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原因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7 04:56:00
導語:油價暴跌原因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市場上原油作為商品價格應該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反之,則上漲。二者平衡,價格就穩定。去年下半年僅6個月原油價格的急跌卻早已超出了這一范疇,實為歷史罕見,其原因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國際油價暴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金融危機,實體經濟需求銳減。石油是被譽為“工業血液”,其價格走勢與世界經濟的表現息息相關。2008年7月至今,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國家實體經濟普遍放緩甚至進入衰退,一系列負面經濟數據導致市場對全球能源需求的擔憂加劇。各國失業率不斷走高,致使世界石油需求量減少的速度比產油國減產速度還要快。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2008年8月發表的報告顯示:2008年上半年美國原油日均需求量同比下降80萬桶,這是26年來的最大降幅。2009年2月26日,日本財政部的一份初步貿易報告顯示:日本1月份進口1869萬千升石油或大約379萬桶/日,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8%。
美國商務部的一份報告稱:2008年第4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降3.8%,這是1982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降;消費開支在第4季度下降3.5%,而第3季度下降3.8%,這是1991年以來消費開支第一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商業投資減少19.1%,這是1975年以來減幅最大的一個季度;住房建筑下降23.6%,出口下降近20%,是1974年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個季度。2008年11月7日,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公布2008年第3季度業績,其報表充斥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營業收入379億美元,同比下降13%;當季虧損42億美元,每股股票凈虧損4,.5美元。雪上加霜的是,通用汽車第3季度現金流大幅減少69億美元,使得通用汽車公司走到了破產的境地。2009年3月2日,因美國國際集團(AIG)公布第4季度虧損617億美元,為美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虧損,引發對原本已經十分嚴重的金融危機將進一步加劇的擔憂,道瓊斯工業指數盤中下挫至自1997年以來的最低,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收盤暴跌逾10%。同年2月9日,日本民間調查機構東京商工調查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日本倒閉企業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8%,達到1360家,為6年多來同期最高水平,倒閉企業的負債總額為8389.9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3%,已經是連續5個月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美國失業總人數已達360萬人,就業人數降幅達到30年來最高水平。2月25日,法國經濟財政就業部稱,法國1月份失業人數較前月增長4.3%。法國1月份失業人數較上年同期增加15.4%,失業人數由去年12月份的211.4萬人增加到220.5萬人。聯合國貿發會議高級官員海納·弗拉斯貝克甚至預測:由于受金融風暴影響,2009年全球總體增長可能為零甚至稍低于零。根據貿發會議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經濟萎縮幅度可能高達1.9%;歐元區經濟可能萎縮1.5%-2%;日本將出現0.3%-0.6%的負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放緩至8%;印度將降到6%左右。
(二)投機操縱,金融炒家推波助瀾。早在2008年國際油價飆升之初,歐佩克認為國際油價飆升主要是原油期貨炒作。卡塔爾能源工業部部長阿提亞認為:OPEC不應充當高油價的替罪羊,罪魁禍首是那些國際金融炒家。沙特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阿里·納伊萊重申:投機活動是導致近期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甚至有專家認為,造成油價持續上漲,是由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工業國家存在大量流動資金造成的。隨著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些流動資金急于尋找新的投資機會,而石油的長期價值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美國眾議院能源商務委員會報告稱:2000年,“投機者”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原油期貨和期權合約總持倉中僅占37%。但2008年4月,投機倉位比重卻高達71%,超過10億桶,高于同期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和戰略石油儲備的總和,而“商業交易者”所持合約比例則大幅下降。據美國金融機構統計,2008年上半年油價飆升時,除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一些國際投行外,另有600多家對沖基金的近2萬億美元在紐約、倫敦兩大交易市場上興風作浪,甚至一些退休基金和保險基金也來推波助瀾。
