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時間:2022-08-05 09:15:58

導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摘要】現代金融發展至今有了許多不同方向的衍生面,論文從金融發展的最新形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出發,探討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論文提出目前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不足之處體現在監管的發展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不完善、互聯網金融本質的虛擬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出現違法違規事件。所以,我國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也應當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監管創新;互聯網金融;分業監管;中央銀行;風險

1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現代金融發展至今有了許多不同方向的衍生面,本文以金融發展的最新形態即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綜合考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存在的不足之處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關于互聯網金融(ITFIN)的定義有許多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是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在傳統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新模式。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進行資金的流通、融動、投資或建立于現代互聯網交流模式基礎上的新型金融機構在理論上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線上眾籌”“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這4個方面的應用。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可以解決包括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通過互聯網的特性和現代技術的發展包括SNS(社會網絡服務)、LBS(基于位置的網絡服務)可以迅速傳遞高效信息給特定需求的人群,從而拓展金融服務的范圍,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的優點,也決定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自2010年來百花齊放式的高速發展。但是,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較大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運營中資金融通在各方之間主要依靠的就是線上的平臺,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從本質上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集結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超過了這些平臺能保障的最大限額。龐大的用戶主體依靠著數量較少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由于這些平臺受到的監管規范有限,部分處于法律監管外導致大量的用戶資金不能受到完全的法律保障。這點使得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此外,互聯網金融依托的終端設備即進行線上金融服務時使用的設備也會存在很多不可控的風險因子。互聯網金融完全依靠這些電子設備,人為操作時非常容易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導致誤刪、信息提供錯誤等引發一系列危機。同時,如果互聯網電子平臺本身就存在漏洞或出現故障會出現更大的危機。而用戶使用時,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完全遵守這些平臺的使用法則導致自身財產權益受損,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操作風險。另外,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會沉淀大量資金,這必然會使用戶遭受不必要的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多數都會將用戶的資金用于投資從而獲得沉淀資金的衍生收入,投資的風險將會被轉移到用戶身上。雖然央行近年來接連調整互聯網金融機構備付金比例,例如,將支付寶的備付金比例由10%上調至20%,提高超額準備金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戶的權益。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時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需要中央銀行對涉及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進行更加充分的監管。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達成加強金融監管和放松金融管制并舉的共識后,中央銀行也從2方面起手,一方面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管,另一方面鼓勵金融創新為國內金融市場帶來發展新動力。互聯網金融更是成為多方面關注的風口浪尖。目前,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日新月異,中央銀行因時因地地制定了一些規定。例如,2012年1月12日銀監會的《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的通知》,詳細闡述了P2P貸款相關風險。建立人人貸中介公司之間的防火墻,嚴防此類借貸公司從銀行獲取資金后用于民間借貸;防止銀行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參與進去以牟取不當得利;加強與工商部門溝通,嚴防此類借貸公司的不實宣傳。《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的通知》是一項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規定,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P2P借貸平臺的宣傳,延緩了此類網絡借貸平臺過度膨脹的規模。最終,在銀保監會后續一系列法規的相繼出臺下,P2P貸款平臺規模在2014年之后迅速剎車,最終在2020年底逐步清退出場。這是銀保監會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上一個成功的例子。維護了中低產階級的切身利益,利用市場和規范監管平穩合理地清退了不合歷史發展趨勢的P2P網絡借貸平臺。

2中央銀行監管面臨的問題

雖然,中央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監管上制定了許多切實有效的規定,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中央銀行當前對金融行業的監管條規多是針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其中像上述例子對互聯網金融某個領域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政策規定畢竟是少數,雖然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行業衍生而來的子行業,理論上屬于金融行業,但是其同樣具有互聯網技術的特性,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造成了中央銀行對其金融監管時的困難。同時,目前市面上諸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本充足率、資金運轉規模都還沒有達到央行相關部門監管法規的最低要求,這使得當前多數監管法規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適用性不強,存在著諸多法律漏洞亟待解決。監管規則落后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央銀行既應在多方面著手也要開創監管創新,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更多更高效先進的監管規則。當然不只是監管機構單方面規定制定的速率導致了我國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包括其混業性、合法性、風險性都是對中央銀行監管部門的一大挑戰。首先,混業性特征是互聯網金融平臺一個十分突出的特征,這使得每當有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問世,究查其歸屬成為讓監管部門頭疼的難題。如果實行多個監管主體同時監管的模式,勢必會造成重復監管或者監管不足的問題。長此以往必定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使得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長年游走于金融監管的真空帶。任由其發展將會造成消費者權益蒙受損失。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法規出臺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根本上的監管歸屬問題,但明確分業監管的模式已成為解決混業性缺陷最好的辦法。落實互聯網金融平臺監管責任劃分,監管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在各自領域提升監管效率。例如,2010年央行規定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持牌經營,2011年發出了27家牌照明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法性。這使得監管跟上發展,防止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監管空白中不合理地發展。其次,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較弱監管下的合法性問題是社會公眾投資互聯網金融首要考慮的問題。雖然自2011年互聯網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臺牌照的發放確認了其合法性地位,但并不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金融中的業務都是合法的。互聯網金融由于其新穎創新的特性,不斷有新的業務形態被發現,其中多數是民間資本的自行嘗試,不乏違法卻不自知的情況。例如,某女士于2012年6月創辦了某傳媒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其希望通過互聯網來自行融資,通過分發股票共同創業。首次在淘寶網開設網店后反響良好,但在某傳媒公司第二輪網上募資之后,證監會隨即約談了該女士,并叫停了這種網上擅自發行股票的行為。最終來看,這種嘗試在國內沒有先例,風險不可控,沒有相關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其合法性不被承認。在淘寶網上購買了相應股份的投資人的權益遭受了損害。最后,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傳統金融的高風險性是監管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這種風險和傳統金融中的風險也是不同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風險與收益的線性關系有待商榷。其中的風險更多是跳脫于金融產品本身的風險。根據巴塞爾協議中的定義,互聯網金融里的風險重點集中在人員、系統、平臺中的操作風險。而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造成了金融交易中更多的信用風險和虛假宣傳等風險。據前文提及的流動性風險,其也是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中抉擇的一大難題。為提高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性,為整個金融界帶來活力,監管部門應該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沉淀資金問題上適當讓步。但出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目的,監管部門不得不通過對其提高備付金比例、禁止使用沉淀資金參與股權投資等措施來保護消費者的資金。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市場較為混亂,存在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往往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內部沉淀的客戶信息可以了解客戶的資產情況,機構之間交易這些客戶信息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3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發展趨勢

