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創新環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1 08:55:00
導語: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創新環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分析了區域創新環境形成對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指出體制問題及思想導向問題是制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從發展歷程看,珠江三角洲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有明顯的商業化傾向,這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嚴重制約瓶頸因素。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環境;產業文化;珠江三角洲
高新技術產業,從狹義上講,是信息產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的總稱。從廣義上講,高新技術產業相對于傳統工業更應視為一種科學文化、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模式和一種有利于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高科技手段[1]。最新研究表明:智力密集、風險資本、基礎設施、信息服務等區域因素并不與創新過程發生必然聯系。所謂創新,是各行為主體通過相互協同作用而創造(生產)技術的過程,因此要高度重視區域創新環境(innovativemilieu)的建構。區域創新環境,又稱創新網絡,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社會文化環境,它是一個地方行為主體(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地方政府等機構及其個人)之間在長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人——地——社會——環境”互動系統[2]。營建一個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是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種創新環境的形成已經成了當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對于高新區的發展,區域創新環境的作用更不容忽視。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就像是一種空氣,一種土壤,培育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同時帶動地區經濟增長、文化哺育、人地和諧和社會進步。
高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具有較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和周期長的特點。從珠江三角洲大多數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區的區域創新環境來看,現有條件還不能很好滿足“三高一長”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的商業化、功利性傾向明顯。由于地緣文化的關系,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深受香港發展模式的影響[3],改革開放30年來,珠江三角洲范圍內的許多城市實際上走的是“商業興市”、“資源耗損”和“環境退化”的發展道路。分析一下珠江三角洲區域創新環境形成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渠道,不難看出,其中存在著明顯的商業化趨勢。如,廣州科學城主要開發目的一是吸引外資,二是促進出口,仍是初級外向型經濟的產物;又如,盡管珠江三角洲與電子有關的中小企業群,尤其是東莞、惠州、深圳高技術產業走廊形成的產業文化,對北京中關村企業和國外企業造成極大的吸引力,但是,這一地區的市場開拓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主要依賴于區外,工業發展仍以外資導向為主,自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為了維持企業生存,這些中小企業只能被迫轉向風險小、回報率高、見效快的行業,即高利潤活動,包括電子產品和零部件的買賣活動、房地產經營、保健品生產等等。因此,如何利用當前金融海嘯時期的全球聯系,盡快克服企業的商業化經營,發展本地創新網絡是未來產業升級的重要課題。嚴重的商業化傾向是珠江三角洲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病,亦是區域創新環境構建的主要不利因素。為此,在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發展本地企業的合作甚至發展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協作,以培育區域創新網絡是當務之急。各級政府應該在本地創新網絡和本區域創新環境的建設中發揮良好作用,這對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發展和新優勢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意義。各地政府扶持高新技術產業應當從長遠出發,著重于提供和維護一種有利于創新的環境,為創新的擴散和知識的積累創造條件。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①完善市場法制建設,給所有企業一個長期公平的發展環境,促進健康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具體操作上又分為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建立物質基礎,如投資建立企業家聚會的場所,以及投資于培養人才、產生技術的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硬方式)。另外一種是影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吸引力的形成以及文化氛圍。歸根到底,主要著眼于建立起一種富有活力的創新精神,尊重人才的區域文化(軟方式);②進行制度改革,給企業家一個成長空間。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壯大與衰落消亡往往得失于轉瞬間,而其中歷練出的企業家群體是產業發展的寶貴財富。我省目前的企業家最熱切盼望的往往就是一種靈活寬松的環境和主人翁的地位;③大力加強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區域的信息交流。
創造區域創新環境的另外一種渠道是自下而上的企業行為[4],其出發點是利潤和各種效益。對企業而言,區域創新環境的營造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克服“垂直一體化”的經營思想。我省一些大企業盲目講求規模,重視產量,把產品大部分價值增殖環節都控制起來。這樣不但降低了企業專業化程度,造成管理上的困難,不利于開發新產品,而且對于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高新技術產品來說,不適于這種生產結構的運作,使得企業轉產困難,風險成本增加,不利于迎接突發性事件;②中小企業必須自我創業和發展。實際上,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容忽視。應該具有更強的發展意識和創業精神,具有承擔風險的勇氣;③將企業家能力培養、勞動力素質提高、研發資金投入、增加企業間聯系擺到正確位置上來。這樣既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亦有利于整個區域創新環境的培育;④增強企業間的協作意識,形成有機聯系的地方性網絡。最終目的是建立高新區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區域經濟綜合體;⑤建立一種與企業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源泉同步發展的區域新文化;⑥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同企業自身利益的內在聯系。企業應該增加對區域公共設施的投入,為區域新的社會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開展公益活動。意識到自身發展潛力源于區域創新環境的培養。公務員之家:
歸納起來,體制問題及思想導向問題是制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今后的發展應充分認識到區域創新環境與地方經濟及企業自身利益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優化企業體制,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特別是制定出適于自身長遠發展并且有利于建設地方的區域創新環境的企業發展戰略,同廣東省的外向帶動、科教興粵和科學發展觀的地域實踐等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一道為發展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葉岱夫.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作用機理初探[J].地理研究,2001,20(3):307-314.
2.葉岱夫.惠州學院后山風景區景觀命名的初步研究[J].廣東園林,2009,31(1):10-14.
3.葉岱夫.香港回歸與粵港經濟互惠互利問題研究[J].經濟地理,1997,17(4):224-227.
4.王緝慈.現代工業地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 上一篇:預防工商執法犯罪演講稿
- 下一篇:檔案局開展創先爭優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