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發展對策論文

時間:2022-08-30 05:27:00

導語:電信業發展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信業發展對策論文

從2007年開始,中國加入WTO的5年保護期已經走完,國際電信企業正在進入中國這一開放的電信市場,國外電信業擁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且即將進軍中國電信行業,中國電信業各項業務勢必會受到沖擊。目前,我國的電信市場雖然運營商數量有多家,但從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上,都存在一家獨大的現象。寡頭壟斷的局面依然存在,沒有形成有效競爭格局,所以,當前我國電信市場亟需國家對產業走向予以引導,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電信行業的結構。怎樣使中國主要的四大運營商均成為競爭力極強的企業,應對WTO全面開放電信業后的中國電信市場乃至全球化電信市場的競爭。

筆者認為從國家主體層面來說主要是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首先應加快立法速度,完善通信法律體系。為了滿足WTO進一步開放電信市場,規范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我國也陸續制訂了一些法律,如全國人大在2000年了《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國務院相繼了《電信條例》(2000年)、《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6年)、《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0年)、《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2年)等行政法規;信息產業部制定了一系列部門規章。這些法規和規章適應了電信業對外開放的需要,其中,《電信條例》和《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是電信行業最主要的兩部行政法規。但中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電信法》,對電信業的管制更多的是依靠條例和部門規章。這與美國1934年出臺的《電信法》、英國1984年出臺的《電信法》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國目前通信業立法速度太慢,過渡期即將結束而通信法律體系尚未形成,此外,通信執法主體的設定和行政執法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為了適應電信業進一步國際化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國際電信服務貿易的原則和要求,盡快出臺《電信法》,提高立法質量。

其次應建立獨立監管機構,實現對電信運營商的有效管理。由于中國電信業長期政企不分,造成了監管機構的錯位。信息產業部是電信法規的主要行政執法機構,但在電信價格管制和電信基礎設施及重大電信投資決策和審批上則由國家計委負責,有線電視網絡及其他電信專網的管理也依然分散在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這說明我國尚不存在獨立的電信管制機構,造成多頭管理,這既不符合WTO的有關規定,也影響管理效率的提高。鑒于此,我們應盡快建立一個獨立于所有運營商之外的電信監管機構,來實現對電信運營的正常監督和管理。

從企業自身的主體層面來說應該積極的適應規則,特別是國際規則,提升市場應變能力,增強自身綜合實力。首先可以借3G牌照的發放,積極進取移動通訊市場的重組和變革。3G時代的到來對國內的通訊市場的格局必定會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在2007年必定進入3G時代。3G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演進和服務的豐富,更重要的是產業格局和游戲規則的變遷。在3G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刻,如何構建緊密的產業鏈,并策動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是移動運營商面臨的新挑戰。運營商整合產業鏈、構造生態系統的能力決定著3G業務發展的狀態。韓國的CDMA產業的發展得益于零部件產業、終端機產業、系統產業和運營服務產業為一體的體制,通過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鏈。這種體制的實施使CDMA從開發到推廣、到服務、到市場整體全面地突破和發展,從而使韓國從移動通信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移動通信強國。從四大運營商的經營現狀看,中國移動實力最強,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均居首位,原本一直經營狀況不佳的中國聯通現在已經漸漸走出困境,而兩大主要以固話為主的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都已顯出疲勢,這將促使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將借3G牌照發放之際積極爭取進入移動通訊市場。在3G的技術選擇和技術支持上,我們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的研發,以期擁有更多的技術標準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借“請進來、走出去”的契機,利用國外成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技術上的跨越。再次,通過差異化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電信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非常明顯的行業,具有較強的自然壟斷性。但與此同時,無論從國外還是從國內的情況來看,電信業又是一個競爭性行業。由于3G關系到上千億投資,建一張覆蓋全國的3G網絡,投資可能接近2000億元,如何布局以避免3G網絡重復建設,就成為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如果不加控制地增加進入者,引來更為激烈的競爭,會將一些運營商帶入資金的泥潭,這對中國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將是致命的打擊。在電信市場開放的情況下,這種影響還會進一步加大,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電信業的發展。有鑒于此,中國有關部門應該合理控制3G牌照的發放數量,新的市場競爭者如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將發展重點放在優質的現有本地用戶和寬帶用戶上,盡量避免與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展開正面的價格戰,努力實現規模效益與有效競爭之間的平衡。構建后的格局應該能夠同時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性和電信業的市場經濟效率,是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這其實就是經濟學中提到的“馬歇爾沖突”:如果只強調規模,壟斷是最好的,但沒有競爭的壓力,企業可能生產經營效率低下;如果競爭過分、過度的話,企業又沒有市場規模,成本大幅增加,也無法達到優化社會資源的效果。

最后,通過優質服務,培育用戶忠誠度。用戶忠誠度是電信運營商取得競爭勝利以及擴大和保持市場份額的關鍵。在我國加入WTO之后,隨著外資的進入,我國電信運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市場份額的競爭,是爭奪用戶的競爭。只有服務質量好的電信運營商才能培育用戶的忠誠度,防止用戶的流失,擴大新的用戶群??鐕娦殴镜姆账胶湍芰γ黠@高于我國電信運營商。為了能與競爭對手,尤其是跨國電信公司展開競爭,我國電信運營商必須苦練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首先,從上到下都要樹立市場觀念,轉變服務態度,以“消費者滿意就是我的最大滿意”為標準。其次,建立健全電信運營商的各項服務制度,根據消費者的反映和管制部門的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水平。第三,嚴格按照有關電信業的服務標準提供電信服務。這些標準包括《電信服務標準(試行)》等。最后,熟知市場細分,培育高消費用戶。因為高消費用戶的支出占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且比較穩定。在加拿大,14%的用戶帶來平均月收入的53%,且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因此,要將用戶劃分得越來越細,并針對其需要制定多種服務選擇,從根本上做到用戶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總之,在WTO要求中國全面開放電信后,我國電信運營業將面臨更大的市場開放和國際競爭的壓力,在全球競爭環境下,如果中國電信運營商能夠抓住機會,不斷改革完善自己企業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政府提供給一個更加公正、平等的競爭平臺,與世界電信巨鱷展開全面競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必然能在世界電信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給國家發展帶來更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JamesK.Shaw.電信業戰略管理[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