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外語傳播對本國的影響

時間:2022-12-18 11:48:03

導語:試議外語傳播對本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外語傳播對本國的影響

一、中國改革開放后中俄關系

對俄語發展的影響80年代兩國關系逐步實現正常化時期。1989年5月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在北京舉行的兩國最高級會晤標志著中蘇關系中這一歷史轉折點,從此兩國關系揭開了新的一頁。20世紀80年代后期俄語再次回歸到中國這個舞臺,在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領域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首先為使廣大俄語工作者共同協作,使俄語得到規范化的發展,1981年在國際俄羅斯語言文學教師協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俄羅斯語言文學教師協會在中國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也加速了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之間的貿易合作,可以說俄語在中國的現狀如沐春風。俄羅斯與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越發頻繁與緊密,這意味著我國對俄語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在中國不論地域差異,幾乎在各大城市都設有俄語授課點,例如,離俄羅斯較近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此外廣東省、福建省、貴州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北省、四川省,以及直轄市北京、上海和重慶,還包括廈門市、深圳市等各省市高校及中小學也設立了俄語授課點。

據教育部數據統計,在中國,俄羅斯語言和文學專業教師有將近800多人,公共俄語教師160人,其中50%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設有俄語專業的高校有100多所,有將近4萬大學生將俄語作為自己的專業。1984年,我國有11所高等院校具有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截至2013年初,我國具有俄語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已達50多所,有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擁有了俄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俄語教育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此外至今為止全國教授俄語的中小學約有240多所,有將近8萬名中小學生正在進行俄語學習研究,其中小學生將近3千名。在300所中小學及120多所高校開設公共俄語課程,其中有近4萬人將俄語作為第二外語進行學習。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1月3日在中俄兩國簽署的《俄羅斯聯邦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在中國學習俄語和在俄羅斯聯邦學習漢語的協議》框架內,在中國首都北京的三所中學內開辦了俄語教學,這三所中學分別是:北京潞河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和北京市二中。與此同時據俄羅斯官方報道,中國將近有6萬非俄語專業的的成年人不同程度的掌握著俄語。

二、中俄友好關系的見證-“中國年”與“俄羅斯年”

隨著中俄兩國關系的不斷改善與各領域的良好合作,2005年7月主席訪俄期間與俄時任總統普京共同宣布,根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中俄兩國將于2006年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俄羅斯年”活動促使兩國共同舉辦300多項活動,俄羅斯7個聯邦區的領導、65個州長來華進行訪問,數萬俄羅斯人來華舉辦了各類經濟文化交流展覽與活動。其中中方直接參加“俄羅斯年”活動的人數約50萬,通過媒體經常關注“俄羅斯年”活動的人達幾億。從這些數據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中國大國地位的不斷提升,俄羅斯方面對兩國睦鄰友好關系是高度重視的,俄聯邦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力爭于乘著中國快速崛起這股東風來積極努力尋求與中國在政治經濟等各項領域的發展與合作。兩國政府也正在不斷的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秉持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實現雙邊合作,達到互利共贏以開啟兩國戰略合作的新篇章。

綜上所述,俄語在中國歷史上乃至當今中國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中國人民都在高度重視俄語在中國的發展。俄語在中國的起起落落也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見證。當今社會俄語在中國再度崛起正在說明歷史總是在進步的,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正在朝著更加朝氣蓬勃的方向發展。此外中俄雙邊政治貿易、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發展為中國的俄語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使他們有信心和動力學習俄語且以學習俄語為傲。無論歷史的車輪如何前進,俄語學習在當今以及今后的中國是不可阻斷的。再次引用總理的這句意義深刻的話:“蘇聯—是與中國擁有數萬公里邊境線的大國,蘇聯無時無刻不在研究中國,而我們已經停止了對他們的研究與學習。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們將要做什么,針對如此龐大的“一位鄰居”我國應當繼續培養越來越多的俄語人才。”

作者:阿衣西仁·居馬巴依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