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14 10:39:00

導語: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其融合發展成為了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介紹了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并分析了二者當前融合發展的態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如何實現融合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態勢融合

現代服務業是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信息、知識和技能相對密集的服務業,特別是指服務業中最具活力的,在產前、產中和產后為生產服務的生產者服務業。而現代制造業則是指能夠不斷吸收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并將先進制造技術、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綜合應用于研發、設計、制造、檢測和服務等全過程的制造業。

目前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二者之間逐步建立了一種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動態內在聯系,顯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F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體現了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更深層次的專業化分工,既可以提升企業的專業化水平,讓企業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出質量,又可以促進企業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之間的相互支撐和協調發展。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形式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更多地表現為服務業向制造業的滲透,特別是與生產過程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直接作用于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其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層次:

(一)企業內部的融合發展

隨著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許多企業的制造和服務功能已逐步融于一體,作業管理也從制造領域延伸到了服務領域,一些企業已經逐步從以制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在許多著名的公司中,由于其服務業在產值和利潤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因此很難判斷它是否還是一個制造企業,還是應重新劃分為服務企業。

(二)產業鏈上的融合發展

在現代制造業中,產品真正處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時間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時間處在研發、采購、儲存、運輸、銷售、售后服務等階段,而這些階段正是現代服務業的覆蓋范圍,服務業的效率對整個產業鏈條的效率影響越來越大,產業鏈條的運轉更加依靠現代服務業,二者在產業鏈上逐步融合,既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壯大,又使現代制造業能夠集中可以動用的各種資源發展其核心業務,不斷提高運營效率。

(三)區域內的融合發展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也就是其在特定地域內的集群化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產業集群與產業競爭力密切關聯的階段,長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區已出現產業集群現象。在推進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集群將是一種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要將金融、保險、物流、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緊密結合,緊密圍繞在制造業的周圍,構成產業集群的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態勢

(一)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成加速趨勢

一方面,現代制造業非主營經濟活動的外包帶動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如制造業營銷網絡的形成過程就是聚集營銷人才、進行產品研發、產品運輸與儲存、廣告、保險、會計和法律服務等開發市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每一環節都伴隨著新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加速向現代制造業生產前期的研發、設計,中期的管理、融資和后期的物流、銷售、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滲透,現代制造業內部逐漸由以制造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F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關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密。在現代制造業的中間投入中服務的投入大量增加,制造業的部門功能也日趨服務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許多原來的制造企業通過大規模的進入或兼并現代服務業來整合其原有的業務,從而使其能夠為客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從銷售到咨詢的全套服務。

(二)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主要發生在大城市

在我國,大城市往往是高新技術的密集區、現代制造業的集中區、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區。同時,大城市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載體,現代服務業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因為現代服務業的需求者——現代制造業,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所需要的關鍵生產要素,主要是先進科技和專業人才,也正在流向城市;另外,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環境也為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服務業的規模對當地的市場容量依賴性很強,人口規模和密度是決定城市服務業比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向大城市集聚是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趨勢。

(三)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體現出國際化特征

伴隨著現代制造業的全球化發展,現代服務業也相應地表現出越來越突出的國際轉移趨勢?,F代服務業的國際化轉移主要通過以下形式來實現:項目外包。即把企業的一些輔助型的非核心業務委托給國外其他公司;跨國公司業務離岸化。即跨國公司將一部分服務業務轉移到人力資源等成本較低的國家;一些與跨國公司有戰略合作關系的服務企業,如物流、咨詢、信息服務企業,為了能夠為跨國公司在新興市場國家開展的新業務提供配套服務,而將服務業進行國際轉移,或者是服務企業為了開拓東道國的服務市場和開展國際服務貿易而進行服務業國際轉移?,F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國際化自然導致其融合發展具有著國際化的顯著特點?,F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所面對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較弱

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取決于它整合和利用生產要素的能力,整合和利用生產要素的能力強,就會形成競爭優勢。從整體上來說,我國的生產要素并不是很豐富,但在一些地區,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生產要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已經具有很多好的生產要素。但是,我國生產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能力相對較弱,各種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資源利用不足,影響了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利于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快速融合。

(二)服務業未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

目前,我國服務業發展仍然存在著總量不夠大、發展不夠快、整體結構不優、總體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產前研發、設計,產后物流、銷售、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發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例如,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相當于GDP的18%,而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該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億元以上。缺少完善的服務體系對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以及其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利影響。

(三)產業配套和服務條件欠佳

產業配套和服務條件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地區產業配套和服務條件優越,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的程度高,企業的運營成本就會相應較低,就會吸引外部廠商前來投資設廠。但是,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中產業配套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如很多企業附近缺少配套廠家,導致很多零部件或半成品需要遠距離輸入,增加了生產成本,既不利于制造業、也不利于服務業的發展。

我國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的途徑

(一)有效推動業務外包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的成長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業務外包,企業業務外包造就了各種新的服務業態,乃至占國民經濟較大比重的生產者服務業,大力推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得現代制造業能夠增加使用服務中間投入,實現產業鏈重組,改變過去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組織結構,通過外包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分工深化的基礎上實現規模經濟。從而,促進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協調、互動發展。在我國現階段,業務外包發展仍然較為緩慢,究其原因,既有發展水平方面的,更有體制政策和經濟環境方面的,因此,需要多管齊下,有效推動業務外包的發展。(二)大力完善服務支持體系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競爭,不僅是現代制造業之間的競爭,同時更是現代服務業之間的競爭。如果現代服務業的效率不能盡快提高,會對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從發展產業鏈的角度來完善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

完善服務支撐體系,一方面要設法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公共服務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通常由政府提供,它是居民生活、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公共平臺。對于包括現代服務業與現代制造業融合在內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來說,完善公共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公共服務不僅將降低融合的成本,而且將有力地推動融合發展的進程。目前的經濟環境中仍較缺乏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必須要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為目標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另一方面,完善服務支撐體系要大力發展金融保險、商用房地產、教育培訓、研究開發、物流、信息服務、工程和程序設計、會展等各種形式的現代服務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

(三)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

要充分認識產業集群在現代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通過培育創新型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發展園區經濟,形成良好的區域發展環境;發展重點產業的上游、下游相關產業,增強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鏈的競爭力;消除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為企業和產業依據市場規則向某些區域聚集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和鼓勵同類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規模和特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現實可能,必將對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加速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必須建立在信息化這個平臺之上,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融合度會越來越高。無論對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化改造,還是以信息化帶動和發展現代制造業,都深刻地體現了信息技術在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粘合劑”作用。信息技術在為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融合發展提供技術平臺的同時,也有助于解決產業融合中的制度障礙。

(五)改善創業、投資和發展環境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需要一個良好、寬松的環境。所以,政府要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放松經濟性管制,減少審批環節,通過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規范自身行政行為;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工作,解決侵權行為屢禁不止的難題;加強誠信建設,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最終為企業的創業、投資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政策層面為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和保護。

參考文獻:

1.歸華.上海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重點[J].上海工業,2004

2.劉重.京津冀服務業區域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廊坊發展,2006

3.來有為.推動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J].中國產業經濟動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