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的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

時間:2022-04-05 11:15:40

導語:中國經濟下的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經濟下的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

摘要:中國當今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時期,能否正確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決定了中國能否抓住發展機遇。新常態是中國對經濟形勢的重要定義和清醒的判斷,對未來經濟的宏觀政策有決定性的作用。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又由經濟決定,在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普惠金融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

一、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的發展特點與機遇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一個相對于中國典型經濟“舊常態”而言的概念“。舊常態”是指在全球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到來的前20年,中國經濟所具有的典型特點,主要特征為:追求數量、發展粗放;主要靠資本的凈流入和投資的拉動來帶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為了應對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在新的經濟危機到來之前,中國經濟所做出的應對措施,為恢復經濟活力所做出的策略,從而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模式,即經濟新常態。用新常態判斷中國當前的經濟特征,并以戰略的方式提出應對的措施與策略,體現了中央深刻認識到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增長的規律,并通過選擇經濟宏觀策略和對企業的升級與轉型,這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指出中國經濟具有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有:經濟發展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長轉變;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由投資和要素動力向創新動力轉變;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在升級和優化。新常態使中國有了更多的經濟發展機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減緩,而實際經濟增長量仍然在較高的水平。中國經濟若保持7%左右的速度增長,按照中國現有的經濟體量計算,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體量仍然名列前茅。其次,我國經濟增長動力更加多元化,增長速度也更加趨于平穩。中國目前已經確定的發展政策和戰略儲備,使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化解在經濟危機中出現的各種經濟風險。為了避免依賴出口而引起的外部經濟風險,應增加國內消費的需求量以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為了化解經濟危機中不確定的經濟風險,中國正在努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并協同發展。再次,要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并進行升級,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又穩又快,促進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并降低了中國單位GDP能耗,促進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最后,為應對新一輪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將通過簡政放權政策,提高我國市場經濟活力。

二、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

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突破了傳統的金融格局,并向其發起猛烈進攻,互聯網金融創新正在改寫我國金融業態的版圖。而當下的互聯網金融面臨著監管、信息、技術不對稱與線上線下一致等因素的約束,我國相關機構必須沿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路線走大數據之路,加強開放合作,促進個人征信發展,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和技術。我國互聯網金融要不斷深化創新。面對新常態,我國商業銀行等各機構要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而非置身事外,這樣才能使我國互聯網金融緊跟時展的步伐,迎接新常態下不可多得的機遇。

三、新常態下的普惠金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新常態的大趨勢下,全面發展“普惠金融”在金融方向上已經是成為深化改革的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重點提出,“將發展普惠金融融入到國家的戰略經濟層面中來”,為此,國家的社區金融的服務中心,互聯網金融,民營金融等多種表現形式的“普惠金融”即將迎來嶄新的局面,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具有十分廣闊的意義,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指標,同時關系著我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需要金融機構在制度、產品和服務理念等方向上創新,還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和各級領導政府,在信用環境、監管政策、頂層設計等方面做好相關的支撐保障工作。中國想要從根本上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首先要找到普惠金融發展的出發點和最根本的落腳點,簡單地說,準確找出普惠金融所要服務的對象和中國發展正處于發展什么階段的問題,就我國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金融業對特別貧困的服務明顯不足,在這些人群中“貸款難”是存在普遍的問題。

四、互聯網金融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將加強對資本主義市場的體系構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由于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絡和互聯網的使用中,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直接或間接的催生了網民們對金融服務的大量需求,由此,金融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2015年1月微眾銀行成立,這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家互聯網金融銀行,微眾銀行的注冊資金為30億元人民幣,該銀行的主要業務定位于“個存小貸”,通過騰訊收集大量網民客戶資料,加強個人及小微企業等與銀行的合作,微眾銀行的發展方向恰恰是定位于普惠金融。新型的微眾銀行將與傳統金融機互相合作。微眾銀行的成立,表明了互聯網金融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發展方向。

作者:張義斌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陳鴻祥.互聯網金融的經濟邏輯與演進安排——基于普惠金融的帕累托改進視角[J].吉林金融研究,2014,11:4-11.

[2]陸岷峰,虞鵬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大數據”戰略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在商業銀行轉型升級中的運用[J].經濟與管理,2015,03:31-38.

[3]姚余棟.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將股權眾籌打造成中國資本市場的“新五板”[J].中國經濟周刊,2015,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