互聯網金融行業相較于普通金融行業有許多不同之處。互聯網金融的客戶群體廣泛、黏性大、門檻低等特點對監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目前,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不足之處體現在監管的發展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不完善、互聯網金融本質的虛擬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出現違法違規的事件。因此,我國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應當著重考慮以上方面。

3.1加速監管創新

現如今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亟待監管創新。監管創新包括3方面:第一,加快監管新規的速度,讓監管發展創新的速度跟上互聯網金融業務擴展的速度。一個科學完備的監管理論體系能幫助分析監管漏洞,從而在面對金融創新時充分且迅速地考慮各方需求與利益,縮短互聯網金融新創業務的誕生與違法違規等行為之間的時間差,彌補這之間的監管空白。第二,監管創新更要緊抓互聯網金融的獨特性,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與用戶的特點,克服混業經營造成的困難,逐步邁向分業監管。第三,解決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最根本、最有效、最具有前瞻性的做法還是開發新的監管工具。主要體現在提高監管工具的科技水平,將由數據流量構成的互聯網金融關進數據流量型監管的箱子。例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地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交易額、交易次數、交易類型進行監管,防范各類能通過數據反映出來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等,更加精確地了解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趨勢。此舉可以使監管更具有前瞻性,從一定程度可以解決監管遲滯性問題,甚至使監管快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一步。

3.2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

為促進互聯網金融實現綠色健康發展,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用法律形式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社會本質與法律性質,確認其合法地位。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準入準出標準作出明確規范,對其運營模式、資產規模、監督管理條規、違規處罰辦法等明確規定。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多元性、多面性,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相較于普通金融行業法律法規的建立更需要對互聯網金融的參與各方充分了解。除了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限制,也要針對其他參與方進行限制,防止出現法律真空帶。首先,要對現行法律進行整合。由于目前的法律監管條規主要針對傳統的金融機構,不能完全涵蓋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機構,所以有必要對現行部分法律監管條款進行修訂完善,使其更具廣泛約束力,保障對互聯網金融的適用性。其次,適度簡化法規、部門規章的修訂流程,完善法律法規的流程絕不能過于冗長。法律法規體系也應有相應措施來跟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

3.3建設互聯網金融征信體制

現代金融本身就是建立在完備的信用體系上的,一個綠色健康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取決于對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的充分建設。首先,要聯通全國征信信息系統與互聯網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在雙方互不認識的情況下整個交易主要建立在對平臺的信任,此時,平臺的信用與交易雙方的信用都是互聯網金融能夠發展下去的基礎。所以,通過應用全國征信信息系統,不僅應當對信用不良的交易雙方進行處罰,更要對存在信用違規的交易平臺處以從重從嚴的處罰。其次,征信系統的真實性、有效性、終身性都可以提高普通市場參與者對于交易本身的信任度,通過征信信息系統對存在信用違規的平臺或個人進行限制交易,維持互聯網金融良性發展,保護互聯網金融業生態。又因為互聯網金融本質是一種普惠金融的新形態,有良好的信任基礎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

3.4建立自律體制,提高透明度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能得到互聯網科技進步的紅利。此時,在合理的框架下建立自律性組織用于統一管理與官方機構相互配合,一是由從業內部人員和其他技術人員構成的專業性極強的自律組織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對違規行為作出反應;二是官方機構可以在與此類自律性機構的配合中避免監管資源的浪費,更加高效地把握整體行業的發展動向。信息的不對稱也是導致互聯網金融高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下,消費者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到相關業務最新的信息,但是往往不法分子利用的就是消費者對于互聯網的過分信任。他們通過自己了解到的內部信息或者對于金融產品的理解差異對消費者掩蓋風險,最終達到獲得不當得利的目的。所以,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發展方向更要注重互聯網信息的透明度,通過監管規定與自律體系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要求互聯網金融機構為消費者提供通俗易懂、真實準確、完整客觀的產品信息,避免投資者盲目投資,減少普通投資者的風險,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在體制的框架里得到綠色健康長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畢超然.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改革研究[J].法制博覽,2017(8):258.

【2】李紹.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措施和趨勢[J].經貿實踐,2016(18):52+54.

作者:胡蘇澤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