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主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6 09:48:00

導語:國家經濟主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經濟主權研究論文

一、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主權的內涵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條件下,國家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革,隨之而來的是,經濟主權這個新概念得到廣泛傳播,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給予這個問題以高度的重視。在傳統的政治安全以外,經濟主權的提出表明國際關系的重點開始向經濟領域轉移,國家經濟安全顯得日益重要。

經濟主權出現以來,對于其體現及其內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主要有四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一是從國家經濟自然資源的角度來認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的提法,即經濟主權是指“所有公民為他們自己的目的自由地處置他們的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權利”…;另一種是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的觀點,即經濟主權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的自主權”,“它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并可自由行使此項主權”。二是從經濟發展權的角度來認識,認為它是指“經濟繁榮、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權益”。三是從國家處置內外經濟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主權主要體現的是發鈔、征稅和各種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_4J。四是從保護民族經濟能力、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談經濟主權問題,認為“國家經濟主權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完整權及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自主管理權。比如,如何調適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與個人之間、國家與國際巨型投資之間的諸種關系等,都需要相關法律規范的確立、健全、完整和切實踐行”。

以上人們對經濟主權的認識,從不同側面揭示了經濟主權的表現及其內涵,它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人們對國家主權認識不斷深化的產物,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筆者認為更為完善的提法應是,經濟主權是國家主權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國家主權在經濟領域中的體現,是一國“所有公民為他們自己的目的自由地處置他們的財富和自然資源的權利”,“它主要體現在發鈔征稅和各種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等方面”。筆者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主權的思考,也正是以此為基點,著重探討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問題。

二、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經濟主權面臨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是多領域的,最重要的是體現在經濟主權方面,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面臨更為嚴峻的問題。肯尼亞總統莫伊說:“經濟全球化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確立宏觀經濟政策的自主權。”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影響力上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越來越多地涉足各國國內經濟問題,這一切向國家經濟主權提出了挑戰。例如,一國的發展規劃、債務、貧困、資源生態環境等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組織的干預。其次,國際經濟機制的建立限制了民族國家的經濟主權。例如由于當前國際上普遍采用市場經濟體制,因此,絕大多數國家也必須在國內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否則,就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限制和排斥。中國加入WTO談判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西方國家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市場經濟的國家。同時,國家在決定本國經濟體制時的決策權受到限制,要對同國際體制不相適應的外貿、金融、稅收體制進行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一個國家的經濟主權。再次,要參與經濟全球化,國家就必須對外開放跨國公司如果投資于土地和資源,就會侵蝕一國的“自由處置他們天然財富和資本”的經濟主權。另外,引進的資金技術也會影響一個國家對經濟的調控力,從而影響國家經濟的宏觀決策權力。最后,隨著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出現了“無國籍論”,再加上民族國家企業的所有權多元化,使國家經濟主權保護本民族經濟發展的能力弱化,國家經濟主權日益受到新的國際生產和國際分工的潛在威脅。此外,目前世界上大量人口的貧困化大范圍的糧食危機,不同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超出了一個國家或部分國家的能力范圍,必須通過所有國家的努力,包括“讓渡”“自由處置天然財富和資源”的絕對經濟主權。三、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主權的維護

經濟全球化給國家經濟主權提出的挑戰表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主權已成為國家主權的主要內容之一,維護國家主權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維護國家的經濟主權。首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經濟安全概念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到了20世紀90年代,伴隨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經濟安全引起全球各國的重視。一般認為“所謂經濟安全,指的是在與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相區別的經濟領域里,各國為實現本國的經濟獨立、內部發展的可持續、各個部門的平衡等目標所確立的保障和過程,涉及金融安全、貿易安全、投資安全,避免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的沖擊,本國經濟開放的速度和范圍等內容”。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經濟安全,國家的經濟主權就無從談起,維護經濟安全就成為維護經濟主權的重要任務。各國不僅在維護經濟主權的考慮中,重視把經濟安全戰略納入統一的國家整體安全戰略之中而且都對經濟安全保持了高度的戒備和警惕。越來越多的國家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安全應把保障經濟安全放在第一位”。參與經濟全球化,意味著本國經濟發展處于國際動態環境之中,政府調控難度加大,受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更深,不注意經濟安全,世界經濟動蕩就會使國家經濟陷入混亂。因此,各國都注意采取措施防范經濟風險,維護經濟主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更應注意防范外國資本投機,以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其次,化解外資風險。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國際資本流動量增大,各國都堅持對外開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資。外資的大量涌入,為本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解決了資金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效應,往往是一國的經濟速度是數量型、粗放型增長,結果導致國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資流入量,宏觀經濟決策力下降,使本國經濟形成虛假泡沫,使國家陷入經濟困境。爆發在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與外資的流動有關,這個慘重的經驗教訓,使許多發展中國家認識到,在引進外資時,要重新審視經濟增長方式,采取措施防止對外賢的依賴,盡量避免泡沫經濟的出現。再次,注意進行國際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國際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增強,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單靠自己一國的努力難以實現。經濟安全往往和政治軍事安全相互交織,日益成為跨國界的世界性的綜合因素構成的復雜的整體。這就需要通過全世界不同發展程度、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共同合作,達成一致共識,共同努力。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是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密切相關的,如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得不到保障,也會影響到發達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也應注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相互依存性,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機制的重建和改革,加強南南合作,促進南北對話,不斷提高維護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的能力。總之,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日益重要,成為各主權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

[論文關鍵詞]經濟主權體現維護

[論文摘要]國家經濟主權主要體現在自然資源維護權、經濟發展權、經濟安全權等方面。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的經濟主權受到了國際經濟組織、跨國公司的挑戰。國家必須從經濟安全、化解外資風險、加強國際合作的角度維護經濟主權。

[參考文獻]

[1]張驥,穆書濤.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1).

[2]陳漓高.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外開放[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42.

[3]粱守德.冷戰后國際政治中人權與主權的關系[J].國際問題研究,2001,(1).

[4]姚莉.論資本國際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J].教學與研究,2001,(1).

[5]屈學武.從法制角度確保人世后我國經濟的繁榮與安全[N].光明日報,2001—10—30.

[6]談世中,王耀嬡,江時學.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52.[7]王逸舟.關于經濟安全的若干觀點綜述[N].學術動態,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