在國際油價下跌過程中,新的投機活動主要表現為兩種:一種是石油市場投機資本的撤離,這是導致油價暴跌的一個重要因素。全球流動性泛濫,使大量的投機資本囤積在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期貨上,國際油價漲跌已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供需波動的合理范圍。世界原油價格從2002年的每桶25美元暴漲到2008年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創下歷史天價。隨后國際油價泡沫開始破裂,使得國際油價一路“跌跌不休”,暴跌到40美元以下。今年1月8日,由于美國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市場上的原油期貨價格連續兩天走低,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付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下跌93美分,收于每桶41.70美元,而在1月7日,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了12%以上,單日跌幅創下2001年9月以來的最高記錄。美國《商業周刊》網站1月8日說,去年夏天油價上漲到每桶147美元的頂峰,如今油價已經保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但就像非傳統投資者蜂擁入市推動油價上漲一樣,金融危機后,投機資本迅速撤離,又使國際油價出現自由落體式下降,其速率之快、降幅之大,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分析人士指出:很多對沖基金和投資機構紛紛拋售石油期貨,以滿足其他投資需求。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統計數字顯示,在2008年5月至12月的7個月里,非經營性質的投資者在該交易所買入的石油期貨減少了1/5。管理石油交易的美國產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官員巴特·奇爾頓說,新的投機活動加劇了油價快速下跌的勢頭,一部分石油投機商及時撤出將收益兌現。
另一種則是繼續對石油進行投機,以低買高拋的方式使國際油價不斷在震蕩中下跌。最近的油價波動顯示,投機活動仍然十分活躍。受加沙沖突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糾紛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然而,當美國庫存石油增加660萬桶的消息傳出后,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油價暴跌到每桶42.63美元。美國庫存的增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石油市場上最大的賭博——油價在幾個月甚至幾年里會穩步上升,業內人士把它叫做“期貨溢價”。在這種情況下,石油投機商會低價買進石油囤積起來,通過期貨合約以更高的期貨價格賣出,從中獲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一書作者威廉·恩達爾說,在所有原油期貨交易商中,僅有約30%被確認為傳統的商業交易商,而其余約70%都是投機性質的交易商。他甚至認為,高油價中至少有60%是極少數金融公司與美英石油巨頭連手操縱市場的結果
(三)政治商品,大國角逐利器。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世界對能源的依賴在加深,石油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普通商品。“石油武器”、“石油美元”、“能源伙伴”等早已是國際政治較量中的重要砝碼,能源出口國與進口國也利用手中的能源在外交中縱橫捭闔,尋求政治、經濟與戰略利益。
進口國為了自身能源安全,則千方百計地試圖控制能源的生產與運輸,能源政治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前一時期油價的大跌是與美國的政治“平衡”術有很大關系。美國政府所代表的社會集團的利益與美國的國家利益必須有一個平衡。高油價使美國金融和石油寡頭必然獲取暴利,控制著世界近70%的石油資源的美國石油公司,是油價漲跌的直接受益者。以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去年上半年油價暴漲的情況時,第1季度埃克森美孚盡管總產量比2007年同期下降5.6%,但其季度營業額從2007年同期的872億美元增加到1168億美元。第2季度其營業收入上升40%至1381億美元,而2007年同期則為984億美元。因為美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石油財團利益,但這種利益不能超越美國國家利益。當油價居高不下影響政府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時,美國政府勢必要做出相應調整。事實證明,美國現在已經采取政治手段實施了這種調整,即把油價調整到執政的利益集團可以接受的價位。讓我們回顧2006年的國際油價。2006年是美國的中期大選之年,油價出現了較大的跌幅。從2006年7月14日的78.4美元/桶,下跌到2007年初的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達37%。為何油價跌幅如此之大?因為布什政府為了贏得中期選舉,推出一系列措施來抑制油價:首先布什政府宣布在2006年5月份開始停止增加戰略原油庫存;其次是在7月中旬原油價格走高之時,美國政府稱“如有必要將動用原油戰略儲備來平抑油價”。然而,同年9月兩家美國石油公司聯合宣布,他們在美國墨西哥灣發現一個儲藏量為30~150億桶的大油田。這一發現使美國原油儲量增加約50%,最終導致當時的原油價格大幅回落。因此,美國政治力量有意抑制油價的因素決不能忽視。
二、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
當前,國際油價在每桶70美元左右波動。從去年8月以來國際油價的連續下跌,有人歡喜有人愁。國際油價的急跌一方面將有助于全球經濟恢復,減輕經濟危機的沖擊。另一方面也給世界主要經濟體帶來深遠的影響,并促使他們趨利避害,采取各種應對措施:
