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范式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05 08:55:00
導語: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范式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地位,要求政治經濟學這門古老的學科與時俱進,將堅持與發展統一起來。
政治經濟學的階段性使命決定其范式的變化政治經濟學一般分為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根據與時俱進的要求,政治經濟學應該作這樣的階段劃分:處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和處于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兩者均可包括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
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代表,是處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分析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并推導當時還不存在的未來的社會主義經濟,其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而處于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則是分析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所分析的資本主義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并存的資本主義經濟,其使命固然有堅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信念的要求,但基本思路是建設所處的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學使命的這種轉變,決定了政治經濟學范式的變化,即從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轉向研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服從于建設新社會的要求,處于社會主義現階段的政治經濟學應關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有的經濟規律的分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空間中并存的兩種社會,許多經濟組織、方式、規則和秩序都有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的趨勢。無論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還是對社會主義的分析,都是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有在研究經濟規律、研究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研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方向的調整基礎上得出的政治經濟學范疇和原理,才能對現實的社會主義建設起到理論指導的作用。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和方法的演進
可以從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領域、研究對象、分析方法的演進中來說明政治經濟學范式的變化。
研究領域的演進。在馬克思那里,進入研究視野的生產僅限于物質資料的生產。它反映這樣的事實: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限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服務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基本上屬于剝削者的奢侈性消費。經濟發展到今天,服務不僅成為社會財富越來越大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進入勞動者的消費范圍。這樣,服務領域因其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高而進入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范圍。
研究對象的演進。政治經濟學由處于資本主義階段進入到社會主義階段,其研究對象有兩個方面的演進:第一,由矛盾和斗爭的理論轉向共處與合作的理論。處于資本主義階段的政治經濟學作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武器,所分析的勞資矛盾以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是對抗性的,因此,政治經濟學成為階級斗爭的學說。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經濟學,著眼點不是不同所有制之間的斗爭,而是尋求它們之間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它固然也重視矛盾的存在,但側重點在于尋求在自身范圍內克服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第二,重視對生產力特別是先進生產力的研究。傳統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基本上限于生產關系,而生產力發展問題則不是重點。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政治經濟學如果不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生產力特別是先進生產力,實際上就放棄了對現實經濟建設的指導作用。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調整和發展歸根到底要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
研究方法的演進。在馬克思那里,方法論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經濟學無法通過實驗室進行實驗。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到了當代,在方法論上發生了兩大變化:第一,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一些經濟研究可以進行試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不少進展,就是從改革開放的試點中得出的結論。第二,電腦的發明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一部分(當然不是全部)經濟學原理可以利用電腦和信息手段進行模擬、仿真和實驗。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就是在實驗經濟學方面作出貢獻的經濟學家。這表明,當代政治經濟學研究不能單純依靠抽象法,實驗和試點同樣可以成為經濟學研究的方法。
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和實踐中的社會主義
面對當代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個別結論可能過時,但其作為一種認識社會的科學體系并沒有過時,仍然可以為認識和研究當代資本主義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0世紀5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原有的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原因在于:一方面,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后,幾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以及9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經濟,引起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在其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了一系列為緩和矛盾而調整生產關系的措施。政治經濟學必須正視和研究這些新問題,否則,就無法解釋在馬克思提出資本主義喪鐘響了100多年后,資本主義還存在與發展的現實。
馬克思在寫《資本論》時,尚處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處于機器大工業的初期階段,企業制度處于工廠制階段,股份制經濟剛剛萌芽。100多年后的今天,無論是資本主義所處的階段,還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企業制度,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公司制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發達的資本市場、現代金融制度、政府干預經濟、科技創新機制等經濟機制和經濟組織的產生,可以包容更高水平的生產力。這些新現象反映出這樣一個趨勢:處于較高生產力水平的資本主義不是離社會主義更遠,而是更近。馬克思所講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自我揚棄(包括消極揚棄和積極揚棄)的經濟因素在增加和發展。在資本主義范圍內所作的生產關系方面最大限度的調整,如資本的社會化、勞動者擁有股權、社會福利制度等,就如同馬克思和列寧當時所講的股份公司、國家壟斷是社會主義的入口一樣,它們也離社會主義更近。
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的情況下,政治經濟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任務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習與借鑒。兩種經濟制度的許多經濟活動和經濟組織存在相互學習和相互融合的過程,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與較高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經濟形式和經濟組織。二是競爭。兩種制度并存必然包含兩種制度的競爭。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可以為社會主義最終在經濟競爭中戰勝資本主義提供對策性理論。三是堅定信念。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政治經濟學需要用與時俱進的理論和方法來揭示其新的矛盾,從而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堅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信念。
科學分析實踐中的社會主義,在內容上涉及經濟制度的分析、經濟運行的分析和經濟發展的分析,這三個方面都包含著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堅持和發展。
對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分析。社會主義現階段的經濟制度分析,其側重點不是為了斗爭,而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對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研究重點轉向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并依據對該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分析,得出一些科學結論:第一,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第二,確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是市場經濟;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不是誰戰勝誰的對立關系,而是平等競爭和共同發展的關系。
對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分析。突破性的理論創新是確認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作出這個判斷的理論突破是明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屬于制度范疇,而是資源配置方式。《資本論》中關于市場經濟規律及其運行機制的原理基本上可用于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分析,甚至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分析的主體內容。商品貨幣理論、競爭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循環和周轉理論、社會總產品實現條件理論、平均利潤率規律理論、流通費用理論、地租理論、信用經濟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等,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研究和經濟實踐都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對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分析。社會主義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發展,也就是發展生產力,特別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力是動態的概念。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遠遠超過馬克思所見到的程度,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政治經濟學研究先進生產力,不僅要尋求發展生產力的源泉,更要研究解放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的途徑。這就涉及通過改革開放調整經濟關系,其中包括所有制結構調整、企業制度建設、分配結構和分配制度的調整、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國家與企業關系的調整等。
- 上一篇:煙草專賣局安全生產工作個人總結
- 下一篇:鄉鎮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