為綠色校園活動倡導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目前我國針對“可回收再利用”的相關法律并未出臺。同時,我國在快遞包裝方面還存在著過度包裝、包裝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低等問題。所以,高校可以與所在地的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取得相關的經費支持、政策支持,制定相關的回收再利用的相關法規政策;設立具有監管力的部門、委員會等,讓綠色校園活動不僅僅止步于校園。3.與相關的包裝企業合作。設立有效的回收循環模式,僅依靠快遞公司是難以實行的,還需要得到包裝生產商的支持。對在浙江樹人大學的“綠色校園”試點活動經驗總結:快遞由商家到達消費者手上,期間需要在多個快遞分撥中心拆裝、流轉,包裝出現破損的情況難以避免,多數包裝盒無法直接循環利用。因此與相關的包裝企業合作,由包裝企業提供質量好,相對牢固的包裝,是降低快遞包裝盒破損的有效途徑。這樣一來,快遞包裝盒的回收價值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資源浪費。(三)加強綠色環保意識。樹人大學校內300份問卷抽樣調查,其中超過80%的同學表示支持校園回收再循環利用的相關活動,并愿意無償參與活動;有15%的同學表示對“綠色校園”的相關活動不感興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理應具備良好的綠色環保意識。同時,大學生作為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者,高校應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在面對快遞包裝時,能夠做到有效分類及回收利用。大學生應該以理念實踐理念推進“綠色校園”建設,為校園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在杭州高校設立實施示范點。成立“杭州市高校綠色環保聯盟”,舉辦階段性的環保主題講座;邀請業內權威人士進行走訪交流;舉辦相關主題峰會論壇;舉辦相關主題競賽;設置多個“綠色校園”示范點工程等等,加強實踐,以此提高在校大學生回收快遞包裝的意識,推進優化“綠色校園”工程良好的、持久的發展。
五、總結
“綠色、環保”不僅僅滲透到了生活中,同時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之一。浙江樹人大學積極倡導的“綠色校園”的試點活動,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校園內快遞盒的可循環利用;同時通過嘗試建立“綠色高校聯盟”加強各高校間的聯系;建立在杭各高校之間更緊密的合作,加速“綠色校園”工程的創建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解振華.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綠色轉型[J].中國經貿導刊,2014(34).
[2]路永華.浙江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05).
作者:甘宇琦 陳思宇 單位:浙江樹人大學
- 上一篇:樂都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思路
- 下一篇:淺談地理教學面臨新問題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