(一)逢低吸納,美國大規模囤積石油。據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能源情報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08年每日石油需求下降126萬桶,創下10年來低點的1941.9萬桶,降幅為6%。2008年12月,美國石油消費量為每日1919.9萬桶,較上年同期下降152萬桶,降幅為7.4%。當前,美國實體經濟和石油消費依然低迷。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大幅下滑,消費萎縮,對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需求銳減,石油價格持續走低之際,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衰退的美國卻利用當前石油價格在低位波動,迅速增加庫存,大量囤積石油。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材料,2008年12月,美國原油進口量由11月的2.616億桶增至3.198億桶。2009年1月初,美國能源部宣布年初將重新開始購進原油,并打算在1-4月增加1200萬桶。美國能源情報署的能源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數據自2009年2月以來連續3周保持上漲,2月20日商業原油庫存已達到3.513億桶,處于11年來最高水平。
在前期國際油價處于低谷時期,美國抓住時機,逢低吸納,實現了以最低的成本,儲備高質量的原油,建立和確保戰略石油儲備的指導方針,以應對國內外各種突發危機。目前,美國的原油儲備能力已經接近儲備能力極限,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的交割點倉庫,庫存已經增至創紀錄的3490萬桶。為了找地方存儲石油,美國石油公司開始打起船的主意。各大石油公司已經租用了30艘超級油輪,這些油輪每艘可裝載200萬至300萬桶原油,日租金高達6.8萬美元左右。現在,這些裝滿了原油的巨輪停泊在墨西哥灣沿岸,加上其他小型油輪,在海上漂浮的“油庫”就為美國儲備了超過8000萬桶石油,成為美國巨大的海上浮動儲備庫。
(二)減產促價,石油出口國損失巨大。2007年,歐佩克能源出口所得高達7300億美元,2008年超過1萬億美元。新一年的到來,使石油出口國家為油價憂心忡忡。阿爾及利亞能源礦業部長哈利勒認為,油價不能低于每桶70—90美元之間。否則,阿拉伯國家無法承受損失。伊拉克、尼日利亞宣布將縮減2009年的預算,并調低了預期石油收入,阿曼以每桶45美元來制定2009年預算。委內瑞拉石油用于社會救助項目,盈虧平衡點可能高達每桶120美元。自油價跳水以來,歐佩克成員國已損失2000億美元以上。
2008年12月,歐佩克第151次部長級會議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每天減產原油220萬桶。這是自2008年9月以來,歐佩克第3次調減產量,總共減少日產量420萬桶。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產部長沙基卜·哈利勒說,歐佩克成員國已經達成共識,要顯著削減石油產量。他認為決定的力度越大,油價恢復的速度越快。油價太低會損害產油國利益,加劇全球經濟衰退,如果油價低于減產成本,產油國將被迫停止對外投資。最壞的結果是產油國也會陷入經濟衰退,導致全球經濟崩潰。對歐佩克成員國來說,每天減產200萬桶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許多成員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油價大幅下降,已經讓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的財政出現危機,此次減產將會使他們雪上加霜。
歐佩克石油產量占全球40%,僅靠成員國來調整供應,在較大程度上制約價格恐怕難以奏效。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阿塞拜疆、阿曼、敘利亞等非歐佩克成員國也參加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奧蘭會議。俄羅斯前總理謝欽在會議期間宣布,俄將削減原油產量每天35萬桶,并表示俄愿成為歐佩克常任觀察員。阿塞拜疆工業和能源部長阿利耶夫表態,愿意參加歐佩克的減產行動,每天削減原油產量30萬桶。從當前國際油價來看,歐佩克和石油生產國試圖通過減產來促使油價回升的措施正在逐步奏效。
(三)前行乏力,俄羅斯經濟振興面臨考驗。10年來,國際油價高歌猛進,俄羅斯賺得盆滿缽滿,憑借石油出口的可觀收入,擁有位居世界第三的5000多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石油價格的急跌使持續了8年的俄羅斯石油繁榮褪色。油價的暴跌揭示出了俄羅斯經濟無法回避的弱點。俄羅斯《觀點報》認為,金融危機與油價暴跌的雙重打擊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阻礙了俄羅斯強國復興的步伐。
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時,國際油價為每桶35美元,8年后一路飆升至每桶147美元,而現在只有70美元上下。俄專家預測,如果油價每桶66美元,俄將出現經常項目赤字。如果每桶50美元,俄經濟增速將降至3.5%,而且每出口一桶石油,將虧損14美元。關鍵在于,如今俄羅斯對石油的嚴重依賴在某種程度上也如同前蘇聯一樣。在俄羅斯對外出口的結構中,能源出口占2/3強。未來會怎樣,還要看油價的漲跌和俄羅斯的經濟改革。根據俄羅斯政府的評估,如果油價在每桶40美元的水平維持兩年,俄羅斯經濟將面臨崩潰的局面。美國智庫尼克松中心執行主任、《國家利益》副主編保羅·桑德斯認為,如果當前的石油價格持續1年,俄羅斯也許還挺得住,但如果持續2-3年,對俄羅斯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打擊,不排除經濟危機演變成政治危機的可能。
近幾年,俄羅斯政府因石油美元提前償還了大量國家外債,但不少企業卻以股份為抵押在海外獲取低息貸款,今年到期的外債總額高達1100億美元。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2月11日宣布,俄羅斯失業率已達到5.7%,總失業人口超過170萬。俄羅斯獨立工會聯合會主席什馬科夫說,去年10月至12月,共有50萬人被解雇。今年1季度,還有50萬人失業。據法新社2009年3月15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承認,俄羅斯失業人數已達600萬。
目前,總體上油價持續下跌,使依靠石油美元拉動的俄羅斯“經濟列車”前行乏力。俄羅斯石油公司利潤和外匯收入大幅下降。打破了俄政府的收支平衡。俄盧布已經貶值了21次。為了使盧布的貶值不至于過分兇猛,俄央行已經投入了2100億美元。這充分暴露出俄羅斯經濟結構過分倚重資源出口的弊端。如果油價長期在低位運行,俄羅斯原料壟斷行業可能會失去還債能力,政府將被迫為他們提供補貼,國內市場將加速疲軟,通貨膨脹率將進一步升高,銀行業和工業領域將出現問題,證券市場也會持續失去投資者,從而要求國家大量注資。在國家預算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政府將被迫減稅,在貨幣貶值時動用儲備金增加支出。其必然結果將是大量企業破產,首當其沖的是金融業、服務業和貿易領域,將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嚴重的打擊。
(四)輕裝前進,中國的策略和機遇。自1995年起,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每年遞增1000萬噸左右,且逐年擴大。過去10年,中國原油生產年均增長率僅為1.8%,而石油消費增長速度達到4.99%。從2004年起,中國開始規劃建設了鄯善、鎮海、舟山、大連、黃島儲油基地。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值,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每天都在蒸發,不如抓住時機、逢低吸納,買進戰略儲備石油及其他重要戰略資源。據普氏能源資訊網報道,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已向其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2500萬桶。今后幾個月,可能向位于大連的第四個儲油基地注油1900萬桶。石油全球需求疲軟,中國進口增長,顯然是補充戰略儲備。新華社報道,2009年1月中國原油庫存較上年同期增長33.5%,達到3720萬噸,相當于2.727億桶。自去年7月油價見頂以來,中國原油庫存增加了近500萬噸,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下跌,為中國實體經濟松綁,將使物價、企業盈利、GDP增長都得到改善。原油進口成本降低,減輕了通貨膨脹壓力,政府少掏錢搞補貼,實體經濟受益。從企業成本來看,中國的能源消費2/3用于工業領域,1/3用于交通運輸,油價下跌使工業企業成本明顯減少,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油價下跌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環境保護提供了機遇。長期以來,石油價格的扭曲已經給中國的能源利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國際油價回落,為中國理順能源價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也為籌備了很久的能源改革提供了有利時機。下調成品油價格,并抓住時機,中國推出了燃油稅改革,制定并推行更多的節能減排措施等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此外,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適度下降,也會優化中國的能源供應結構,有利于保護國內環境。隨著石油使用量上升,煤炭供應緊張局勢將會得到緩解,煤炭需求量減少。一方面煤炭開采量減少,環境污染得到一定程度減輕。另一方面,優質煤的使用,也會更有利于環境保護。
總之,對于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適度下跌是一個利好因素。國際原油價格的走低,煉油盈利使地方煉油廠紛紛恢復生產,社會消費者囤積逐漸消失,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從偏緊轉為充足,使我國成品油價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一舉改變。同時,有助于減少對外支付,增加石油戰略儲備,更有助于減輕輸入型通貨膨脹,促進投資和消費,為實現今年保八的增長目標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新華財經,國際油價持續走低[EB/OL],新華網,2008-12-30
[2]趙農,石油價格波動的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2007,(2)
[3]管清友,全球流動性過剩與石油市場風險[J],國際石油經濟,2007,(10)
[4]湯闖新,美國的秘密:美國資本集團玩弄世界經濟的秘密[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
[5]童媛春,石油真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6]張志前,涂俊,國際油價誰主沉浮[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7]汪壽陽,余樂安,房勇,等,國際油價波動分析與預測[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8]王波,美國石油政策研究[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9]劉希宋,韓冬炎,等,石油價格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10]WorldEventTrading:HowtoAnalyzeandprofitfromToday’sHeadlins,AndrewBush,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7
[11]BadMoney:RecklessFinance,FailedPolitics,andtheGlobalCrisisofAmericanCapitalism,KevinPhillips,2008
[12]THETYRANNYOFOIL,AntoniaJuhasz,2008
[13]ACenturyofWar:Anglo—AmericanOilPoliticsandtheNewWorldOrder,WilliamEngdahl,London:PlutoPress,2004
[摘要]石油具有最重要的戰略屬性,成為世界各大利益集團競爭的重要資源,也是大國角逐的一個重要利潤源,但其價格的波動取決于很多因素。2008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一路暴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許多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本文著重從金融危機抑制全球需求、新的投機操縱行為、政治力量的滲入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油價暴跌的原因,并闡述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石油出口國和主要經濟體的不同影響和作用以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際油價;暴跌;原因;影響
- 上一篇:市長在市辦公室職工大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市府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